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号文”对农村中小银行的影响

时间:2022-07-28 02:20:34

“387号文”对农村中小银行的影响

387号文件的实施,预示着存贷利差收窄的关键节点可能提前,农村中小银行需要加快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建立有效的资金定价、利率定价机制,有效控制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存款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5年起对存款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将部分原在同业往来项下的存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此次调整对于货币政策体系将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向社会推出超大体量的资金供应,另一方面体现出政策层面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信念。

对于农村中小银行而言,这一政策的出台可以算是“一喜两忧”。“一喜”是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这些原本同业科目核算的资金,调整为一般性存款科目统计,对于农村中小银行而言,相当于拓宽了放贷资金的来源。地处中心城市的农商行还可以营销证券公司等非银同业客户,增加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另外,随着可贷资金的增加,农商行可以更为有效地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支农支小力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所谓“两忧”,一是对未来超大体量的信贷资金供应之忧。新规的出台,使得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扩大新增存贷比考核的基数、放大信贷投放规模,另一方面创造超宽松的公共流动性、充实可贷资金。有分析认为,此举可激发的资金量或将达到5.5万亿元,其强度至少相当于降准4~5个百分点。大量的信贷资金供应的增加,将导致市场整体贷款利率的下降,进而影响农商行的盈利能力。二是对未来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之忧。“387号文”中明确提出,新纳入各项存款的存款利率管理政策保持不变,利率由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可以说,这部分调整过来的可贷资金,虽纳入了一般性存款统计,但是已经突破了存款利率上浮20%的界限,可按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对于农商行而言,原来的存贷款利差已经收窄,这样可能会更窄。如果像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一样仅有0.5个百分点,那么对于支农、支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的成本覆盖能力将会下降,进而影响农商行业务的发展。

要适应政策变化带来的新形势,农商行一是要提高流动性风险的应对能力。虽然目前新纳入存款考核的存款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从短期来看,将存贷比计算中的分母变大了,有利于扩大贷款规模。但农商行要提前做好流动性管理的准备,降低杠杆,调整资产结构,增加资金备付,预防出现紧急情况。二是提前考虑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对于“387号文”的实施,2015年的信贷规模将超预期。同时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贷利差收窄的趋势可能提前,因此需要农商行加快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建立有效的资金定价、利率定价机制,有效控制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

上一篇:金融普及万里行贴心宣传进万家 下一篇:深挖小微企业中间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