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CT和MRI诊断分析

时间:2022-07-28 03:27:40

股骨头缺血坏死CT和MRI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CT和MRI诊断分析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8例,其中有82例为以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对已确诊的82例患者给予观察组使用MRI诊断分析,和对照组使用CT诊断分析;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的鉴别检查的结果,对比其在手术中的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同率,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CT鉴别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和CT在Ⅱ期和Ⅲ期的诊断无显著的差异性,但在Ⅰ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的诊断率和确诊率明显高于CT诊断。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CT;MRI;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18-02

股骨头缺血坏死又称为股骨头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并之一,大多由髋关节外伤、过量应用激素、酗酒史、大量局部放射治疗、血液病等疾患所引起的,这是由于这一系列疾病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当其病变发现较晚或治疗不及时和不当时可导致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不可逆转;因此对早期病变准确的诊断分析,能够使医护人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以维持关节的功能,防止股骨头塌陷,并对改善预后起决定性的作用,CT是一种通过单一轴面的射线穿透被测物体,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通过三维重构成像的一种.医学检测工具;MRI又名磁共振成像,它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的一种医学检测工具;本文就股骨头缺血坏死CT和MRI诊断分析的临床效果作出了相关的探讨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8例,其中有82例为已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在8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中,男有51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40.5岁,女有31例,年龄为21~61例,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47例,单侧有35例;在82例患者中,有31例为有外伤史的患者,有31例为长期大量饮酒史的患者,有11例为大量或长期使用激素史的患者,其中有9例患者原因不明;对众患者进行体检时,出现患侧髋酸胀疼痛的有37例,其外展功能受限,而髋关节内收的患者有27例,有8例出现轻度跛行,其中有10例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

1.2 仪器与方法:

1.2.1 观察组:使用MRI诊断分析:对众患者采用GE1.5T的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诊断分析,首先选择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的SE序列在T1WI(TR500ms,TE12ms),与T2WI(TR4500ms,TE96ms)像,以短TI反转恢复抑脂技术,以层厚为5mm,层距为6mm的图象,对横断面和冠状面进行扫描[1]。

1.2.2 对照组:使用CT诊断分析:对众患者采用飞利浦64层的CT螺旋扫描机进行扫描诊断,扫描范围从髋臼上缘到殷骨头下缘连续扫描,其层厚为5mm,螺距为1mm,行股骨头横断面扫描。

1.2.3 分期标准:根据CT和MRI分期标准,我们将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4期,I期:股骨头不变形,无畸形变化,在CT检查下可看股骨头骨质疏松或正常,在MRI检查下,T1WI图像表现为股骨头的负重区线条形为低信号;Ⅱ期:股骨头形态和关节面正常,在CT检查下可看股骨头骨小梁有不同程度的增粗,且局部可见囊状透亮区和斑片状骨质的硬化区;在MRI检查下,T1WI图像表现为股骨头的前上部边缘成斑片状或新月形的低或稍高信号;Ⅲ期:股骨头变形但关节腔正常,在CT检查下可看股骨头出现局部的塌陷,并且其骨皮质出现断裂的情况,在病变的部位可看见新月征的出现,在MRI检查下,T1WI图像表现带状的低信号,并伴有中、高信号的出现,同样可见骨皮质塌陷的症状;Ⅳ期:在CT检查下可看股骨头明显的变形,髋臼边缘的骨质出现增生硬化,并且关节间隙变狭窄,在MRI检查下,可看到在Ⅲ期病变的基础上合并出现关节腔狭窄和退行性骨关节病。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检查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以P

2.结果

在手术的病理检查中确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有82例,其中Ⅰ期有12例,Ⅱ期有31例,Ⅲ期有39例,观察组使用MRI诊断分析中,其中Ⅰ期有10例,Ⅱ期有31例,Ⅲ期有39例,有2例为可疑股骨头缺血坏死,对照组使用CT诊断分析,其中Ⅰ期有1例,Ⅱ期有31例,Ⅲ期有39例,有5例为可疑股骨头缺血坏死,有6例为正常股骨头,两组鉴别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致病原因很多如:外伤、长期酗酒、长期使用激素、减压病、骨质疏松、全身性疾病等,多种发病机理为骨骼的血液供应被中断或受阻,从而形成微血栓,并使骨内压增高,从而导致骨髓细胞死亡,进而引起骨质的破坏;CT检查能够清楚地扫描到骨小梁的变化,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时会使CT横断图象上正常的星芒破坏或消失,但CT检查对股骨头的特异性表现无显著的检查效果,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的水肿、渗出和少量的关节囊积液,均是CT难以发现从而难以确诊的[2];而MRI则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MRI的T1能够对关节面上所出现的形态以低信号的方式显示出来,并且对骨髓的病变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也高,同时对关节积液的多方位和多序列以及成象存在着高度的敏感性,从而体现出MRI的检查较CT的检查好(本文数据显示);而股骨头缺血坏死,在早期发现病变,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方法是一重要的治疗方案,而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是为关键,MRI能够有效的检测诊断出其病变程度和部位。

综上所述,MRI和CT在Ⅱ期和Ⅲ期的诊断无显著的差异性,但在Ⅰ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的诊断率和确诊率明显高于CT诊断,使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勇,刘勇.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57-259.

[2] 李素丽,曾赞文,孙瑾.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CT及MRI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74-6976.

上一篇: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6例疗... 下一篇: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