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海外战

时间:2022-07-28 08:52:12

光明的海外战

一家企业铩羽,并不意味着出征海外食品业市场的所有机会消失。

收购健安喜暂停

2011年1月下旬,媒体传出消息,因“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中国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连锁企业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方面称,停止收购的主要原因是“光明食品未能在对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易”。尽管谈判“有可能重启”,但健安喜方面现在更青睐以IPO方式自行解决问题。

这一结果出乎业界意料。就在大约一个月前,路透社消息称,光明食品“已接近收购健安喜”,这将为后者带来“打开中国中产阶级市场的潜在可能”。《华尔街日报》则透露,交易价格“在25-30亿美元之间”。甚至有媒体放出消息,收购交易“将在近日对外宣布”。但也有人对此保持谨慎,认为“交易可能会在最后时刻被推迟甚至‘出轨’”,原因是“双方还在为最后的协议纠缠”。

健安喜总部位于匹兹堡,于1999年实现私有化,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2007年,投资公司锐盛管理集团(Ares Management LLC)和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委员会(the 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 Board)以16.5亿美元的价格从私募基金阿波罗管理公司(Apollo Management L.P)手中购得健安喜。2009年9月,健安喜向美国监管部门提交了上市申请。该公司是美国营养品销售主流企业之一,产品包括营养补品、维生素、体育饮料等,销售网络覆盖全球约7100家店面。2010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已经与光明食品达成合作,以推动其产品进入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2010年前9个月,健安喜公布的净收益为783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7.6%;毛收入为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高出1亿美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健安喜最初引起了不少私募基金的兴趣,另外,食品企业Campbell Soup Company、Premier Foods以及墨西哥的Grupo Bimbo也都有意收购。但健安喜最终“很慎重地选择了与光明食品谈判”,因为后者“出价远高于其他收购者”。美国食品业的分析师此前并未料到会有中国企业参与收购西方食品公司。在美国人印象中,尽管已有中国企业收购欧美个人电脑和汽车名企的先例,但他们尚未对食品饮料企业显示出很大兴趣。而光明食品的收购意愿,表明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涉足的领域不断扩大,他们对西方食品市场的兴趣也不断增加。

并非首次出海

实际上,这不是光明食品第一次涉足海外食品企业收购。此前不久,它刚刚退出了收购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nited Biscuits)私人股本的谈判。联合饼干公司拥有7000名员工,2009年毛收入为12.6英镑,净债务为12亿英镑。在这桩生意中,联合饼干公司估值接近25亿英镑。海外媒体称,光明食品当时认为“联合饼干公司在私募基金管理下运作得很好”,只是“在拓展海外市场机会方面未能得到足够的资金投入”。但不久后光明食品突然退出了并购,原因不明。

2009-2010年,光明食品也曾意图以17.5亿澳元(约合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CSR公司的制糖业务,但由于新加坡大宗商品集团Wilmar International出价更高而折戟。

光明的布局

光明食品收购海外食品类企业的意图在于产品布局和市场开拓。

联合饼干公司负债累累,在宣布出售后很久都没有企业正式表示愿意整体收购。但光明食品却对它另眼相看,原因就在于它能为光明食品提供进入外国市场的通道。而且,在光明食品较为健全的产品链条上,奶制品、冰激凌、罐头、糖果、蜂蜜制品、米酒等不一而足,但就是没有饼干。与此相应,中国的饼干市场正在兴起。研究公司Euromonitor的报告显示,中国的饼干零售业正在逐渐增速,2010年的增长量会达到9%。美国食品大佬卡夫公司已在中国抢占了17%的饼干市场份额。卡夫公司的首席执行官Irene Rosenfeld就在近期的季度业绩会议上强调了一个“全行业的趋势”:中国是便捷食品企业实现增长的重要市场之一。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光明食品当然急切地想在这一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收购健安喜也是一样。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曾经表示,集团将进一步在国内外乳业、糖业、酒业等核心资源基地开展投资与并购,使集团的资源布局实现全球化。而在海外分析人士看来,光明食品如果要自己探索海外市场的通道,“过程将十分缓慢且成本很高”,收购海外成熟的食品类企业将是规避这些困难的捷径。此外,光明食品对营养品行业也十分感兴趣,集团总裁曹树民曾表示:“我们看好这个行业。”王宗南也强调保健品产业将是光明食品未来的核心战略产业之一。但直至目前,光明旗下尚无相关资产。在这样的局面下,收购健安喜当然是个很好的选择,这家企业的经营局面要比联合饼干公司好得多,而且在美国市场上拥有良好的销售体系,这能为光明食品的产品布局和海外销售带来很多便利。

机会尚存

光明食品收购健安喜的交易再次引发了一小波对中国收购的讨论。在一些媒体看来,中国企业即便成功收购海外企业,也不容易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有媒体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几个著名案例都不太成功:2004年中国TCL与法国Thomson合并成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TTE,但这为TCL带来了一场彻底的灾难,Thomson成了压在其肩上的债务重担;一年后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结果却发现他们为此所付的高价实在不值。不少媒体据此认定:光明食品最后也会以消化不良告终。但华尔街的分析师总体上还是对此次交易做出了正面评价,尽管他们也认为:即便收购成功,这对光明食品将是一个严峻挑战。

在光明食品退出收购后,各方的言论反倒比较平和。分析人士认为,谈判破裂说明“新兴市场上的企业还在学习如何实现国际并购”,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食品企业对中国收购关上了大门。虽然很多美国人认为光明食品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海外收购企业中以国家为后盾的企业之一”―这样的收购在数年前还不被美国业界认可,但现在全球并购生意场已经重新洗牌,中国企业站到了这一领域的前沿,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接受这一点。

实际上,不少专业人士都将这笔交易视为健安喜进入中国市场的潜在机会。和光明食品的处境一样,美国企业要想进入中国食品市场,其通道的建立过程也会十分缓慢并且耗资巨大。因此,与中资联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在资本主导产业的美国,很多私募资本都有意进入中国市场,只是因为难度太大而踯躅。通过协助中国国有企业开展海外收购,私募基金有可能逐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消息人士透露,在光明食品收购健安喜的过程中,美国私募基金黑石集团(Blackstone)就曾以“参谋”身份参与其中。这种方式或许会成为中国收购未来的可选道路之一。

光明食品方面也未完全丧失对健安喜的兴趣。曹树民近日已经表示:“如果他们上市,我们可以做股东;如果他们来中国,双方也可以合作,当然是在双方都有这方面意愿的前提下。”

上一篇:伊利新“配方” 下一篇:万物互联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