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创想

时间:2022-07-28 01:57:23

在可穿戴设备还方兴未艾的此刻,就讨论它们和云的关系,似乎稍显遥远。但9月靠微信营销、11小时便预订售出18698只、销售总额高达933万元的土曼T-Watch,还是显示出这一新酷玩的发展潜力。

9月9日,腾讯云开放战略宣布全面启动。这意味着,历经两年研发内测的腾讯云生态系统,面向整个行业的开放正式拉开大幕。定位于服务互联网应用开发者的腾讯公有云,覆盖了计算云、数据云、个人云三个层面,提供的产品有云服务器、云数据库、NoSQL高速存储、罗盘、CDN、云监控和云安全等。

至此,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的云产品已悉数亮相。而对于严重依赖互联网服务的可穿戴设备们,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从可穿戴存在的最大意义来看,运动健康数据是谁都不甘心失手的阵地。在现有传感器如计步、海拔、血压、心跳、血糖等传统数据收集之余,随着生物电等更多传感的崛起,会让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更个性化且立体。

以运动减肥为例,心电技术和计步器等产品结合,可通过心率来反馈用户现在的运动速度是否合适。因为心跳区间反映身体负载,只有到达一定百分比时才会直接消耗脂肪,过犹不及。可见这些精确测量,需要多维数据的精密配合。继而,才能针对佩戴者给出更加个性化的运动、作息建议,甚至起到监测健康和救护的作用——这也是可穿戴设备的终极价值所在。

所有可穿戴创业者,都会讲到将数据结合云端做服务,但多种传感器结合所产生的数据库,却绝非“1+1=2”的效应,而是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个体间的差异,会对应在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应用中,这对云的需求不仅是“有个地方存放数据”那么简单,还需匹配相应的计算能力和稳定性。

“未来真正有用的云,应该是一个数据的分析系统。”智能硬件及可穿戴设备预售平台Knewone CEO沙昕哲对《时间线》说,“云的用途应该是把可穿戴设备收集的体重、运动量等数据,做有效匹配。”

那么,腾讯云在可穿戴大爆发之际,会比两位前辈——百度云和阿里云——更有机会吗?

百度云很自然地走着谷歌范儿,用包括分布式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的搜索技术特长,强化云、弱化端,擅长开放技术能力,比如翻译和语音。

而马云不愧是中国最会经商的互联网人,阿里云效仿亚马逊模式,将自己富余的计算能力租给他者,开放云服务器。由此还接入第三方服务,如云市场、云应用商店、数据分享、交易平台,适合电商。

和百度、阿里一样,腾讯云的优势也融入在了自己的基因里——社交。而这也正是可穿戴设备的基因。

对云计算来说,数据不怕多,就怕没价值,社交数据则解决了价值的问题——这一点,看看做微信营销的T-watch,和立足微信做社交的麦步计步器便可知。

“百度和阿里在社交数据上和腾讯相比,还是很有差距,”麦步CEO张其林对《时间线》说:“如果一定要用腾讯云服务,才有机会使用到腾讯的社交数据,我们会倾向选择腾讯。”

在他看来,微信开放平台对可穿戴设备而言,开放步伐还相对保守。

以腾讯的实力,将在其微博上运用的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和致力运动健康数据收集的可穿戴设备打通,甚至研发新型云端服务,也并非难事。根据个体的健康数据库和话题热点、消费偏好、社交兴趣等,综合推出“运动社交建议”或“可穿戴社交广告”,与腾讯云重点解析的“云标签”服务颇为殊途同归。

而其类似百度的“轻应用”服务,更让人不由联想到7月腾讯开放平台大会上,其开放平台总经理林松涛对本刊畅想的腾讯硬件开放之路。

在不写一行代码的情况下,直接套用模板开发自己的应用,并与QQ、微信等账号绑定连带登陆、享有PUSH功能——对与手机配套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开发者而言,如果这个云功能足够简易且质量有保障,可以省掉大把研发APP的时间。

如此和社交数据打通,也很可能成为诸多可穿戴设备苦苦寻觅的长期用户粘性和长期互联网服务之所在。

“腾讯会把开放生态延伸到软-硬件平台上,未来不排除更多形态和更多模式的合作伙伴,包括硬件开发者。”现在品味林松涛这句话,更觉意义深远。

然而,在一切都尚处方兴未艾之时,腾讯云的社交优势在未来可穿戴市场争夺中,也绝非一劳永逸。

以百度和阿里的财力和用户广度、深度而言,在智能硬件领域下决心重点发力,迅速打开面向可穿戴开发者的合作和平台开放,拓展基于物理硬件的数据收集及分析,也并非难事。

三云鼎立,谁才是可穿戴需要的那朵?——“真正取决于三家平台的商业定位,和在智能硬件上的发力时间点。”神念科技中国区总裁张彤对本刊说。

上一篇:智能电视的混战 下一篇:专访艾登瑞德(中国)有限公司预付费业务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