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电影的数码表达

时间:2022-07-28 10:25:56

【前言】DV,电影的数码表达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如果我要走电影这条路,DV的确是很好的切入点,但要真正走进电影圈,正式的导演身份很重要,这是我今后电影道路的基石。所以毕业后我首先回到了河南电影制片厂,我是郑州人,出于对家乡的依恋与对电影的感情,我选择了这条路。河南电影制片厂领导非常宽容,在不影响...

DV,电影的数码表达

初识王蕾,是在22Film酒吧里。在dv影像迅速普及的今日,那里已经成为DV电影青年的交流聚点。那次是王蕾的个人DV作品展映专场,现场放映了她的DV剧情片《四月是春天》和《爬行》。作为导演兼编剧的王蕾也到场与大家见面交流,光影掩映中的那个女孩周身弥漫着一种青春的电影激情。

冬日的一个周末,约了王蕾聊聊DV创作,聊聊电影理想。面前的王蕾依旧爽朗阳光,言谈中聊得最多的还是DV和电影,看得出她对DV的由衷喜爱和对电影的执著梦想。

电影梦想的快捷方式

2004年7月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王蕾,现任河南电影制片厂导演,兼中国电影百年大型献礼栏目《青年电影手册》主编。“毕业到现在还没有多少时间,转型应该说比较顺利。《青年电影手册》是在40多家电视台发行的周播节目,2005年1月1日伴随着中国电影一百周年正式开播,版块设置包括:‘现象’望现象、透视本质,‘新青年’重量级电影人物专题,‘电影笔记’经典影片的介绍展示。”《青年电影手册》已采访过的新锐电影人有贾樟柯、陆川、张扬、霍建起、王小帅、谢东、余男等,王蕾还策划了一期“现象”,专门分析和探讨为什么DV在中国影视领域中承载了这么多内容。

“中国电影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影视实践,只能使用胶片这一惟一介质拍摄,将电影封存成为了‘贵族事业’,连电影学院的学生实践的机会都非常有限。而DV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门槛,专业电影人可以拿起DV结合理论适时练习,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影像抒发感情。电影学院的学生使用DV拍摄习作是非常普遍的,大约有一半的同学会自己买DV,相互组成拍摄小组实践。很多第六代导演也是通过DV成长起来的,DV相对于专业摄影机来说较低端,但却促进了中国电影走向平民化。最大限度地发挥DV特点就够了,不能要求DV达到胶片的效果,相反,DV也有它灵活、便携的特点,掌握好了也是胶片摄影机所不能及的。”

“如果我要走电影这条路,DV的确是很好的切入点,但要真正走进电影圈,正式的导演身份很重要,这是我今后电影道路的基石。所以毕业后我首先回到了河南电影制片厂,我是郑州人,出于对家乡的依恋与对电影的感情,我选择了这条路。河南电影制片厂领导非常宽容,在不影响厂里工作的情况下容许年轻人到外面闯事业。”在这个河南人不知惹着谁了的年代,王蕾不仅坦言自己是河南人,并充满感情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王蕾觉得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通病是“紧张”。她解释说:“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境遇是得天独厚的,有着不可复制性。而第六代导演则是在第五代的光芒与中国电影市场解冻前的冰冷市场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紧张’在情理之中的。当然第六代导演也在进步,王小帅的《17岁的单车》拍得多好啊,跳出了以往的束缚,突现了中国特有的人性特征,还有娄烨的《紫蝴蝶》、陆川的《可可西里》。”

“我们这一代如果成长起来的话,应该称为‘中国电影新生代’吧。我认为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温度、湿度已经接近春天了,再有一场春雨,我们就可以舒展筋骨地成长了(笑)。我在等待时机的成熟,如果机会到来,我将迅速成长;如果机会迟迟不来,我也会摸索着成长。我会选择既有商业价值,又能体现自己艺术风格的影片入手。虽然现在电影不很景气,但我相信这只是短暂的过程。"

体验DV创作的

DV给王蕾带来很多快乐,这在她的创作里充分体现。“我来到电影学院求学的一开始,就买了台SONY 25E单CCD的家用DV,花了7000多元,当时还是爸爸给的钱。虽然这台家用DV画面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但对我影像语言的训练效果显著。同学们经常组成拍摄小组,把平时课堂里学习的电影理论拿来反复揣摩。”王蕾2003年创作的第一部DV剧情短片《爬行》得到教授的赞许,这对她从平面创作向影像创作的顺利转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3年4月初春,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让人们极度恐慌,王蕾面对这次“世纪大扫除”表达了自己的存在,她用DV记录下了这段非常时期的非常影像。说起当时的情形,王蕾记忆犹新:“我当时真实地记录了非典中的北京,前后拍了8盘DV带,捕捉了‘内心’极度恐慌,‘外表’却静如止水的北京。”

“当时周围所有的人都劝我不要出门拍摄,而我有些按耐不住。我一直不能想像如果我没有DV,那些日子会怎样度过。记得一次我拿着DV上公共汽车,天气依然寒冷,而公交车窗全部敞开着,除了我之外,只有一个乘客。当我凑过去拍摄时,那人骂骂咧咧地挪到了车尾距我最远的座位上。我站在车厢中央,小风嗖嗖地吹,却丝毫不能拉近司机、我和那个人的距离。我觉得记录非典的每一秒都是有价值的,那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生命历程。”

对于纪录片和剧情片,王蕾有着自己的理解:“纪录片和剧情片层次不一样,我觉得纪录片更高深一筹。剧情片可以设计剧情,按照主观控制去拍摄即可,而纪录片不同,现实是不能设计和控制的。对我个人来讲,剧情片相对简单些,也许是因为我还年轻,做事比较主观,而纪录片必须客观地表达,必须用事实来说话,这是我现在的素质所不能及的。”

我们爱上的只是自己

“大学生活是纯洁的阶段,你可以为一件事情不顾一切地执著。”DV剧情片《四月是春天》是王蕾创作生命里的重要一步,可以称作一次电影创作的炼狱。谈起《四月是春天》的前前后后,王蕾感触颇深。

“《四月是春天》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前后策划了三个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创作伙伴,这是电影学院良好学习气氛的体现,大家起早贪黑地为整个片子出谋划策,不计较任何得失。我拍摄《四月是春天》花了一万多元钱,这在学生作业里是比较大的预算。还好机器是赞助的,否则这些钱还打不住呢。”

《四月是春天》的故事载体是大学校园,故事原型来源于一个朋友。导师看过剧本初稿后,告诫王蕾要找到自己的角度和高度,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做出好作品来。在《四月是春天》的剧本修改过程中,王蕾希望能够捕捉到年轻人的真实感受。

“如果你爱上对方,那么对方的任何反馈,都会使你觉得是爱情的征兆,就像每个人的初恋,时过境迁,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依然美丽。事情早已淡去,存留下来的只是美丽的印记。我们每个人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却不知,除了生活与安全的需要外,我们只是在找寻自己想像中的一个影子,我们爱上的只是自己。所以我坚持,人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控制好了自己,所有的事情都能泰然处之。”

开始筹备拍摄《四月是春天》的时候,王蕾尝试着与松下公司联系,以求得设备支持,在她的一再努力之下,松下公司最终无偿地提供了两台DVC180,为《四月是春天》的创作提供了良好条件。“电影是个商品,需要运作,从我这个小小习作就能体现出来了(笑)。特别感谢松下公司,他们这样的企业文化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记住的。”

“整个片子的拍摄用了12天的时间,其中存有遗憾,后一部分拍摄比较仓促。我实在太累了,身体顶不住,每天几乎只吃一顿饭,早上6点起床,凌晨1点还不能休息,什么事情都要想到:拍摄日程的临时变动、场地变动、分镜头剧本、通知演员、检查服装、道具等等。12天后我完全垮了,原本我计划按照商业操作的方法玩把大的,过过瘾,结果把自己玩进去了。当然,有失必有得,我跳出了制作的范畴,获益匪浅。”

“后期剪辑一个月才完成,我和剪辑师都快疯掉了,只好拿谋子师哥的话来安慰我们自己―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嘛。作品剪出来后,我鼓起所有的勇气拿去寝室放给大家看,结果群起而攻之。预料之中,但是我还是哭了。我的‘大哥’摄影师安慰我说还不错,只是剪辑有些繁琐,他建议我再剪辑一版看看。我磨蹭着不肯进机房,最终又剪去了10分钟,变成现在的40分钟完整版。重新剪辑的版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心灵创伤’算是弥补了一些。”

王蕾讲《四月是春天》从专业的角度上看并不太满意,她需要别人的支持并给予信心,也需要别人的挑剔促进她进步。辛苦付出并没有白费,王蕾的作品《四月是春天》获得2004年度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作品最高评价,在60多部毕业作品里面得分最高。《四月是春天》的创作经历对王蕾在艺术上的成长作用是巨大的,也让她得到很多受益一生的真实体验。

“我觉得创作《四月是春天》最大的收获不是导演手法,而是我自己的控制能力。‘control is power’这是一句经典电影台词,也是我目前从电影中得到的最大获益。我深深感到电影是门合作的艺术,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了摄、录、美等所有部门以及个人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制作出有力量的作品。导演只是引导、控制与取舍。”

DV,我的数码表达

其实王蕾不仅仅在用DV创作作品,平时出去玩的时候,她也常带着她的宝贝DV,拍拍PARTY,拍拍宠物。王蕾现在已经习惯于用视频记录生活了。王蕾说DV是自己的数码表达,DV给她带来无限的创作乐趣和永恒的生命记忆。

“虽然现在还没有机会拍胶片电影,但我会用DV打好基础。电影和DV于我来说永远是不矛盾的,DV永远是我最贴心的小棉袄。电影记录的也许是一个故事,DV记录的则是我们真实的生活。电影平民化运动的最大基础就是DV。”

“我们要拍自己的电影。”

敬业、执著的DV青年,乐观、开朗的漂亮女孩,祝福王蕾早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天空永远留下DV翅膀的痕迹。

上一篇:诺基亚 启动开发者激励计划 下一篇:2005,电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