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阳光的心灵才会飞跃

时间:2022-07-28 06:29:11

沐浴阳光的心灵才会飞跃

谁能想到,有一种小鸟能够飞行几万里,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却仅是一截简单的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它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试想,如果小鸟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古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想想这只小鸟,再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不禁在想:孩子的一生飞越的又是怎样宽广的一个海洋呢?在飞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又是怎样的一节树枝呢?这节树枝是知识点吗?不是。是分数吗?当然也不是。在我的心中,那节树枝应当是一种乐观进取永不放弃的心态,它能够保证让学生飞过人生这座大洋。它能够保证孩子克服种种困难。它也应当是我们老师最应当教会他们的东西。没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教育”就只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一种敷衍和应付,一种心灵和精神的牵累。

此刻,尽管夜已深,然思绪依旧跟随着一个漠然、颓废的身影飘飞。那是一个五年级的总显阴郁的小男孩,一个与我相处近一个月的楚楚可怜的小男孩。

犀利的眼神折射着孤独的冷漠,高扬的嘴唇刻画着迷茫和倔强。他对于自己态度的疲沓和基础的苍白,没有一丝慌乱,更没有一丝难为情,有的只是那种与他的年龄、阅历不相吻合的理所应当。总想找机会与他深入聊聊,一次单元检测后,我让较差的同学课后自己把一些简单的题目改正,然后拿来我检查,恰好这其中有这个小男孩。午后,他轻飘飘地来到办公室,面无表情,呆呆的站在那,似乎不敢抬起头看我。注视他良久,没有责怪,我轻轻地说:“你知道吗,老师总觉得你的问题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你的心理状态。你知道吗,我总感觉你很疲惫、很迷茫,就像离群的小燕子。为什么?能告诉老师吗?”喉结的震颤掩盖不了他极力克制的苦涩。我看到了他心里的动摇,接着说:“我看得出来你心里一点儿都不快乐,能说说为什么吗?”他眼角噙着泪花:“老师,其实我,我觉得自己很孤单……”他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内,我安慰道:“你不是一直跟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吗?”他的眼泪成串地流下来,哽咽道“我总觉得在同学们眼里我好像不存在一样,没有人愿意跟我玩,更没有人愿意跟我交流、与我一起努力,那种感觉……,我知道那都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特别不好。”泪如泉涌的他因为前所未有的激动暂时沉默了。我无语地等待着。“一直以来,老师总是不停地拿我与别人进行比较,不停地说我、骂我,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刺激我。每天,即使我不在课堂上,老师的话还总是会在耳边不停地响起。我觉得好烦好烦,没有了一点儿学习的心思。即使我把想学的东西看了几百遍,我的脑海中还是一片苍白,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对我说,‘你学不好的。’老师,其实我也想学好。真的,有时我也暗下决心,我也尝试着努力,我也会有小的进步,我希望老师能够表扬、鼓励我,但他们为什么总是察觉不到?无论我怎样努力他们还老是说我不行,甚至把我贬得一无是处。所以我觉得做与不做都一样,太没有意思……”。由于情绪太过激动,他如竹筒倒豆子般的发泄着。

听到这里我流泪了,第一次为一个老师而感到羞愧,第一次感到老师的简单、粗暴是多么的不可饶恕。听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是否首先应该思考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学习的机器还是心里洒满阳光的人?我觉得应该是后者。听到这里我同时也陷入了困惑,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洒到阳光呢?即使是斑斑驳驳的阳光。

作为老师的我们总觉得让孩子们在一种鞭策的环境下学习,那种鞭策会使他们更加有斗志,老师用心良苦的激将法也会收获满满。没想到对于他这样的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种简单和粗暴抹杀了孩子的自信,种下了深深的自卑,所以这个小男孩学习上的疲沓,态度上的理所应当就是一种毫不费解的必然。我们难道不应该为我们这种看似因材施教实则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和纠正吗?

在每个老师的光荫下,都庇护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而孩子内心世界其实很丰富,但也很脆弱。开朗无忧无虑的;内向多愁善感的;脆弱易受伤害的。老师要心细如发、独具慧眼,在他们忧伤时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时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时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时给予鼓励……

教师更要用不同的策略区别对待:有的人越鞭策越奋进,那就可以时常敲打;有的孩子心理较为脆弱,那就要在呵护的同时慢慢引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善于捕捉孩子的言语信息、善于引导孩子的行动、善于沟通孩子的心灵,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充满阳光,要将“特别的方法”送给每一个“特别的学生”。

哀莫大于心死,最大的悲哀在于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而导致封闭了自己。我觉得使孩子不再冷漠的方法就是让他感觉到温暖,使孩子远离阴霾的措施就是多鼓励。因此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改变了方式,用亲切的眼神与他交流,用鼓励的语言给他信心,有意无意的搭建桥梁,使他与周围的一切人与事有关系,而且关系越来越密切,让他重新认识自我,坚定自我,突破自我,而这个男孩当然也有了很大改观。

教育已悄无声息的如水银泻地般深入百骸。也许我们曾在自己的芳草地迷失方向,留下了不少遗憾,但让我们满怀着幸福与憧憬将自己心中的阳光一路洒落在孩子的心田吧,永不言弃,静待花开的一瞬……

上一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下一篇: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