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斗争”的艺术

时间:2022-07-28 06:37:23

和学生“斗争”的艺术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以人文主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单元学习整合的特点。如何在以人文主题所组织的单元主题学习中,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对以习作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语文教学;习作

在农村教了十七八年的学,也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眼看着一批批学生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走向了社会,我心里也有着满满的幸福与满足。其实,农村的学生不好教。我这十多年来教书育人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学生不学习,我必须要他们学习;学生不服从管理,我必须要他们服从管理;学生犯错误,我必须要他们认认真真地改正。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生理上的发展变化,引起心理上的叛逆,更是管不得、说不得,教师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处理起来就会难上加难,万分棘手。所以,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有时也可以说是与学生“斗争”的过程。

在宋洪昌著的《教育的力量》一本中,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满头大汗地从外面回来,要喝凉开水,可是凉开水已经没有了,他爸爸就为他倒了一杯热的。孩子一试,发现烫嘴,立刻不耐烦地连哭带闹起来。父亲见此情景,有点不耐烦,但他没有发脾气,而是耐着性子平和地对孩子说:“你平常不是很会动脑筋吗?你看用什么办法能使杯子里的水快点凉呢?”一句话使孩子停止了哭闹。他坐在地上眨巴着大眼睛想了一会儿说:“用嘴巴吹。”父亲说:“你真聪明!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孩子说:“还可以放到阳台上让风吹凉。”父亲说:“这也是个好办法。你就把它放到阳台上去吧。”孩子高兴地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杯子放到了阳台上。等他回到客厅时,脸上已经由“雨”转“晴”,破涕为笑了。这时父亲接着问:“还有什么办法吗?”“还可以用电风扇扇,在热水里放一支冰棒……”孩子兴致勃勃地一连讲了十几种办法。时间在父子间的对话中慢慢地过去。父亲估计水凉得差不多了,就说:“去看看水凉了没有?”孩子跑到阳台上试了一下,高兴地说:“凉了。”“你看,热水也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以后,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要动脑筋想想,好吗?”父亲对孩子说。孩子听了,美美地喝完了这杯水,脸上露出一副满足惬意的样子。

作者在书中评价说,这位父亲可谓“老谋深算”。他说,这位父亲的“狡猾”就是教育的艺术。其实说到底,这也是一位父亲和孩子“斗争”的艺术,不过这个“斗争”要加上一个引号。因此,要想搞好教育和管理工作,教师就必须懂得和孩子们“斗争”的艺术。

一、要有爱心,包容学生

在故事中,这个学生之所以能在父亲的“老谋深算”之下被安抚得心平气和,最终心满意足地喝上了一杯凉开水,就是因为父亲对自己的学生有一颗爱心。在这份爱心的驱使下,他能包容学生,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很多时候,教师缺少的就是像这位父亲一样对学生的这份爱心。因为,有爱心才能产生责任感。教师只有用心,把自己的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教师的教学成绩才能提高;教师只有用心,才能把教学这一职业当成教育事业,把教学发展成一门艺术;教师只有用心,教师的教学艺术才能更好地发展。其实,许多艺术家之所以能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为一项事业和一门艺术,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拥有一颗炽热滚烫的爱心,因为只有走心的才有可能成为艺术。

所以,教师也要用一颗爱心去呵护学生,去关爱学生。教师不仅要爱他们,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把他们当做自己学生和朋友,去和他们真诚地沟通和交流,知道他们的真正想法,懂得他们成长中的烦恼,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斗争”中真正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二、要有慧心,赏识学生

这则故事当中的父亲是一位聪明的父亲,他能肯定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这位拥有慧心的父亲面前,这个学生不仅没了脾气,喝到了水,还开动了脑筋,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锻炼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所以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

因此,面对学生,特别是面对那些问题学生,教师不要一味去批评他们的错误,指责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其实,和故事中脾气暴躁的学生一样,再不可理喻的学生也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抱怨现在的学生如何如何,现在的社会怎么样怎么样,教师还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去肯定他们、赏识他们、引导他们,进而去教育他们、改变他们。面对教育,面对学生,教师应始终要像故事中的那位父亲一样,拥有一颗智慧之心,用教师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美好的人生旅途。

三、要有耐心,转化学生

在上面的故事中,这位父亲还有更为可贵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的学生拥有足够的耐心。故事中写道:父亲见到此情景,有点不耐烦,但他没有发脾气,而是耐着性子平和地对孩子说:“你平常不是很会动脑筋吗?你看用什么办法能使杯子里的水快点凉呢?”在这里,他能耐着性子夸奖孩子,肯定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想办法,转移学生的不良情绪,最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位父亲的耐心“改造”之下,这个脾气暴躁的孩子不仅停止了哭闹,还想起了k法,接着“脸上由‘雨’转‘晴’,破涕为笑”,最后“美美地喝完了这杯水,脸上露出一副满足惬意的样子”。这一切变化都源于这位父亲的耐心。试想,这位父亲如果没有耐心,后果会如何?我想,事情会发展到另一面,有可能与父亲严重对立,局面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学生与教师的对立与顶牛,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缺失耐心。在教育管理中,教师没有耐心或失去耐心,就会让自己失去应有的理性,甚至会变得简单粗暴,这样就会让自己失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学生不会再心甘情愿地听从教师的教导。更有甚者会对学生的脆弱心灵造成一定伤害,学生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有可能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反抗,从而走向教师的对立面,使这种“斗争”成为一种真正的斗争。这种斗争一旦持续下去,造成的恶劣影响就不会是一时的,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不要对学生失去应有的耐心。其实,耐心还应该是以爱心为基础的。

四、要有恒心,熏陶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达成的效果不是一时的,具有长期性,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一个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也是如此。

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上,教师要有恒心、有毅力。特别是教师与问题学生的“斗争”与“较量”,更需要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对于他们的教育,教师只能是春风化雨式的长期熏陶与潜移默化,教师要一点点地去改变他们,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决不能有急躁冒进的思想,更不能知难不进、半途而废。教师要在学生不断地改变与进步中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吝惜肯定与表扬,让他们找到与优等生同样具有的优越感与平等意识,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与帮助,体会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并让这种温暖和感觉一直延续下去,他们就会让自己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五、要有信心,完善学生

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给自己打气,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足够自信和强大。

教师不光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要教学生人生之道,要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培养他们、完善他们,使他们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适应各种形式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自己强大了,学生才会变得强大,祖国的未来才会更加强大。

学生的问题往往来自于他们内心的细微变化,这也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了解并掌握这一变化,才能及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和疏导,从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所以,教师要用爱心和学生沟通,要用慧心和学生沟通,要有耐心和学生沟通,要有诚心和学生沟通,要有信心和恒心去教育他们、熏染他们,进而改变他们、完善他们,这才是教师和学生“斗争”最好的艺术。

上一篇:关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