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唐诗宋词之形象美

时间:2022-07-29 07:45:07

鉴赏唐诗宋词之形象美

摘 要: 唐诗宋词是古典文化之瑰宝,走近唐诗宋词,犹如走进了一座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就是探寻美的历程。这种美的发现离不开对意境的体味,其中鉴赏诗歌的形象是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关键词: 唐诗宋词 形象美 意境美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富热烈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走进唐诗宋词,犹如走进了一座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我们要提高学生对唐诗宋词的阅读鉴赏品位,就要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01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中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一、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所描写的主人公形象,也包括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把握诗人对人物形象所倾注的感情,进而对诗歌进行欣赏分析,提高审美情趣。其中主人公的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褥,双双金鹧鸪。”早该起床了,可女主人公娇懒不起,眉山紧蹙,眉际的“额黄”似现;鬓发未梳,如卷云般微掩主人公雪白的面庞。懒起终是得起来,然后还是要梳妆。一个“弄”字见出她是非常认真梳妆的。一个“迟”字和“懒”字相照应,可能是心事重重吧,妆后做女红看到一双鹧鸪,反衬了内心的寂寞孤独。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形象,是按妆前、妆中、妆后三个层次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又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刻画了一位多情的人,抒发了怀念远人之情。而诗人“我”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古代诗歌常见的艺术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思念故乡,怀念故友的形象,如“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二、鉴赏诗歌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这些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而且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而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咏这些“物”言自己之“志”。在鉴赏诗歌时,要感受、理解并分析诗中的这些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其特点。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景物形象有明月、青松、清泉、山石,我们可以想象到,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空寂的山林一场新雨过后,空气清新、天气凉爽,月光穿过松林,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动,竹林因归来的浣衣女子而喧闹,荷叶因晚归的渔舟而摇动,仿佛身置一幅和谐的山居秋景图中,氛围静谧、高雅,山民勤劳、快乐,环境美,心境更美,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的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的、自然的景和物,而是融入了诗人情感的景和物,诗人借这样一幅山居秋景图,表达了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抒发了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

三、多样的意境

意境多种多样,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把诗歌分为二十四种风格,有雄浑、冲淡、纤、沉着、高古、典雅、含蓄、自然等,他把这些诗歌的风格看作诗歌的意境类型。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景象,最终都体现在“意境”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他说境界不以“大”与“小”来评境界的“高”与“下”,而是以是否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来作为评判标准。他认为:诗人于郊外散步,见到细雨微风当中,鱼儿、燕子快乐和谐的活动场景,产生了羡慕之情,“物”与“我”已难以区别,此情此景,诗人仿佛也像鱼儿、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地出没飞翔。这境界虽不如塞外沙场、落日大旗、西风马鸣那样壮阔,却也写出了真感受、真境界。境界就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把他的思想感情熔铸在所描绘的生活图画里,从而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要求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或自然景色画面鲜明、具体、逼真、传神、文学语言自然本色、不假雕饰。怎样捕捉和体味诗歌的意境呢?首先要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三方面体味诗歌的遣词。其次是抓住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意象是理解意象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此外,就是诗歌的含蓄之美,司空图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风流”就是诗歌的情致韵味,也就是说不能把想说的都说出来,而要借助意象表现出来,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这正是要我们体会的含蓄之美。

参考文献:

[1]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

[2]王国维.人间词话.

[3]唐诗宋词鉴赏.乌兰文艺出版社,2009.

上一篇:解析香菱诗稿之“影自娟娟魄自寒” 下一篇: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