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时间:2022-07-29 12:45:35

公共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不单单是将各个部分进行组合而成,而是通过科学的计算与合理的规划,运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还能够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筑设计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建筑设计的合理化也需要设计师及工程施工人员全面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趋于完善化。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公共建筑的设计理念、公共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以及公共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要点这几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建筑结构设计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趋势,城市的基础设施在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需求量增多。但是由于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施工中难度较高,因此作为专业人员要针对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并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保证工程顺利交付使用。

一、公共建筑的设计理念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趋势,城市的基础设施在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公共建筑需求量增多。但是由于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楼层高、跨度大等特点,使得其在施工中难度较高,因此作为专业人员要针对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并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保证工程顺利交付使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现有的能源和资源己经不能有效的满足实际的需求。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供需问题,我国政府大力提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认真落实政府的号召,为社会建设做出一份贡献。同时由于建设公共建筑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人们提供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从建筑的使用需求方面做好具体的考虑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它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有效满足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需求。

二、公共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

1、基础结构的设计

由于公共建筑具有体量大的特点,所以在基础设计时首先根据勘察报告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合理的确定地基持力层。基础型式的选择很重要,根据埋置深度,综合考虑造价和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基础型式。设计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如增加基础整体刚度等措施。

2、承重结构的设计

在对公共建筑的承重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例如:体育馆、健身中心等,由于它们的空间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受力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承重构件一定要按延性设计。第一,框架柱的设计。轴压比是影响框架结构延性的重要因素。柱的延性随轴压比增大而减小,在抗震设计中应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超过限制,发生大偏压破坏并具有一定的延性。提高框架柱纵筋配筋率,保证约束塑性铰区混凝土的箍筋。第二,框架梁的设计。梁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主要耗能构件。设计中要实现弯曲破坏,避免剪切破坏。在满足截面高度的前提下,设计中应限制受拉钢筋,不出现可能引起脆性破坏的少筋梁和超筋梁,同时配置受压钢筋,同时在梁两端设置箍筋加密区,使梁端塑性铰区具有塑性转动能力。第三,剪力墙截面的设计。剪力墙由墙肢和连梁两种构件组成,剪力墙的受力性能比框架复杂,设计中按强墙肢弱连梁,强剪弱弯及限制剪压比,限制墙肢轴压比,同时控制墙肢不出现脆性的剪切破坏是首要的。设计中杜绝出现剪跨比小于1的矮墙,实现延性的弯曲破坏,增强耗能能力。通过设置底部加强区,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可以增大截面的塑性变形能力。延性梁的设计,计算时一般通过降低连梁的刚度和弯矩设计值来实现。在做法上有多种形式,一种设计成开裂连梁,通过预留一条或两条槽将连梁沿梁高方向分成几根跨高比较大的梁。

3、不同建筑砌体结构设计

砌体结构是建筑结构的常见类型之一。砌体结构设计的不同,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混合承重的结构设计中,其主要结构布置方式为底层框架砌体结构,这种结构的特性是通过动力性能相差较大的两种结构组织体系组成的,抗震性较差。在横墙承重的结构设计中着遍的建筑横向刚度小于建筑的纵向刚度。然而横墙的抗剪强度决定着建筑的抗震强度。因此需适当增加横墙的刚度。在纵墙承重结构设计中,建筑横墙的数量较少,横墙的墙与墙之间的距离较大,抗震性较差,再加上纵墙的数量过多往往造成许多弯曲性破坏。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纵墙承重结构设计的应用不是很普遍,但混合承重的结构设计因为结构布置方式对于施工工艺要求不是很高而被广泛应用。

4、做好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

采用合理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的总平面防火设计主要是从火灾安全的角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消防高度、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合理确定建筑物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其次为了便于消防车的通行,城市街区内相邻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米,这主要是根据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为150米左右确定。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此外还应该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合理布置消防施救场地。还要设计合理的防火分区,特别重视竖向防火分区的划分。所谓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采用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时,有效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力条件。

三、公共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要点

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完善。首先应该从设计人员入手,全面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能力,并且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过硬的基本知识,运用灵活的能动性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应急事件。同时,设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进行自我提升。充分认识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水平以适应技术的变化。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

确定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以前曾经是一种政府行为。改革开放以后,这个问题却早已远不仅是政府行为,还需要房产开发商、保险业和有关学术团体(学会)的参与。要大幅度提高设计安全度,需要作出一种宏观的定性估计。这个估计需要基于客观形势变化做出初步分析比较,并分析现行安全度、经过课题立项研究来确定究竟需要提高多少安全度。

3、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建筑事业在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下面临重重挑战。对于建筑结构与设计的要求逐渐提高,从而使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国家的全面重视。我国在建筑工程的规范有很多,只有坚持我国国家规范严格要求设计技术与水平,才能够得到巨大的效益。建筑企业应该重视设计人员的能力与技术水平,加大教育力度,强调人的价值,使其作用最大化发挥,从而将建筑结构设计做到最优。在法律法规规范下保证各项施工的规范性,严格控制施工管理,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可靠。

结束语

建设公共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为人们提供服务,所以必须要做好结构的设计,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生活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设计人员要熟练的掌握设计规范,并且不断的优化方案,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符合人们的要求,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倪楠.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探讨[J].居业.2015(06):32-33.

[2]金仕文.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分析[J].门窗.2015(04):135.

上一篇: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探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住宅给排水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