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间:2022-07-28 09:24:20

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音乐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音乐这门学科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学生的音乐形象培养和多种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净化心灵升华品德。音乐能丰富想象力,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它在培养人的身体、审美、道德、心理、智能、创新等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审美素质 道德素质 智能素质 创造能力一、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身体素质包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较好的体能,它是其它素质形成的物质基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是运动的艺术,如演唱、演奏等就需要眼、耳、口、大脑、肺部、四肢以至于全身心协调动作才能完成。因而它与体育锻炼一样有健康人的体魄的作用。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科学实践证明,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当悦耳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传人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并兴奋神经系统,焕发人的精神,而随着感情的变化,能使人产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质,产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促使人身心和谐、情绪振奋、心情愉悦,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能够更直接、更有力地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来”(贝多芬语)。它的“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最深处”(卜拉图语)。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既是独特的,又是巨大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涵盖和替代的。音乐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形象,振奋人们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陶冶,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昂有力的音乐会使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可激励他们与困难和挫折抗争的勇气。《二泉映月》的如泣如诉的旋律,可激起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并唤起他们的同情心。实践证明,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音乐是情感的世界,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学科,是“寓教于乐”的愉悦式教育。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任何思想教育若没有情感做基础,单靠呆板而枯燥的说教,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音乐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活动,去塑造艺术形象而表达思想感情的。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能使人逐渐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就产生了震撼世界的力量。这首歌曲以号角式的音调贯穿全曲,由大调式的主三和弦分解音作为骨架,激昂的音调具有震天撼地的号角力量。进行曲的体裁以急步进行的节奏象征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富有强力推进感,凝聚着民族生存和斗争的紧迫感的不朽旋律,像一支时代的号角,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

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发展迅速,对每一个人都是考验与挑战。音乐教育能多角度地使学生克服缺点和弱点,克服嫉妒、冲动、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通过大家的齐心合唱、合奏,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使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促使他们养成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音乐之所以能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就是音乐能激发人的情感。音乐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丰富情感体验。音乐对人的影响有正、反面两个方面,好的音乐使人道德高尚,心灵纯洁,不好的音乐使人精神萎靡,道德沦丧。先秦时期的孔子说“移风移俗,莫善于安,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他认为音乐能改变不良的社会。

五、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智能素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总之,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对提高青少年全面素质的重要作用。作为音乐教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艺术,而且对青少年智力的开发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张星点.浅谈音乐的最高目的和存在价值.人民音乐,1989.

上一篇:论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巧妙运用研究性学习策略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