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 无条件服从人物才配叫演员

时间:2022-07-28 02:23:56

斯琴高娃喜欢把自己看成一块材料,任导演和角色去裁剪、揉捏、粉碎、重塑,无论代价如何,她甘之如饴。

她不喜千人一面的表演,更不信奉什么本色演出,在她眼中,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就是被不断地“打碎了,重来;再打碎,再重来”。她说:“表演是无条件地服从你的人物。只要你应下了,就不要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或许是她从影36年来,几乎没有重复的角色,总能带来惊喜与突破的原因。

从柔美的“玉贞”到泼辣的“虎妞”,从悲情的“香二嫂”到诙谐的“姨妈”,从底层小人物“二楞妈”到威居朝堂的“武则天”,从雍容大气的“二奶奶”到罹患绝症为老伴相亲的都市老太“高霞”……在中国第五代女星中,斯琴高娃无疑是角色涉猎最广、也最消化于无形的一个。可以不断地在成功的道路上把自己捏碎了重来的演员,自然会得到更大的延展性和可塑的空间。而“不蜷缩在自己熟悉的表演疆域里吃老本”也成为斯琴高娃的信条和自身实力的明证。

“默戏默到融入骨血”

斯琴高娃第一次面对摄影机,还是在内蒙古歌舞团当舞蹈演员的时候。当时,她接到汤晓丹导演的邀请去试戏,演一个草原上的姑娘。摄影机隆隆地转动,她听见那个声音,身体里仿佛有种微妙的感觉。“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来神了,很自然地把摄影机当成了交流的对象,一点都不紧张。角度、走位那些我不懂,但好像又歪打正着地踩在了点上。”

斯琴高娃表演上的天资是业内公认的。在呼和浩特,张维佳导演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在台上报幕,那种既有灵气儿又接着地气儿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当时,李俊导演正在筹备电影《归心似箭》,四处寻找女主角“玉贞”而无所得,时任副导演的张维佳见到斯琴高娃后,心里一下有了底。

他带着斯琴高娃的照片回到北京,给编剧李克异看。李克异原本就是东北抗联的地下工作者,写“玉贞”这个角色时,他投入了很多感情,一直希望找到一位既有东北妇女的直爽又不失豁达温柔的演员,挑选的标准也几近苛刻。然而斯琴高娃的一张照片就把他打动了,他跟张维佳说:“这就是我要的那个玉贞啊!”

论容貌,时年28岁、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斯琴高娃,并非那种美艳不可方物的女性。但是她身上自有一种质朴与大气的魅力,加之自然流转的演技,可谓浑然天成。当时,剧组“玉贞”和“魏得胜”的角色竞争相当激烈,非科班出身的斯琴高娃并没有多少信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试戏前,斯琴高娃特别喊上搭档赵尔康在宿舍里又排练了一遍,演的正是“魏得胜给玉贞挑水”这一出。没想到机缘巧合,排练时李俊刚好从门口经过。当斯琴高娃面带娇羞,说出台词“那你就给我挑一辈子水,挑到我儿子娶媳妇,挑到我闺女出门子”时,虚掩着的门,突然吱啦一声被推开了。就这样,斯琴高娃成了当仁不让的“玉贞”。

凭借《归心似箭》中的精彩演出,斯琴高娃在银幕上一炮而红。玉贞温柔贤淑的角色形象,伴随曲调悠扬的《雁南飞》深深地烙印在一代电影观众心中。就在大家都以为斯琴高娃会顺理成章地继续演绎一系列隐忍、温婉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时候,她却摇身一变,成了老舍笔下性格泼辣、锯齿獠牙的“虎妞”,角色转圜之大,叫人大跌眼镜。

凌子风导演第一次见斯琴高娃是在全国十大优秀影视作品的研讨会上,那时候《归心似箭》刚刚上映不久,反响巨大。凌子风很想会会这个不着痕迹就把玉贞诠释得游刃有余的年轻演员,便托蒙古族导演陈达介绍。

斯琴高娃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会面,大导演凌子风就向她发出了邀请,还是演《骆驼祥子》中虎妞。众所周知,在北京人艺60多年的舞台历史上,《茶馆》《骆驼祥子》都是经久不衰的作品,绝非一般人敢轻易挑战尝试的。在斯琴高娃之前,有舒绣文、叶仲寅和李婉芬三个不同版本的虎妞存在。对于来北京才两年,连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都说不出,更谈不上对上世纪30年代老北京的城市人文有深入了解的斯琴高娃来说,这样的邀请实在令人心惊。

“我当时只觉得浑身发抖,冒了一身汗。其实我那时候都30岁了,但还是紧张、害羞。我觉得怎么能是我呢,这不行啊,肯定不行啊。”

研讨会结束后,斯琴高娃受赵丹之邀,参与了《残雪》的创作。在新疆拍戏的时候,她不断接到凌子风导演打来的电话,都是劝她接演“虎妞”一角的。“无论我怎么推辞,凌子风导演就是不肯放弃,跟我说,反正虎妞就是你了,你得增强信心,过几天来北影厂造个型之类的。”直到今天,斯琴高娃也说不清,究竟是因为导演盛情难却,还是她骨子里喜欢挑战,总之,缘分将她推到了“虎妞”面前。

初到北影厂,斯琴高娃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那时候就是每天被人打量来、打量去,人家的眼神里都是不放心,这么好的角色,就这么个蒙古女孩子就能演成吗?能信任吗?驾驭得了吗?就这种眼神,从头看到脚,审视你。”

但是既然答应了下来,豁出命也要演好,这是斯琴高娃骨子里的劲头。她找到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慧,恳请拜入门下,学习北京话的“吐字”和“归音”;又搜罗一切与老舍先生作品有关的资料及评议,埋头苦读。为了帮斯琴高娃增强信心,凌子风导演还专门请化妆大师曹梦玲坐镇,打造角色形象。曹梦玲一口气帮高娃画出了两个老舍笔下的人物,一个是“虎妞”,一个是《月牙儿》中的“月容妈”,两张定妆照在《北京晚报》一亮相,立即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算是让斯琴高娃与老舍先生正式结了缘。

即便如此,真正让斯琴高娃找到“男人堆儿里长大的女光棍儿的感觉”的,还是虎妞儿买干果的一场戏。东尝西拣、粗糙中又不失细腻的生活质感,以及北京胡同大妞儿的直爽泼辣劲儿,在这一刻终于让斯琴高娃感觉“虎妞”附体,早先的忐忑,也终究变成了自信。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一角让入行不到4年的斯琴高娃锋芒毕露,这个泼辣的经典形象帮助她成为当年金鸡奖和百花奖双料影后,也标记了斯琴高娃演技与实力的新高度。而在这一角色附体的过程中,斯琴高娃也逐渐找准表演的精髓:“所谓秘诀,也许就是一份对艺术的虔诚,哪怕再小的角色,不默戏默到角色附身的地步,绝不轻易站到观众面前。角色不真正做到附体的地步,你演不好它,对不起观众。”

上一篇:中西结合治疗房颤64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护理观察与对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