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信息化的德育教学

时间:2022-07-28 02:03:09

小议信息化的德育教学

摘要:面时飞速到来的信忽时代,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开创学校德育街局面,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街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负效应影响的研究,提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而提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德育

人类文明迈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人们越来越多地习惯从“网上”获取信息。

但是,网经扣寸代的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特别是今天校园学生。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有15000多个,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据《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数在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0.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因此,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和参与上网,让网上的有用信息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令他们做到上网有益,成了当前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们要通过德育教育与引导,让德育工作切入互联网络,建立起德育的网络前护部车地,使网络为我所用,助我所长。

本人就作好新时期校园网络德育建设作如下思考与探索:

一、加强校园网络德育建设的必要性

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不良冲击。上网成瘾、虚幻代替现实、黑客横行、病毒泛滥、信息混乱等种种负面效应,不仅对学校的传统德育工作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而巨对尚不具备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在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方面,可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不良的网页内容的泛滥犹如一种“慢性”。有一所大学的专业机构对一批网吧进行了点击率的监测,发现网吧中的上网者中有20%多在聊天室里聊天,20%多在浏览黄色网站……因此,网络对青少年而言有可能成为一种“慢性”,而影响其身乙的发育和成长。

2、网络的虚拟空间很容易造成网络沉迷者脱离现实的幻想,从而融向正常的工作不肆学习、因特网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现实中有什么,网络上就有什么。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随心所欲地成“大侠”、“剑客”或是“流氓”、“泼妇”,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而且大多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

3、网络信息的泛滥给人干扰、使人弱智。在网络空间中,由于信息具有公开、共享和易于传播的特点,使得网络信息可以无限泛滥,如果让他们沉沦在这些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假消息、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之中,就有可能使其变得麻木、弱智,甚至受到毒害,使他们的身心在广度、深度以及强度方面受到空前的干扰,使他们的个体思维发展偏离人类正常的价值取向,甚至走向极端,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加强使用网络的道德教育,对于信息化时代成长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有者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校园网络德育建设的可行性

开放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又使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构建网络文明创造了条件。

I、网络的介入,使学生群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以及“两课”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今天,教育的时空由于网络得以延伸。在时间上,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学校德育不仅限于班会课、团队活动等有限的在校时间,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的信息传递方式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德育关怀。在空间上,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冲破物理空间的限制,由学校、教师所构成的有限的德育空间,与现代化的“电子空间”、“电子社区”等开放式的德育空间进行整合,逐步实现德育的电子网络化改造。

2、学校德育内容得到了扩展。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空间,吸引了学生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不必再摊上“唇焦口燥呼不得”的尴尬局面。在网上,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地便有所获。无疑,网络技术的支撑,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的存量。

3、教学相长得到新的诊释。身处网络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类的古训。这让因闻道在先,有一定专长而为人师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危机四伏。面对网络,我们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抒胸臆,表达他们的见解、意见和建议。这种交流,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让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重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更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4、网络教育双向互动,开放、活泼,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个性化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极大地动摇了传统教育(当然包括德育)的基本模式。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提高了素质。

5、正是网络的开放、交互式的特点,真正拓展了学校德育的途径。(1)教师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查阅各地方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发展动态,学习新的具体方法......

(2)建设校园网,通过过滤技术及软件让学生从原来的无限上网变为有限上网。实现采编人员过滤后的新闻上载、;学校工作动态上载;政策法规上载;网络知识竞技大赛等。

三、如何搞好校园网络德育建设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是构建数字化校园文明的先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如何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运用现代信急技术的重要性、紧迫感的认识,是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应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文件和理论文章,使老师们深刻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赶不上那个潮流,谁就必然被淘汰;使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老师的传道、授业的地位的冲击,教师将失去先知先觉的优势,教师的作用将着重在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选择信息的能力;使老师们认ip,}0现代认息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必然会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朋友。意识增强了,观念转变了,老师们才会以最大地热情投人到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数字化校园文明建设的主力。

2、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学生思想教育经验、有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是构建数字化校园文明的关键。

构建数字化校园文明,必须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米、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包括专职工作人员队伍、班主任、党团员和师生骨干队伍。

3,建立一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处罚措施,是构建数字化校园文明的法律保障。

网络德育就像大禹治水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该堵的堵,该引的引,该教育的就教育,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势禾得。对于该堵的东西,比如宣扬色情、暴力以及主义制度言论的网站等,要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彻底封杀,违反了哪.条规则,就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教育,使校园网的环境尽可能得到净化。

4、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构建数字化校园文明的重要阵地。

数字化校园文明建设是学校传统德育的延伸和补充,其实践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德育工作者应树立“以德为本,做人为先”的德育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工作要始终保持:“占领主阵地,探索新途径”的工作方法,充分体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综上所述,网络对于中小学师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构建数字化校园文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其中的每个问题都应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尽可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做细、做实,并不断的总结经验,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上一篇:小议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下一篇:人保局城乡居民医保科科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