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的临床鉴别与防治

时间:2022-07-28 09:59:37

猪气喘病的临床鉴别与防治

摘要:猪气喘病又称猪喘气病、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学特点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周围炎、血管周围炎和肺气肿,同时伴有肺所属的淋巴结显著重大。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换率低。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高,但继发感染后也常引起严重的死亡。对其与其他几种疫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猪气喘病;鉴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2-0030-02

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寄居于呼吸道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国外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地方性肺炎(SEP),或称猪传染性肺炎、猪传染性咳嗽、地方病毒性肺炎、猪病毒性肺炎(VPP)。我国称为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因病原体为猪肺炎支原体,故又称猪支原体性肺炎。主要症状为咳嗽与气喘。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于尖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病变[1]。

1 病原特性

该病的病原体是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猪肺炎支原体。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故呈多形态性,常见的形态为球形、杆状、丝状及环状。该病原的染色性较差,可用姬姆萨或瑞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2]。

猪肺炎支原体对温度、阳光及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当排出体外后,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 h,病肺组织块内的病原体在-15 ℃可存活45 d,在1~4 ℃可存活7 d。对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而对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3]。

1.1 流行特点

该病自然感染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新疫区怀孕母猪后期多呈急性经过,症状较重,病死率也较高。流行后期或老疫区的哺乳仔猪和断奶小猪多发,病死率较高,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经过。

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猪特别是不表现明显症状的急性猪。病猪可在很长时间,甚至在症状消失后半年至1年多体内还可能带有病原体,并不断排出体外。因此,买猪引种未经隔离观察,很容易带进病猪引起该病流行。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病猪症状也因之加重。除气候影响较大外,饲养管理不当,圈舍潮湿等可使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如有巴氏杆菌、肺炎双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继发感染,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的管理措施,很难将之根除。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0~16 d,最短的3~5 d,最长可达一个月以上。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个型,而以慢性和隐性型最多。

2.1 急性型

多见于新疫区或新感染的猪群,孕猪及小猪多见。突然精神不振,头下垂站立一偶或趴卧,呼吸次数剧增,60~120 次/min,呼吸困难,严重时张口呼吸,口、鼻流泡沫,呼吸声如拉风箱,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有阵发性咳嗽。体温一般正常,如有感染可上升至40 ℃以上。病程一般为1~2周,病死率较高。

2.2 慢性型

急性不死的猪往往转为慢性。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多由急性转移而来,但也有一开始便取慢性经过者。病猪长期干咳或湿咳,初期咳少而轻,以后咳嗽逐渐加重,严重时发生痉挛性咳嗽,甚至引起呕吐。气喘症状时轻时重,随饲养条件和气候变化而改变。病猪流黏液性或脓性鼻汁,食欲一般良好,体温正常,病程长,可拖延2~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病死率一般不高。

2.3 隐性型

多见于老疫区,常由急性型或慢性型转变而来。咳嗽和气喘症状不明显,仅在清晨或运动后偶尔发现咳嗽。全身状况无显著变化,以X光检查,可发现肺有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这种猪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仍能照常生长发育,反之,饲养管理不良,病情恶化而出现急性和慢性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3 病理变化

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呈淡灰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似新鲜的肌肉样,俗称“肉变”,切面流出微浑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黏性液体,病程长或病重时病变部呈淡紫色、深紫色或灰白色、灰黄色,半透明减轻而坚韧度增加,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肺门淋巴结肿大,切面隆起,湿润,呈黄白色,淋巴组织弥漫性增生,具有特征性增大的水肿性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支气管带有泡沫性渗出物。

4 鉴别诊断

根据明显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变化不难诊断,但必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4.1 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感流行迅速,2~3 d内可使全群发病。病猪体温升高到41 ℃以上,眼结膜红肿,眼鼻流黏性分泌物。触摸肌肉、关节疼痛。不食,急性经过,病程短,约一周左右恢复,病死率低。剖检肺的病变常限于心叶、尖叶和中间叶,紫红如鲜牛肉,常为两侧性不规则对称,如为单侧,以右侧为常见。可从病料中分离到猪流感病毒和嗜血杆菌。

4.2 猪肺疫

猪肺疫胸部听诊有音和摩擦音,叩诊疼痛并咳嗽,眼结膜发绀,常犬坐,皮肤有紫斑和小出血点。剖检全身浆膜、黏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纤维素性肺炎,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周围常伴有水肿和气肿,病程长的肝变区内还有坏死灶,切面如大理石纹理。全身淋巴结出血,心切面为红色。病料涂片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杆菌――巴氏杆菌。

4.3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较重,剖检有胸膜炎病变。气管或鼻腔采取分泌物,或采取肺炎病变部,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红色(阴性)的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4.4 肺丝虫病及蛔虫病

肺丝虫病和蛔虫病均可引起咳嗽,粪中可检出虫卵,剖检可发现虫体及支气管肺炎的变化。

4.5 支气管炎

无传染性,流水样鼻液,早晨因吸入冷空气而咳嗽增加,不出现喘气。剖检可见支气管黏膜充血,并附有黏液,黏膜下水肿,肺组织不产生“肉变”和“虾肉样变”。

4.6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无传染性,体温突然升至40 ℃以上,鼻流浆性鼻液后转黏稠,初有干咳带痛,后转弱,咳声嘶哑,叩诊即引起咳嗽,听诊肺部有音。剖检:肺的前下部散在一个或一群肺小叶发生肺炎病灶,气管、支气管充满渗出物。

X光检查,以直立背胸为主,侧立或斜位为辅,可见肺野的内测区和心肺角区呈不规则的云絮状渗出性阴影,密度中等,边缘模糊,肺野外周区无明显变化。

近年来由于病原体的确定,对该病的特异性诊断如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微粒凝集反应、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抗体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较好的效果,生产实践中可推广应用。

5 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已有该病疫苗的研制,据报道,中国兽药监察所(1985)猪气喘病兔化弱毒冻干苗和江苏农业科学院的168株弱毒苗都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可试用。但应用还不普遍,故目前主要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未发病地区,应加强管理,做好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自繁自养,严格检疫。必须向外购猪时,应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条件许可时,做1~2次X光检查,经证明健康的,方可并入猪群,以保证健康猪群不受传染。

对已发病地区病猪应隔离治疗,逐步淘汰,建立无特定病原的健康猪群。根据该病自然康复后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特点,可利用健康母猪,在严格隔离条件下,采用人工授精配种繁殖,利用其后代逐步培育健康母猪,更新原有猪群。也可采用剖腹取胎,人工哺乳于隔离环境中繁殖后代培育无特定病原的健康猪群。

近年来,应用抗生素治疗和预防该病取得了一定效果。早期应用土霉素、四环素、泰乐菌素效果良好,前两者按30~40 mg/kg体重肌注2次/d,连用5~7 d为一个疗程;泰乐菌素按4~9 mg/kg体重肌注。另外可采用20%~25%土霉素碱油剂每次每头1~3 mL肌注,3 d一次,连用6次。也可用卡那霉素注射液(猪喘平),按10~20 mg/kg体重肌注,2次/d,3~5 d为一疗程,泰妙菌素(支原净)0.02%浓度混饲或按每次20~30 mg/kg体重内服[3]。

参考文献:

[1] 董 彝.实用猪病临床类证鉴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潘耀谦,张春杰,刘思当.猪病诊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高作信.兽医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毁灭婚姻的奇特因素 下一篇:整合IBM资源帮助创业企业更快更智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