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女人进戏园的周折

时间:2022-07-29 03:53:32

老果自传

本人姓氏不在《百家姓》里头,生在外省,长在成都,工、农、兵、学、商、影视、文化都干过,如今是退居二线的公务员。80年代初开始“恋旧”,天天泡在档案里头,跟历史上的各种角儿们“谈情说爱”,一恋就是近30年,整得满脑壳都白还是“一往情深”。一旦遇见与成都历史有关的话题,我就“颤花儿”了,不说它个“眉飞色舞”、“口干舌燥”决不罢休。日久,人家就送我一外号:“老果果”,意思是老的东西从我嘴里一出来,酸甜苦辣啥子味道都有了。于是乎,我也就自称为“老果”了。

当我们成双成对地安坐在剧场影院看着大片大戏、感受“幸福指数”节节飙升的时候,不要忘了成都女人曾有20年的时间,不能与自己心仪的男人“排排坐”在一起看戏看电影。

涂脂抹粉去看“坝坝戏”

如今,不管是耍朋友谈恋爱,还是纯娱乐休闲,买两张票往影剧院里头一拱,脑壳挨脑壳地在那里看戏看电影,顺带借题发挥说点悄悄龙门阵,或是点评一下舞台银幕上的帅哥美女,嘿嘿,虽然方式老套一点,但那绝对还是排名靠前的选项。如果说有个别孤男寡女“胆敢”只身闯入,不要说自己觉得不多于自在,单怕别人看你都要想:“咋个哦,这人感觉好像不是失恋了就是发闷骚闷瓜了出来透气嗦。”

的确,男男女女邀邀约约进影剧院看戏看电影,简直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这要放到百年前的成都,单怕就有人要说:“你娃娃是铁沙锅盅不烂――不怕事嗦?”为啥子喃?因为当年男女混杂在戏园里头看戏,那可是有“伤风败俗”之嫌,是要遭警察“理抹”的哦。

想当年,电影还没传进成都之前,成都人最爱的休闲方式之一就是看戏了。但是,原来的成都并没有戏园剧场,有钱人家倒是可以在过年过节、红白喜事、老人做寿、娃儿满月的时候,请个戏班子来自家屋头唱堂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有身份又有私密性,而且还是点唱,洋盘得很哦。而平民百姓要看戏就只有等到逢年过节赶庙会的时候,看戏台子上演的“坝坝戏”。这种时候对于成都的姑娘媳妇来说,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买了胭脂花粉凑了热闹,又看了坝坝戏听了故事,一句话:“只有那么安逸了。”

戏院里的“三八线”

但是,堂会不可能天天唱,庙会也不是天天办的,大家想看场戏也不是像现在甩手甩脚、说去就去的那么“撇脱”。直到1871年,成都人吴碧澄在今忠烈祠北街的家宅地上,建起了一座可容纳800人的戏园,命名为可园乐部,成都这才有了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剧场。

“可园”建好后时常对外演川剧,票价才5角,而且还有糕点、花生瓜子、盖碗茶出售,以及半空中飞来飞去、供看客擦汗提神的冷热毛巾服务。所以,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也时常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看戏。虽然“可园”的生意还算兴隆,但毕竟当时社会风气未开化,在思想守旧的人们眼里,男男女女挤在一间大黑屋子头看戏,与在“光天化日”之下看“坝坝戏”相比,似乎难避“授受不亲”的嫌疑。于是,“可园”的主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划三八线”――设女宾座,哪怕你是两口子哇,进了戏园也只能男女分开坐。整得人家本来要想在底下摸下手,或者是嚼下耳根子的,哼,莫搞!

几年以后,华兴正街的悦来茶园建成,同样也学“可园”实行的是男女分隔看戏:男宾在楼下,女宾在楼上。而且女宾座前还设有纱幔,防止楼下的男人“偷窥”,让女客只能是“垂帘听政”般地隔帘看戏,就差点戴防毒面具了。此外,连进出戏园,男女都要分开,男人走华兴正街,女人则走梓潼桥街出入,“男女界线”分得可以说是只有那么清楚了。

原以为这样男女之间可以互不打扰,安心看戏,但是,女人家出门少不了要梳妆打扮一番,尤其是能进戏园看戏的绝非是贫苦市民等辈,有钱人家夫人小姐去戏园,那就更要擦脂抹粉、穿金戴银了。而这等“美色”岂是一张薄纱可以遮盖住的?于是,一些社会上的小地痞混混哪还管得到自己的眼睛哦,人在楼下坐,眼睛却只管往女宾楼上“瞟”,哪儿还有心思看台上的“生旦净末丑”哦。加上当时的戏园还经常上演一些内容的戏曲,更是惹得这帮人“心猿意马”。所以那段时间,戏园内外时常会发生打口哨起哄、言语调戏女客的风波。于是,1910年四川总督赵尔巽决定来一番“改革”,以男女同园观戏有伤风败俗之嫌,一纸批文将所有戏园所设的女座统统取消,不准女人再进戏园看戏。如此一来,女戏迷们自然就成了封建愚昧观念的牺牲品,被“改革”出去了,而所有戏园也全变成了男子专场,还时不时有巡警入场检查看是否有女宾混入。

让我们“冲”回戏院

没有了女客看戏,满场子的男人就失去了看戏的“雅兴”,戏园子的生意也自然日渐萧条,而各大戏班又多为官宦军阀士绅等做后台,岂可坐等戏园生意垮掉?于是一番活动之后,1920年警察厅又解禁了戏园规定,但依旧是规定男女分坐,还派了军警要加强对戏园的巡查弹压,声称:“如有举止轻佻之人定将严加惩罚。”

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从沦陷区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内迁来了大量的学校、机构和企业,自然也就带来当时远比成都文明、时尚的观念,人家才不管你这个男女分坐看戏的规定,一帮一伙的时尚男女操着“外省话”或“下江话”就冲进了戏园剧场,整得没见过世面的成都小警察些不知所措。于是,成都这种男女不能混坐看戏的陋习方才算是“尘埃落定”,灰头土脸地不了了之。

所以说,如今当我们成双成对地安坐在剧场影院看着大片大戏、感受“幸福指数”节节飙升的时候,不要忘了成都女人有20年的时间,不能与自己心仪的男人“排排坐”在一起看戏看电影哦…

1 1919年四川省会警察厅发给川剧伶人杨素兰的演出许可证存根。2 1913年由四川省会军事巡警厅颁发的戏园调查证。持证人员可以随时进入戏园检查有无男女混杂看戏,以及是否上演剧目。3 民国时期康子林(右)、周慕莲(中)合演的川剧《断桥》。4 1913年三庆会合影。5 1914年悦来茶园三庆会部分川剧师生合影。

上一篇:女人们,行动起来 下一篇:奢侈是一种生活还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