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时间:2022-07-28 12:33:19

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150年后的包法利夫人们,依然活在物欲和的重重夹击之下。她们在经济社会急剧变迁中,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看这出戏事先要有心理准备,入场前还会有工作人员提醒:全剧长3个小时,没有中场休息。怎样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将观众牢牢吸引在椅子上?晶莹剔透聪明顽皮的剧本,青春亮丽的演员和服装,可以引起共鸣的笑料,可供回味的华美文艺台词,还选择了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名人访谈、电视购物、大曝隐私、唇枪舌剑……都是现代人熟悉到起腻的东西。而主题,又紧扣了女性的种种欲望。

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这是香港鬼才导演林奕华这两年来的作品要讲述的内容。继去年的作品《水浒传》提出“男人是什么”的大问题之后,今年,他的《包法利夫人们》在陆续上演,又开始谈女人,谈这个时代女人的幸福与爱情、欲望与死亡、与道德。他要告诉你这样一件事:150年来,为什么每个人骨子里都是包法利夫人。

名媛的美丽和搞笑

《包法利夫人们》有三个剧名,概括了这部剧要表达的所有主题。它的英文名是《what is woman?》(女人是什么),对应了话剧版《水浒传》的英文名字《what is man?》。而副题则是“名嫒的美丽和哀愁”。这个听起来很文艺的名字,其实和这部剧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很不同。这是一出风格轻松幽默的舞台剧,充满反讽和恶搞,以及令人捧腹的实事八卦。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看似不相符的剧名?

林奕华的解释是,原先他想谈的的确是名媛的美丽与哀愁,但后来发现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对于爱情、奢华和上流社会的追求,跟现在社会需要名女人、八卦和名牌的行为,其实一模一样。所以后来他想说的,变成了“在不同的时代里,相同的包法利夫人们”。

150年前的包法利夫人厌恶乏味的婚姻,大量借贷来滥买服装和家用物品,还加上了婚外情,她的结局是:因为承受不了情感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吞食砒霜自杀。

而150年后的包法利夫人们,依然活在物欲和的重重夹击之下。她们生活在香港,在台湾,在大陆,在经济社会急剧变迁中,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林奕华把包法利夫人的舞台放到了现代,“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很多的包法利夫人,其中一个是我自己。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里,我也曾像包法利夫人般追求爱情、追求快乐。所以,我极认同福楼拜的一句话: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整出戏分成两个主轴,其一是15场电视谈话性节目和综艺节目,另一主线则由演员轮流诵读原著,小说人物轮流化身成林志玲、利菁、许纯美、琼瑶、蔡依林等名女人,来表现女人对美貌、理想丈夫、名门的渴望。对于剧中出现的这些名人,林奕华希望观众“不要对号入座”:“我不是在演全民大闷锅,剧中演员不只是模仿而已,那些名女人只是爱情与欲望、奢华与堕落的符号罢了。”

剧中的林志玲等人都由男角反串,让观众大感意外,也成为亮点之一。其中反串林志玲的男演员陈煜明,之前在台湾的演出中,竟因为演出了“林志玲的可爱美丽”而大受欢迎,每场演完都被观众包围。

为什么偏要找个男人来反串台湾第一美女?这正是林奕华的特意安排:“林志玲的工作就是在经营一个完美的符号,其实是‘女人扮女人’,跟‘男人扮女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名媛其实也不是女人的专利,生活中也有很多‘男名嫒’。当男人生活得愈来愈被动,并因此自觉有太多无力感,而只能把希冀、寄望都投放在幻想之中,他们就会变成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15堂课

熟悉林奕华风格的人都知道,他的戏都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开始只有个概念,在与演员无数次的磨合沟通后,才将内容慢慢补上。2006年夏天,林奕华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新生代演员,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体创作了《包法利夫人们》。

其后,2006年9月开始在香港首演,2007年4月在台北密集演出18场之后,5月18日起开始在北京上演。香港和大陆的观众,是否能够对剧湾味儿十足的剧情产生共鸣?林奕华对此并不担心,“当大家都在看同样的电视节目,穿同样的名牌,买同样的LV包包时,理解起来就不会有差异。”但在实际演出时,剧中的闽南语和基于台湾现实背景所设置的一些台词,对北京观众来说,还是构成了一点障碍。”

《包法利夫人们》以15堂课来结构剧情。这15堂课,恰好概括了女人的所有秘密,而且是各个时代女人通用的内容。比如:第一课是空虚,等待舞会的名媛心情;第二课是幸福,理想丈夫的深情赠与;第三课是名门,肥皂剧的发源地。爱情课里,好情人是“他很小,但是他很温柔”,而坏情人则是“女人不坏,男人不爱”。道德课是“男人更坏,女人更爱”;而最后一课是命运,“当丈夫遇上情夫”。当然,我们知道,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就遇上了这样的命运,最终服毒自尽,他的先生,夏尔医生以一句法语作总结:C'est la faute de lafatalite――都是命运的错。

女人把女人当镜子

剧中的访谈都极尽夸张搞笑之能事,狠狠嘲讽了这个社会中的所谓名流及充满窥私欲望的观众。

剧中陈煜明饰演的名模林志玲就演出了一场访谈闹剧:在接受观众各种或冷血或猥琐或尖刻的质询之后,最后她竟然失控了,疯狂喊出:“我不是林志玲,我不要扮林志玲。”――这也许道出了许多林志玲型女人做作外表下的内心感受。我们这个时代观众的强烈窥私欲和狗仔队的疯狂也跃然在眼前。

第十一课是快乐――“贩卖爱情”。剧中变性美女、东森购物台购物专家利菁,贩卖的美容新产品是“爱情”。因为爱情不只让人返老还童,还让皮肤恢复了“幼绵绵”的弹性。还有一系列的爱情配方,比如“纯纯的爱+该死的爱”配方,会让两个人一会儿爱成花痴,一会儿又恶狠狠得爱到咬牙切齿,让人错愕到大笑。在我们这个让人叹息的物质化社会里,什么东西还能买不到?

剧中的第十课,是爱玛对爱玛,两个包法利夫人(上得厅堂的和下得厨房的)的对决:坚持独立自主的爱玛,却无奈承认其实仍然接受了男人的赠与――她创业的资金来自男人给的大笔遗产。而走入家庭的爱玛,也在成天围绕着孩子和柴米油盐的琐碎家事中备感乏味……女人爱把女人当镜子,两个爱玛一来一往的唇枪舌剑,描摹了现代女性的深度困惑:独立、自主并不那么简单,幸福究竟在哪里?

上一篇:金钱挂“秀” 下一篇:废除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