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评析

时间:2022-07-28 08:09:45

“笔算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3 在整理复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见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真的非常高兴,可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是几年级的老师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的孩子。今天就请你们带上善于观察和认真分析这两个好朋友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据我课前了解,第三单元有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你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三单元中笔算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师:在数学书每个单元后面有时会有整理复习,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在复习前加上整理二字呢?

生:把学过的知识归纳、对比,加深印象。

生:能做到查漏补缺。

师:对学过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及时进行巩固练习,温故知新。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回顾一下,笔算乘法这部分内容在数学书的几页到第几页呢?

生:在数学书的49页到63页。

师:回忆一下,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桌间交流一下。

(生汇报。)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积的变化规律、估算。)

师:我们通过整理将这部分知识组成一棵知识树,说说你哪里印象最深刻或是最感兴趣。

生:我对估算比较感兴趣,我很快就能说出题的估算结果。

生:我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印象深刻,因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它。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笔算、估算

师:这几名同学说得很全面,下面我们就针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看!(课件呈现

612×19 160×30 300×10 104×49 208×49 360×25 82×237。)这些算式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有的因数中间带0,有的因数末尾带0。

生:还有的因数不带0,就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在做这样的题时,容易出现什么错误?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吗?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在小组内交流。

生:要注意每次相乘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生: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

生:我有时就忘进位了,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师:整理复习就是要复习单元重点知识,也要解决大家容易错的、值得注意的地方。大家的提醒同学们都记住了吗?我们尝试着选两道计算题来做,(课件呈现612×19B60×25)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算。

师:算完后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和你算的一样吗?也可以自己验证一下。

师:都做对了吗?都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生:我用的是乘法,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

生:我是用除法验算的。

生:再算一遍。

生:用计算器。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

师:我们看第一道题数比较大,快帮老师先估一估他做得对不对。

生:估算成610×20=12200,正确值肯定比12200小一些,他估对了。

师:你俩说说是怎么算的?

生:说算法。

师:实际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法则)自己读一读吧。

师:我们在进行复习时还可以把习题进行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刚才我们验证这道题时用到了估算,估算也是验算的一种好方法。在估算时你都有哪些方法,举例子说一说。

生:自由说。

师:快帮老师来解决两道题:(课件出示:1.四年组共有104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方正至哈市车票49元,应准备多少钱买票?为什么?2.大巴车载客旅游,每趟限载乘客49人,第四季度计划运客104趟,应该准备卖多少张票?怎样估算符合实际?)

(生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所以说我们在估算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计算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

(二)积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再看这几道题,(课件呈现612×19 160×30 300x10 104×49 208×49 360×25 82×237)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找一找。

生:104×49和208×49,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也扩大2倍。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根据这道算式,你能说出它们的得数吗?(课件出示:(104÷2)×(49×2)=(104×2)×(49÷2)=(104÷3)×(49×3)=)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能把知识灵活运用,真好!

(三)速度、时间、路程关系

师:同学们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我们再看这些题,你能根据这道红色算式(课件出示:160×30),联想到我们本单元的行程问题吗?先思考再动笔写下来。

(生自主编题。)

师:你叫什么名字?老师非常高兴认识你。

师:编得不错。下面老师也编一道题。老师假期坐高铁去大连旅游,高铁真是特别快,哈大高铁每小时可行300千米,4小时到达。1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我多了一个已知条件,你们会解决吗?

(同桌解决。)

师:好,这部分内容交给小组,结合数学书和《资源与评价》练习册合作完成,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课件出示学习单。)

同伴互助我进步

这部分内容你已经学会了什么?你可以列举一些易错点和易混点,并把你的解决方法先与同伴分享,然后全班交流。

(生汇报。)

师:同伴互助,问题迎刃而解。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三、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师:同学们,孔子有一句话:“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用7道算试题,把本单元有关笔算乘法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还成功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其实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是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希望同学们都争做学习中的有心人,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评析: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目的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要做到“理练结合、注重实效”。下面结合冯丽丽老师执教的“笔算乘法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谈一谈我对整理与复习课的思考。

一、“理”――理清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理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知识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知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冯丽丽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首先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知识进行梳理,教师与孩子们一道建构知识网络。教师先让学生主动回忆本单元学习的笔算乘法的主要内容并板书,板书的形式是画了一棵知识树,这棵知识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这棵知识树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分类,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概括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练”――练透彻。设计多样的练习

整理与复习课的特点之二是“练”,即对整理的知识点及时巩固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练习反馈,更好地进行知识梳理。整理与复习课要处理好“理”和“练”的关系,不能只练不理,更不能只理不练;可以先理后练,也可以边理边练,我们倡导“理中有练,练中有理,理练结合”的做法,让学生在边理边练的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效益。冯丽丽老师在这节课中就是这样做的,本节课构思巧妙,教师用7道三位数乘两位教的计算题串联起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练习。首先是让学生说一说做计算题时你有什么特别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清晰算理;然后进行两道估算的练习,根据“104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方正到哈市车票49元,应准备多少钱买票。”使学生知道在估算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最后在复习“速度、时间、路程关系”时,设计了学习单,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保证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题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延”――知识开放拓展

整理与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须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整理与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应有一定的延伸和拓展,其练习形式必须综合灵活,更具开放性和拓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冯丽丽老师在复习积的变化规律这一环节设计的习题就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知道104×49=5096后,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就能马上知道208×49的得数。然而,冯老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还是根据104×49=5096这道题,而是又出示了两个因数做相反变化的几道习题。让学生说它们的得数,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奥秘,此环节达到了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总之,整理与复习课是一个创造性的教学过程,教学整理与复习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整理与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新的收获。冯丽丽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对笔算乘法知识内容进行的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时笔算乘法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学生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很显然,冯丽丽老师上的这节“整理与复习课”是成功的。

上一篇:广东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现状调查 下一篇:尝试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四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