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2022-07-29 03:33:4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摘 要:必须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语文是人类交际及文化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是人类学习一切知识及教育生涯中最基础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学会文字语言为目标,做好读、说、听、写的基本功。目前,小学语文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减少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改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增强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不符合要求、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地方。本人根据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措施,望能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任何学生时代,语文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条件。根据本人语文教学的经验,归纳出几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语文是人们听、说、读、写等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条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所以从小学时期就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与培训,这对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其次,小学教育是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在这个时候学习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学习必须要有认知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第三,在学习其他学科中,都是需要在语文基础上去理解与思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需条件,如果没有学好语文知识,是无法学习其他的相关科目。第四,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会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五,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工作中,很多地方都需要写作,如果没有好的写作基础,是会影响到工作与生活的;而写作能力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需要时间积累。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没有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把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当作重点和中心以及最根本的理论指导,从某个程度上讲,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的主体地位。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把自己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应该尽可能降低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掌握其心理活动,从根本上清楚学生需要什么,给学生制造一种愉快高效的学习气氛。虽然这属于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教师的过分主导,导致语文教学效果较差。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定的问题,但是问题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这就导致学生回答问题十分被动,这种教学方式缺少科学性,长期下去,对学生学习语文或其它课程都有不利的影响。

2.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最大限度利用小学生这个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一定能够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充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中,通常存在极强的单一性,并且十分枯燥,教师通常只使用一支粉笔和语言以及教材就能够实现整个教学过程,十分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和无趣,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教师教学能力较弱,体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思考,没有创新性。而这种固定死板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不断推进的今天,明显没有办法满足其提出的需求。

3.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

怎样的语文教学最能够使学生接受,通过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能蛉醚生体会到亲切感和熟悉感,从而激发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当前,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方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甚至对这方面的概念都不了解,更不用说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这种情况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存在极大的阻碍。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1.放课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

小学课文课堂上,要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应把生活、自然结合于语文课堂中,丰富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不要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上课,增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老师应平等的与学生对话,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好的表达与表现自己。

2.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老师应重视教学目标,在上课前、课中、课后都要以教学目标来进行。因此,老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学目标应明确且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实现目标。

3.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老师应充分准备教学时间设计,根据教学的目标,精心预设教学,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所需要的考虑,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在课堂中,要重视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字词理解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4.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关系。

语文的教学建设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就是说,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挖、合作性的学习,老师要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老师要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在有引导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们在避免在课堂中出现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例如,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可以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有意义、关键的问题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洪添.主体意识培养目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2011,(06).

[2]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王根法.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职业,2010,(06).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