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炮火中传书,62年后真情握手

时间:2022-07-29 12:30:12

当年炮火中传书,62年后真情握手

10月30日,在央视的演播大厅里,主持人乐嘉喊道:“有请过云月老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走了上来,袁国光连忙站了起来,两位老人走到了一起,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双目对视。“你好!你好!”似有千言万语,都融进了简单的“你好”两个字。要知道,当年袁国光22岁,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名志愿军;过云月15岁,是杭州师范学校的一名女学生,写了不少温情书信鼓励他。他们相约战后在杭州见面,可这个相见却迟到了62年……

那天,袁国光老人一身戎装(老式军服)来到了节目组,胸前三块军功勋章特别显眼,虽然已经85岁高龄,但老人精气神很足,回忆起62年前的故事,老人如数家珍。袁国光是广东韶关人,62年前,他正在朝鲜战场上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大约是1950年,当时我22岁,赴朝打仗。”而就在这个时候,袁国光收到了一份来自祖国的慰问信,落款署名就是过云月。信中说:敬爱的志愿军叔叔,你们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赴朝作战,你们是很光荣的,我向你们致敬!“当时对我们在外的战士来说,真的很宝贵。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真的很想见一见过云月。”让袁国光没有想到的是,过云月老人已经在台下静候多时了。

袁国光老人保留着62年前他们的来往书信。“当时在战场的时候,我就放在背包里,一直随身带着,我想哪怕我牺牲了,也要带着它们。”他小心翼翼打开,拿出了一叠已经发黄的信纸。这些都是62年前,袁国光和过云月来往的书信,从朝鲜战场上背回国内,一直保存到现在。主持人乐嘉甚至都不敢碰,“我怕弄坏了,保存了这么多年,太珍贵了。”

看到当年自己亲手写的书信,过云月有些激动。“那一天,是我们班主任桑老师给我们上课,她给我们读了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当时还是发在报纸上的,听完全班同学都很激动,我们就想起给志愿军写慰问信。”因为无法确定志愿军战士的姓名,大家统一开头称呼为“最可爱的人”。或许是缘分巧合,“最可爱的人”袁国光收到的就是署名为过云月的慰问信。“他在信中说战场上的故事……”、“她在信中说校园的故事……”一来一回,过云月和袁国光来往了6封书信。可惜因为搬家等原因,过云月没能把袁国光的书信保存下来,“他是一个很有心的人,真不好意思,他写的信我已经找不到了。”

袁国光当着过云月的面,解释了“不辞而别”的缘由――原来,袁国光在家中排行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也参加了抗美援朝。“我的弟弟袁文样也到战场来了,但我并不知情,我是在他当兵前见过他。他去朝鲜战场比我迟两个月,是我父亲从老家写信来我才知道的。后来我按弟弟写的‘第×邮箱’的地址写了信,他只给我回了一封信。信中说了他们部队的驻点,还高兴地告诉我说他当了班长。”但是,就只有这一封信,成为了兄弟间的最后文字。不久,袁国光收到的复信却是连队文书写的。信上说:你弟弟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弟弟的牺牲给袁国光父母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两位老人的身体很不好,我是家中老大,去杭州工作肯定不现实了,所以就回了老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了不耽误她,我就没有再联系了。”放弃了联系,却从未放弃过挂念。后来,袁国光老人把藏在心底的秘密告诉了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袁章锐……

节目接近尾声,两位老人互赠礼物、相互祝福。她给他准备的是一本杭州游记,书中还夹了一张她最近的照片,就像60多年前信中夹照片一样。“这是我来之前在杭州新华书店买的,欢迎你来杭州。”他给她准备的也是两样,一本韶关当地的邮册,还有一份手写的歌词“为你等待”,他还提了一个要求,要把这首歌清唱送给她,“歌词里面有云、月,和过云月的名字很吻合。”临别之际,两位老人再次紧握双手。“祝你永远健健康康”,“祝你也顺顺利利”,“我们要一辈子都做好朋友”……让我们共同祝福两位老人,健康、快乐。

上一篇:感动并不因为苦难 下一篇:如何正确建立幼儿园的良好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