艺考叩问:高“烤”背后,学“艺”不易

时间:2022-07-29 09:40:11

【策划缘起】

每年由艺术类学生主演的“艺考”大戏,虽然已经降下帷幕,但是“艺考热”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升温。很多地方的艺考生数量都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成为各界十分关注的社会现象。很多家长、考生发现,曾经是升学捷径的艺术考试,近年来远比高考竞争还要“惨烈”。3月15日,北京电影学院“三试”放榜,在被录取的450人背后是1.8万名竞争的考生。如此“高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因为众多考生“赴汤蹈火”,其动力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的好处,考生把艺考当成了高考捷径。

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艺术教育的普及原本是好事,但家长的急功近利和培训班的推波助澜,使艺术教育应试化的倾向愈加明显。此外,一些中学为提高升学率而开办艺考班、高等院校盲目扩招等种种问题已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连续几年调整艺术院校招生政策,然而,新的政策出台后,艺术类高考的一些怪现象并没有就此“退烧”。有人戏言:“艺考不易考,没钱就没门。”面对“艺考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艺考热”下,家长、考生如何不被“烤”焦?本期话题,我们共同关注——

【故事会】

艰难大学梦,理性规划有捷径

口述/(山东济南)安 蓓

整理/蕊 红

女儿晴晴聪明漂亮,但令人遗憾的是,她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那年,晴晴读高二时,她的学习成绩还徘徊在班级的中游。我只能给她施加压力。我一味地施压,不但没能达到让她提高成绩的目的,反而令她产生了逆反心理,开始有了厌学的倾向。

就在我寝食难安的时候,同事张姐的话提醒了我。张姐说:“你为何不让晴晴学艺术呢?这样也不失为一条高考的捷径。我大哥的儿子文化课成绩平平,高考因为选择了艺术,考了个二本,读了省内一所不错的大学。如果他不选择学艺术,那充其量也只能上专科。”

回家后,我将张姐的建议说给老公听,老公为之一振。我们为晴晴选择了美术,原因是美术只要经过一年半载的强化训练,效果应该不错。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晴晴对美术不感兴趣,梦想将来成为作家,所以她对我们替她选择的艺考之路十分抵触。见做不通晴晴的工作,我便去找她的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站在专业的角度替晴晴分析所面临的形势,劝晴晴接受我们的建议。

班主任也认为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并答应替我劝晴晴。在老师的耐心劝导下,晴晴终于答应了去学美术,来年迎战艺考。将晴晴从文科班转到美术艺考班后,为了让她能以最快的速度入门,我不仅为她报了一个艺考培训班,还花重金请了一位艺术院校的老师辅导她。就这样,在我的操办下,晴晴心不甘、情不愿地投入到了艺考的备考中去了。每天,除了正常的文化课,晴晴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专业课上,读培训班、去老师家接受辅导,去风景区写生,忙得不亦乐乎。忙了大半年,晴晴的专业课学习渐入佳境。虽然我为此付出了不菲的经济代价,但满怀希望的我还是无怨无悔。

2006年年初,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开始了。俗话说:“多个机会多条路。”为了安全起见,我帮晴晴选择了6所高校,带她都去试试。在1个月里,我带着晴晴先后辗转济南、长沙、北京等地赶考。

我带晴晴走艺考这条路的初衷,就是因为她的文化课成绩不尽如人意,如果正常参加高考肯定考不上好学校,走艺考可能有机会。一路考下来,我才知道,热门的艺术院校和专业经常是上百人竞争一个名额,比高考竞争还激烈!好在晴晴的专业课成绩突出,文化课考试也过了关,最终的结果也令人欣慰——晴晴考上了北京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现在,晴晴已经学成毕业两年了。在这两年间,她在电视台做过、给文化公司搞过设计。如今,她有了自己的画廊,事业渐入佳境。

看着晴晴今天的成就,我庆幸自己当年替她选择了艺考这条路。如果没有艺考,那晴晴就不会上那么好的大学,也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理想很灿烂,生活不艺术

口述/(湖北宜昌)王 艾

整理/凌寒独开

握手送别最后一个客户,我走在空阔而喧嚣的大街上,身后是这个城市最为豪华的酒楼,眼前是车水马龙的人流。一阵酸楚与落寞涌来,我心里突然翻江倒海。我这个曾经骄傲的小画家,与这个不夜天的城市其实隔着万水千山,而曾经的青春与梦想都已隐匿在生活的最底层。

我从小喜欢画画,开始没引起父母的注意。有一天,二姨父对我父母说:“这孩子有画画的天赋,好好培养。”简单而无意的一句话,让父母走上了节衣缩食供我学画画的道路。妈妈在棉纺厂当挡纱工,父亲在一家企业打工,家庭收入的一半用在了我学画画的开销上。无论三伏天还是寒冬,父亲每个周末都会骑着自行车带我穿越这个城市的两端,去辅导老师那学画画。画画投入比较多,仅颜料、纸张就耗去父母很大一部分收入。初中毕业后,我进了市一中艺术特长班。我知道父母不容易,所以我每天尽量挑那些便宜的饭菜,以购买昂贵而又易耗的纸张与颜料。曾经,我想辍学打工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可父亲不容我说完就将巴掌落在了我的屁股上。虽然我早已过了挨打的年龄,但我知道父母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尤其是他见到小区里的一个孩子进了中央美术学院,现在一幅画的售价是父亲一年的工资时,父亲的这种希望尤其浓烈。

虽然我高考分数不高,却因为我是艺考生,出色的专业课成绩足以抵消心头的那一缕自卑。当隔壁的阿姨后悔没有让孩子学艺术,与大学失之交臂而让孩子选择复读时,父母更是庆幸自己的选择。大学4年,美好而又单纯,特立独行的装扮、飘逸洒脱的作风、艺术具有的光环,让我仿佛触手可及光辉的未来。然而,4年来近10万元的学杂费,不菲的工具费用,还有节省到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生活费,让父母白了头、佝了腰。我也不得不利用每一个节假日做家教,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每当同学们在校园里花前月下的时候,我只有努力学习、努力打工。但,我总认为,毕业了有工作了就会好的。我的梦想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一幅画足以抵上父母一年的纯收入。

毕业后,我选择“北漂”,那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我住在阴暗的地下室,每天投了几十份简历,却泥牛入海。我在地铁出口,看见摆画摊的哥们,他们的手上功夫让我自愧不如,而且他们竟然来自最好的美术院校。就这样,我的梦想渐渐萎缩。当口袋里只剩下10元的时候,我给大学最好的同学打了求助电话。他是地道的老北京,不久便托亲戚给我谋了一份广告公司业务员的差事,从2000元干起。3年来,我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做到了业务经理,月薪终于有了5位数,做北京的“房奴”成了我最大的梦想。那支画笔只是在我的梦中偶尔出现,醒来便不见踪迹。我像一颗卑微的尘埃,消融在这个创造奇迹而又挤压梦想的城市,东奔西突。

一天晚上,我给母亲打个电话,说我在北京混得不错。母亲说,前几天梦见我了,在河边的小船上,背个小画夹,有模有样。我多想告诉母亲,如果时光倒流,我多想回到童年的那艘小船上,回到小时候……

【铿锵二人谈】

成才之路,艺考是桥

嘉宾 闫荣霞

(河北情感作家)

现在,社会对于“艺考”众说纷纭。从我的立场来说,我是支持艺考的。

首先,艺考打破了单凭文化课考大学的模式,为莘莘学子搭起从现实到彼岸的一座新桥。20多年前,还没有“艺考”这一说。我同学里不乏才气优胜者,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没能考上大学。其中一个画画特别好的同学,因才能无处施展,终日借酒消愁,肝硬化去世时年仅37岁。而假如他们赶上艺考,说不定会有更好的生活……

其次,艺考也给无数家长开出了另一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新路。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文化课的不理想只会使他们忧心忡忡,甚至绝望。情绪颓丧之余,和孩子之间发生的种种冲突也会愈演愈烈,最后酿成悲剧的不在少数,那么,艺考就成了有才能的学生的福音。当然,最终仍会有考试失利,但是,孩子、家长都尽力了,虽然失败却是甘心。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也会大大降低,有利于家庭的稳定。

最后,从大的角度而言,艺考是提升艺术修养和国民素质的“助力器”。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的人文内涵和修养所在,而年轻人创意和创造力无限,在投身艺考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艺考就好比海选,到最后总会有艺术大师从艺考的土壤中发芽、抽叶、长枝、开花。而退一万步讲,即使产生不了大师,也符合“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

艺考虽美,但不一定“可口”

嘉宾 李松云

(《南昌晚报》总编室主任)

我一个同事的孩子,从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大半年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事,如今在一家建筑公司推销设备。几年前,湖南女子大学艺术设计毕业生陈娟应聘到一家养猪场工作的新闻更是大跌世人的眼镜。可能这些例子不具有代表性,但谁也不能否认:就业难已经成为艺考生一道巨大的门槛。

我认为,无论是上大学前,还是上大学时,热衷艺考者都有思维误区。上大学前,一些人认为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而实际呢?艺考的道路不一定比普通高考容易。普通高考生只需要一门心思奔着文化课复习。但是,艺考生的专业课、文化课则缺一不可。另一个误区是,认为学艺术“高投入会有高回报”。艺考培训成了一个畸形产业,对艺术的尊重早已抛到暴利脑后。一个孩子,从打算参加艺考开始,费用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而他们的毕业前景未必明朗。况且,高校艺术系普遍面临这样的窘境:盲目地设立艺术专业的非专业艺术院校,面对专业水平不高的学生;急功近利的学生遭遇专业水平不高“被拔苗助长”的教师。

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宋崇发表文章,揭开了一个高校不顾实际能力盲目扩招艺术生的“盖子”:“由于扩招,大量新设艺术专业,使教学质量大大下降,有些动漫专业只是由原来的计算机专业演变而来,有的设表演与影视专业只是为了挣钱。师资缺乏,有的找名人挂个名,但名人从不教学。教材和设备不足,这样的学校只有误人子弟……”

文艺青年到高校走一圈,读了四五年后再回到原点,既耗费了青春又浪费了金钱,一切悔之晚矣。

【众说纷纭】

明星艺考经验谈

李宇春 李宇春的父母最初希望她像其他孩子一样考名牌大学,但她坚持要学音乐。李宇春认为,考前准备很必要,向往届考生咨询考试的要点、考试内容,这些经验很重要。

贾樟柯 当年,贾樟柯在山西大学念美术系。他看了陈凯歌的《黄土地》后,发誓要当导演。有人告诉他,想当导演就要考电影学院,而且别考导演系,什么系好考就考什么。贾樟柯最后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贾樟柯建议,考生不要害怕失败,才能在考场上发挥正常。

李亚鹏 从专业角度而言,表演系专业考试的内容包括即兴表演、朗诵、演唱、形体等。注重考察学生嗓音、身材、长相等,看他能否被假定的事物所感动,能否有较强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表演系学生的外形条件必须要有个性,忌讳“中间类型”。

刘 烨 在考试之前,考生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足够去当演员。要对这个行当有一些了解,这样才能面对以后出现的很多问题。有那么多演员,能被大家记住的毕竟只是少数。学习艺术,更多的人最后是金字塔底座的人,真正成为金字塔尖的,出类拔萃的很少,所以,一定要摆正心态。

(整理/肖坤永)

【社会探源】

“艺考热”下,家长当心被“烤”焦

嘉宾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近年来出现的“艺考热”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是现实环境的必然产物。从积极的角度看,这反映了艺术社会地位的提高。如今,艺术开始复苏,艺术创作开始繁荣,艺术家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持续上升,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日益密切。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广大家长纷纷送孩子到各种艺术培训班,使青少年的艺术素养获得大幅度提高。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学校办学自实行部分下放,高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争相举办新专业,90%以上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逐年加大;加上艺术类招生的特殊政策,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因此,艺考生逐年增加。

从另一个角度看,日益加温的“艺考热”也不大正常。参加艺考的考生约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热爱艺术,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有培养和发展的前途;二是文化程度较差,担心报考普通专业没把握或根本没指望,便报考艺术专业,带有投机取巧的成分;三是由于艺术市场的炒作,在明星效应、金钱效应的诱惑下,使部分青少年对艺术盲目追逐。如果没有兴趣和能力,只把报考艺术专业作为考大学的“敲门砖”,这样的考生最好还是把心态放平和一些,别凑这个热闹。有的家长和考生认为,即或考不上,至少增加了一次高考实践的体验和升学的机会。但没想到,与其在艺考上“试”,不如“攻”其他专业。因为艺考的录取比例一般在10%,艺考是更窄的“独木桥”,而其他普通专业录取比例都已经达到50%以上。一些家长和考生以为,报考艺术专业,靠临时突击就可提高专业技艺。其实,一个学了几年和“突击”几个月的学生,艺术功底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艺考中,“半路出家”的学生胜出的机会很小,甚至可以说是渺茫。虽然我国需要大量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但艺术人才需求有限,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前景并不乐观。近些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不到50%,其中专业对口的不到20%。像朗朗那样最终走上艺术巅峰的人只能是少数,尖端人才就像金字塔的塔尖,绝大多数人注定只能成为默默无闻的塔基。

艺术专业求学的费用与其他普通专业相比,要高出很多。如果孩子不是从事艺术工作的“料”,花重金“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终生“跑龙套”。家长不如从孩子实际出发,报考其他普通专业,也许成功的机会更多一些。总之,家长和考生要理性思考,慎重选择,最好不要盲目跟风。

【海外视角】

激烈的美国艺考

在美国,报考艺术和表演类学校竞争激烈。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被称为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在报名的几千人中,能够得到面试机会的人已经很幸运了。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要交简历、成绩单、照片和三封推荐信——其中一封是导演的推荐信,另外两封是对考生很熟悉的艺术教师的信。考生必须做两次小品表演,表演时不能看剧本,时间不多于4分钟。在初选日结束后,部分考生被老师召回,以便招生委员会更多地了解考生的情况。这一次要考生做一些强体力的表演,或临时组合的团队即兴演出。主考官选出30位考生,与未来的教授见面。校方会安排一些合作表演,对考生进一步考查。两天结束后,校方最终录取16~18人。

在美国,有许多私立大学和州立大学设有艺术、舞台表演及相关的写作、导演和美术设计专业。但是,学生高中毕业考试要取得中等以上的成绩才有报名资格。学校对报名者都有对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的得分要求。这项考试在高中学生毕业前举行,共有三项:数学、评论性阅读和写作,每项满分为800分,总分2400分。有些艺术类大学虽没有明确要求高分,但还是要求学生有中等水平,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耶鲁大学表演专业要求高,评论性阅读达到700~800分,写作为700~790分,数学为700~780分。

国外的青少年,正是因为早期兴趣开发和专业培养,决定了他们不是匆匆地报考艺术类学校。而是在专业老师指导、假日集会、社团需求等训练下,有不同层次的艺术实践机会,使他们拥有信心并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这些都不是在报考前急忙“恶补”所能做到的。

(整理/玉中龙)

上一篇:陈思成:男人成长重要的是看清自己 下一篇:笔迹师巫昂:看字阅人成就浪漫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