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愧张家口

时间:2022-07-28 08:44:35

我时常会想起那位张家口的老人。老人叫张凤林,今年八十有余,这样年纪的老人,大多会在风平浪静中颐养天年,但这位老人却选择了奔波。而且,是为晋商奔波。至今,我的眼前都不断重复着老人骑着自行车离去的背影。

三月底的时候,因为追寻晋商在东口的足迹,我们来到了张家口“堡子里”。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张家口与晋商的渊源会深厚到令人惊叹的地步。走在堡子里狭窄的小街上,随处可见老晋商遗留的票号与商号,可惜现代人的私搭乱建,遮盖了这些建筑原有的风采。当时我便有这样一个设想,或许可以组织一个“晋商重返张家口”的活动,如果能够由新晋商们开发保护堡子里,既是对老晋商的致敬,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握手。

堡子里有个“康熙茶楼”,原名为“大玉川”,是晋商范家的生意。因为康熙西征在此歇过脚喝过茶,茶楼从此便多了份王者之气。经营茶楼的王总是内蒙人,但对晋剧的热爱让我们这些山西人都感到汗颜。老晋商当年在此打下一片商业江山的同时,也让这片土地深深地沾染了山西文化的颜色。据说,如今的张家口人,70%都是山西人的后裔。说实话,在张家口时,我经常会恍惚地以为,这是山西的一座城市。毕竟,与慷慨的燕赵文化相比,张家口浓郁的商业历史,让它成为河北的一个文化另类。

况且,张家口还有张凤林这样晋商情结深重的老人。张凤林的老家在因凉粉而闻名的山西浑源,出生在张家口,退休前是名警察。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从退休后就做一件事,为晋商乔范五立传。在张家口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一致将乔范五列为乔致庸的后人。但在老人整理的资料中,清晰地记录着乔范五为太谷北六门村人。这一点,在我们后来的寻访中得到了验证。或许是因为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乔范五的女儿们并不赞成立传一事。但老人在执拗中断断续续已经写了三万多字,当我看到这些文字时,感动之余又不免替老人心酸。按照老人的水平,这本传记或许永远都无法面世。但是,如果没有老人的坚持,或许乔范五将会成为我们晋商中一个被忽略的名字。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乔范五是张家口金融奠基人之一。

所以,我后来一直对张家口怀有一份愧疚。那里深藏着晋商的传奇与痕迹,那里有与我们血脉相通的人群,但岁月中的遗忘,早已将张家口陌生为我们不痛不痒的地方。那些哼唱着山西民歌与晋剧的人们,为我们坚守着一份记忆,那些存留在堡子里的票号商行,是凝固在历史枝头的时光。我想,如果有时间,我们的新晋商们都该去张家口看看,在堡子里与大境门前,用心做一次深深的回望。

其实,晋商早已不是山西人的一份灿烂记忆。在我们最近走过的地方中,除了张家口,在扬州的东关街,在广州的濠畔街,即使踪迹皆无,但有关晋商的传说,依旧在当地流传。晋商改变过当地的历史,历史也因此从未将他们忘却。走在异乡的街头,思绪在面目全非的环境中穿梭,想到那些曾经来过又远去的身影,忍不住热泪盈眶……

上一篇:再见,小贝! 下一篇:津晋签署协议谋共赢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