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7-28 02:56:29

大学生志愿服务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有效途径,对培育应用型合格职业人的育人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究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梳理和明晰发展情状,及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等,对今后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志愿服务行动;校园文化建设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工作始于1998年,十几年来,通过开展扶老助残、社会实践、形象礼仪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展示学院青年学生的风采,树立育英学子良好社会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同时,学院志愿者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点,对志愿者本身和在校学生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已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影响

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中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以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青年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中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其参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积极性。

(一)在参与中建构新认知

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其主体是“青年”,重点突出主体“志愿”的自主性和自愿性,强调“行动”的实践性。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主张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崇利他主义和共享方式,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主张志愿主体的主动参与,在实践参与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的价值感,通过实践参与行动,与更多青年志愿者共享参与的喜悦、经验与知识分享,在参与中建构主体的认知、拓展其社交范围和知识层面。

(二)在参与中丰富新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核心,是对于“人”的释放和尊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高校比较有影响力和正能量的群体,其对于活跃校园文化的活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新生代大学生热衷于公益事业,其原因多样:一是公益项目的流行化导向,二是公益项目的全民性参与,三是名人明星效应的影响,四是公益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社交化倾向,五是移动互联网化的传播效应,六是公益项目参与的价值化体现等。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又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教育方式,它可以发挥群体效应,引领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无形之中将社会价值、集体主义、纪律教育、道德教育等主流价值观融入其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继而引领校园文化风尚,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内涵。

二、志愿服务行动对“应用型合格职业人”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分析

自建院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学院“青年志愿者行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院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其中,民航交通分院依托空中乘务专业特色,结合学生专长及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行动,彰显大学生到职业人的风采,同时,也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一)突出专业优势与志愿服务的结合

依托空中乘务等专业优势,将职业礼仪形象等专业基础教育发展成为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在知识结构储备和专业技能应用方面为此类志愿者夯实了专业的基础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应用能力。近年来,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志愿者广泛参与到省市各大型赛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将专业规范的会务服务、礼仪服务与大型会场会务志愿服务有机对接。

(二)强调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的结合

礼仪接待服务等相关专业志愿服务过程中,对学生礼仪形象、接待规范等专业性的实战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学院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操作能力,并配备专业师资全程给予指导,将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空乘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高标准开展,并在实践考核制度等方面给予保障。

(三)强化专业参与与社会服务的结合

依托空中乘务等专业群优势及专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广泛的社会需求,其社会服务的影响面也随之不断扩大。学院积极发动分院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学院与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共青团杭州市委、浙江电视台等单位结为紧密型志愿服务合作单位,每年参与大型会场志愿服务20余场,学生的专业参与率超过50%。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展示了服务的专业性,从而提升了学院志愿服务专业的社会影响。

(四)加强专业志愿与职业理想的结合

专业学生志愿者通过以省市大型赛会和展览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接触到了各种规模与形式的志愿服务,这些成为学生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最鲜活、最真实的教育素材。他们通过实践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课堂德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因此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应用型合格职业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对“应用型合格职业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志愿服务行动凸显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学院以“走进来的是大学生,走出去的是职业人”的理念为育人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合格职业人为育人目标,一直以来,在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方面,也朝着育人方向和目标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时刻凸显了学院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的主题。

(二)志愿服务行动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价值体系

志愿服务行动导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之中,强化了引领、提升和辐射的功能价值体系。

1.引领价值。思想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志愿服务作为公益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载体,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青年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奉献的精神启迪人,用公益的行为引领人,有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优秀美德,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引领价值。

2.提升价值。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人文情操陶冶、公益社会责任感培育等,还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增加社会见识和体验经历等,提升个人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应用型合格职业人”理念的认知与认同,并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价值和功能。

3.辐射价值。志愿服务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科学技术类、公益爱心类、环境保护类、文化艺术类等等,构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比较突出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志愿服务不仅服务学校内部师生,也大大增强校地社会服务和高校文化辐射作用。

(三)志愿服务行动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

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全社会拓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民航交通分院礼仪志愿服务行动,青年志愿者广泛参与第二届世界互联网乌镇峰会、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浙江省两会、浙江省教育博览会、杭州市共青团西湖情玫瑰婚典、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杭州西博会、上海世博会、大学生文化创意节、杭州地铁客服大使等省市大型赛会和展览的志愿者礼仪服务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空间,为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平台,从而拓展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范围。青年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社会、专业实践和思想提升等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升、育人理念呈现的有效载体。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扶老助残、社会实践、爱心奉献等公益性社会服务,和形象礼仪、会务接待等专业性公益社会服务的开展,在校园内引起一股热心公益和志愿的校园文化风尚,树立着育英学子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一张瞩目的校园名片。

作者:高嘉佳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敏慧,王为群.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不足[J].才智,2011年22期.

[2]杨晓文,张海媛.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7期.

[3]廖君丽.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4]王冰,张静.试论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持续性[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上一篇: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下一篇:林业局“解放思想、赶超发展”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