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情感世界

时间:2022-07-28 04:13:51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

情窦初开的德彪西的第一个对象应该是冯·梅克夫人的女儿索妮娅,那时德彪西十九岁,还是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关于梅克夫人的情况就不用细述了,凡了解柴科夫斯基生平的读者都不会陌生,而梅克夫人与德彪西结识则是在1880年,当时梅克夫人家正需要一位家庭音乐教师和钢琴三重奏小组的成员。在德彪西的主课老师马蒙泰尔的推荐下,德彪西来到了梅克夫人家,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临时一员。他跟着梅克夫人家先后到尼斯、日内瓦、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等地游历。

梅克夫人对德彪西的评价很不错,1882年8月28日梅克夫人在给柴科夫斯基的一封信里谈到了德彪西(第一次到莫斯科):“昨天我亲爱的德彪西到了……他一来家中就充满了欢乐,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巴黎人,机智诙谐,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古诺、托马以及其他好笑的事情。”

初到俄罗斯的1881年7月,德彪西来到了梅克夫人在莫斯科郊外五十公里远的别墅,此后两年的暑假他都是在那里度过的。索妮娅是梅克夫人一大群子女中的一个,当时十四岁,在她眼中年轻的德彪西是“一个骚动不安、开朗活泼、单薄的小个子法国人,他总能让我们严肃沉闷的家变得欢快起来”。德彪西是索妮娅的钢琴老师,他们是否恋爱过目前缺乏直接的证据,但德彪西肯定曾对索妮娅倾心不已,后来也是由于无法表达这份爱意(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差很多),终致德彪西在1882年的旅行后就永远结束了这份兼职。

索妮娅只能说是德彪西情感生活中青涩的回忆,真正在德彪西的情感世界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的是三个女人,即青年时代的杜庞,后来与他结婚的第一位妻子莉莉以及后来再婚并为他生下女儿的艾玛。三人的性格迥异,杜庞天真、莉莉激情、艾玛宁静,这也恰好是德彪西精神世界发展的历程,当德彪西的女儿秀秀出生的时候作曲家才真正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慰籍。

我们都知道德彪西成名很晚,直到三十岁才以《牧神午后》广为人知而跻身名家行列。在那些穷困潦倒、从半夜到清晨六点都泡在小酒馆的岁月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纵自己情感与精力的德彪西。青年时代也许没有金钱,却有旺盛与廉价的情绪,从这层意义上说,青年德彪西是个地道的波希米亚人,这种波希米结始终涌动在他的性格成长之中。在德彪西看来,与加布里埃尔·杜庞(Gabrielle Dupont)同居的十年是自己爱情生涯最纯洁与甜蜜的时期,他是个穷困潦倒的作曲家,靠杜庞洗衣服赚钱度日。杜庞被德彪西亲昵地称为“绿眼睛的嘉比”,她是个十分善良、勤劳的女孩(是裁缝的女儿),即使是在德彪西最困难的日子里,她仍然无怨无悔地照料他,后来德彪西将未完成的歌剧《罗德里戈与契明》题献给了杜庞。

但是,与杜庞的感情在1899年灰飞烟灭,因为德彪西结识了美丽的罗萨丽·泰克瑟(Rosalie Texier)小姐,小名叫莉莉(Lilly)。这位法国中部出生的女孩一头金发,长得窈窕动人,还是一位很时髦的女装设计师。德彪西不惜为她放弃了与自己已有十年情谊的杜庞,为此杜庞曾以自杀相威胁,但德彪西依然不为所动,最后杜庞只能黯然离去。1899年10月19日德彪西与莉莉结婚。德彪西不无幽默地在一封信中这样描述自己的首次正式婚姻:“莉莉·泰克瑟小姐终于要把她那不协调的名字改为莉莉·德彪西了。这么念起来声音多么和谐……她不爱音乐,只是偶尔高兴唱一曲她自己喜爱的歌谣。”莉莉是一位开朗、率直的女主人,对人亲切,很得德彪西朋友们的喜爱与拥戴。有人认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中梅利桑德的形象就是德彪西依照自己妻子的原型设计的。此后,作曲家进入一生中创作的黄金时代,沉浸在激情中的德彪西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一系列作品——《牧神午后》、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

然而,德彪西没有能够从一而终,仅仅四年之后,他便有了新欢——艾玛。艾玛·穆瓦斯和德彪西同年,有着犹太血统的她在十七岁时嫁给了同样也是犹太人的巴黎银行家西格蒙德·巴达,并生育了两个孩子。与莉莉相比,艾玛是一个成熟得多的女人,她的社交经验丰富,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歌唱家。作曲家福雷曾经是她的仰慕者抑或是情人,但她最终还是选择来到德彪西身边。

德彪西结识艾玛的时候,她还是有夫之妇——巴达夫人。她的丈夫算得上是业余作曲家,还曾经在音乐学院学习过一阵,后来转而从事金融业。夫妇俩育有一对儿女(保罗和海伦),德彪西就是通过保罗与艾玛结识的。某日,德彪西正准备同保罗一起出门散步,走到门口遇到了巴达夫人,夫人邀请德彪西乘坐她的马车到目的地去,原本打算散步的德彪西答应了夫人的盛情邀请,从此他们开始了交往。由于艾玛是不错的歌唱家,于是德彪西经常邀请她演唱自己的歌曲新作,有时作曲家本人担任钢琴伴奏。巴黎沙龙的花边新闻是传播速度最快的,为此,福雷还同德彪西闹得很不愉快。

1904年7月15日,德彪西趁莉莉去探望父亲的机会,像个不羁的波希米亚人似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偷偷和艾玛去泽西岛。8月11日,德彪西从另一个海滨城市蒂普耶给莉莉写信,表示数年婚姻结束,不过他并没有提及原因,尤其是没有提到巴达夫人。随后,莉莉和德彪西的朋友们都竭力试图挽回这段婚姻,然而,德彪西却铁石心肠。1904年10月14日,在他们结婚五周年纪念日的前五天,绝望的莉莉开枪自杀(地点竟然在协和广场),就像她的前任杜庞做过的那样,子弹没有穿过心脏,那颗子弹一直留在她的脊柱附近直到去世,她活了下来。事情发生之后德彪西曾经去探望过莉莉,然而百般劝阻也无法使他改变心意,他毅然决然地要离开莉莉。巴黎虽然观念开放,但这次朋友们却都站在了莉莉一边,他们都和德彪西保持距离,疏远了关系。

至于德彪西为何与莉莉分手,原因恐怕和孩子有关,莉莉似乎不能生养,而德彪西却很喜欢孩子,他的朋友路易·拉戎曾经回忆道:“公寓的大门打开了,面前站着个青年女子(指莉莉),苍白而瘦弱,看上去非常羞怯,对我的造访显得很焦虑……德彪西一直抱怨没有孩子,我劝他别泄气。”此外,就是德彪西的经济状况恶化,而巴达夫人很富有。

巴达先生整整和艾玛拖延了八个月时间用于解决离婚事宜,最后由于巴达先生本人急于和另一位漂亮的女演员结婚,离婚的事情才得以顺利解决。1905年5月,艾玛正式离婚,协议规定她每年可以从前夫那里得到五万法郎的津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这也就难怪有人猜测德彪西是为了钱与艾玛结婚的了。

1905年7月,德彪西和艾玛决定前往英国躲避一下舆论压力(当时德彪西还没有离婚),7月24日他们抵达伊斯特本,8月2日,德彪西收到消息,莉莉同意离婚,条件是德彪西要提供她生活保障。感觉一身轻松的德彪西在8月30日离开伊斯特本居住的格兰德旅馆时,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大海》,后来这座酒店始终以此为荣。在短暂地造访伦敦之后,德彪西和艾玛回到巴黎,住进了布洛涅森林大街80号(今福煦大街)的寓所,10月30日,他们的女儿降生了。

与艾玛结婚后,德彪西的情感世界已经平静了许多。他晚年的好几部作品都是题献给艾玛的,如《游乐图》《法兰西歌曲三首》《意象集》中“春天的轮舞”一首,还有最后创作三首器乐奏鸣曲等等,都是德彪西创作中的精华。1905年10月,德彪西终于得到上帝赐予他的珍贵礼物,他的女儿出世了。为了表示夫妇的恩爱,孩子取名为克劳德·艾玛·德彪西,各取了父母的名。不过在这个可怜女孩短暂的一生中,我们更为熟知的是她的另一个名字——秀秀(Chou Chou)。秀秀的出生使德彪西初次领略了天伦之乐的美妙,这时,德彪西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一个革命、激进的改革者变得内敛、深刻了,他用最简洁的笔法创作了《儿童乐园》,可能他那《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全部魅力还抵不上这六首简短的小品。《儿童乐园》是德彪西献给女儿四岁生日的礼物,1913年,德彪西还为女儿写过一部儿童芭蕾舞剧《玩具盒》。然而,秀秀命运多舛,于1919年患白喉去世,仅比她的父亲多活了一年,年仅十四岁。

1918年,德彪西在被疾病榨到油尽灯枯之后撒手人寰,死时近乎孑然一身,他只给艾玛留下了不值钱的名望。一年后秀秀夭折,艾玛在两年中经受了家庭变故的重大打击,但她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于1934年去世,最后长眠在丈夫和女儿的身旁。莉莉比艾玛早些时候去世,没能活过六十岁,晚景凄凉,杜庞更是不知所终。

一生中,德彪西究竟最爱哪个女人,看来只有上帝和他自己才会知道了。

上一篇:不要害怕做自己 作曲家古拜杜丽娜侧影 下一篇:探讨如何提高车辆装备科学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