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创设

时间:2022-07-29 02:12:47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创设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去学习、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

首先,教师必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各种情况,热爱、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以教师的爱去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由爱教师转向爱教师所教的学科,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其次,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若能热情洋溢,以饱满的真情真正打动学生,就能达到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之目的,学生就会产生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

再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激励的话语,能使学生充满自信并产生学习的动力。鉴于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有差异,教师要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在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就可能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中有学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既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主动去探索、实践、创新,实现学中取乐、乐中求学的境界。教学“0”时,我利用课件大屏幕出示一个大鸟笼,笼中有3只可爱的小鸟,在借助多媒体点击鼠标后发问:飞走了几只小鸟?(一只)还有几只?(二只)接着再点击鼠标,问:第二次飞走了几只?(一只)还有几只?(一只)随后再点击鼠标,问:这次飞走几只?(一只)一共飞走了几只小鸟?(三只)现在笼中还有几只小鸟?(没有了)通过具体的图像演示,学生产生了“没有”这一感性认识。如何用数字表示“没有”呢?学生不知该怎么写。这时我在空笼下面板写“0”,最后用儿歌总结“0”:既像大皮球,又像汽车轮;车上没有人,我也没皮球,就用“0”代替。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0”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

三、引导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玩中学

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动手操作,探究科学真理,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教学思维中去。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启发学生根据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自己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人人动手,个个显得胸有成竹。学生1:“我可以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高,推导出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学生2:“我用一个三角形沿两腰中点连线剪开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3:“我用一个三角形就可以拼成长方形。”……几种不同的拼法都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课堂上学生都沉浸在学习愉快、成功的喜悦中。

四、巧妙设疑,让学生主动地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强今年7岁,他姐姐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3个生日。问小强的姐姐今年几岁?”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觉得很新奇,议论纷纷。教师趁机点拨,因势引导:“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平年和闰年。”当学生的思维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地时,就产生迫不及待获取知识的心理,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经过引导,学生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

五、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完“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展开辩论:是否还存在“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呢?有的学生脱口而出:“因为书本上没有提到‘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所以不存在。”有的争辩说:“存在的。因为不论对哪个自然数来说,最小公约数都是1,没必要求。”有的抢着说:“每一个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所以得出两个数也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通过辩论,大家对以上的结论理解得更深入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多一些探索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上一篇:享受数学 享受生活 下一篇:“对六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