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提升记叙文的档次

时间:2022-07-28 06:26:15

三招提升记叙文的档次

【提要】我认为提升记叙文的层次的技巧方法,主要有铺垫、渲染和升华。铺垫,主要是为更好地突出主题,而酝酿气氛,或营造情景,或丰富文章内容。渲染即通过正面、直接、细腻地描写,可以突显文章主体内容,展现文章的精彩之处,突出文章中心。升华是指围绕主题,从实在的人事记叙中引出对所写人事所蕴涵的意义、作用、深远影响作适当的揭示说明和评议或抒情。

【关键词】 铺垫; 渲染; 升华

对于中学生,记叙文人人会写,然而很多人又写来自己都不满意,原因何在?我认为有生活体验与生命觉悟的问题,也有技巧的问题。本文试就技巧方法问题为大家提供些参考,若能领会得透彻,依法训练得纯熟,可望大大提升记叙文的档次。

一、铺垫:营造情景气氛

我所说的“铺垫”是指:为了突出文章的主题,在隆重推出精彩的中心内容之前,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对环境和人物,加重描写铺叙,以酝酿气氛,以突出人事景物。或者采用“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的衬托方法,用与之相对相类的另一事物作为陪衬,使所写的事物得到更充分的表现。

铺垫对于文章,根本作用在于更好地突出主题。具体说来,或酝酿气氛,或营造情景,或丰富文章内容。善铺垫,则文气顺畅,水到渠成;无铺垫则显得单调、生硬、唐突。如朱自清善做铺垫,一道父亲的背影使千万读者感悟似淡还浓的父爱而潸然泪下;如鲁迅巧做铺垫,则读者觉得阿Q向吴妈的跪地求爱是自然而然,相反,阿Q从来不懂得什么“铺垫”,唐突地跪下说“吴妈‘我和你困觉’”却惹出大祸端。

常见铺垫的手法介绍如下:

背景介绍。天下大势,社会风尚,时代潮流,世俗人情,具体事情的时空情景。可正向使用之,以见出世俗人情事故之必然;也可反向使用之,以彰显其人其事之高标迥异。心理铺垫。铺写夙愿所求,得到时机必会发作,如玛蒂尔德幻想多年,得到舞会请贴必然急切参加从而有“借失赔项链”的故事。叙写特定情景下的特定心理状态,或喜或怒或烦或悲或闲或百无聊赖,常态人也会有一反常态之波澜事。

比兴开篇。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先用某一形象事物比方将要写及的中心事物。兴,即寄托,“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事于物,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在对事物的描写中,或在描写中引发出联想和感慨。写景定调。通过具有较强主观感彩的景物描写,奠定感情基调,从而由景及人及事。

其他方式。或由远入题,先写一段看似无关的材料,实则是为突出主题服务。或议论入题。或正衬入题,用相似的事物进心进行衬托。或反衬入题,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进行衬托。或先抑后扬或欲抑先扬。

运用铺垫要注意:一是目的要明确,服务主题,力求免于俗套;二是要适度,三五句即可,尽量扣住标题关键词。

二、渲染:突出中心内容

渲染,原指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我所说的渲染是指文艺作品中指对中心事件、场景、人物通过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来突出形象。

通过正面、直接、细腻地描写,可以突显文章主体内容,展现文章的精彩之处,突出文章中心。许多记叙文流于平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少精彩细腻的描写,缺少渲染意识和恰当手法,因而面目模糊。这正是许多中学生写记叙文的苦恼困惑所在。

常见的渲染手法介绍如下:

描写场景:将预伏的矛盾冲突激烈化尖锐化。伏笔早在铺垫中,矛盾随时机推移变化发展,终将爆发。抓住矛盾爆发时特定情景下的场面做细致的描写是记事写人文章的关键所在。做好对主要次要人物的描写,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 。当然,矛盾冲突必须围绕主题。

描写细节:突出描写震撼心灵而又突显主题的细节。在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做具体描绘时,注意抓住那些震撼自己和读者的心灵而又能突显主题的细节而加以表现,这是记叙文出彩的一个关键。史铁生在《我与地坛》写道:“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有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这就是一个极好的细节,堪为“母爱的雕塑”。《祝福》中鲁四婶的两次断喝“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你放着吧,我来拿!”就摧毁了祥林嫂的生命支柱,这也是经典的细节描写。只是细节描写要注意真实性和创造性。

描写心理:细腻描写情景下的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是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直接描写人物的思想、情绪、感受、体验等,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记叙文因篇幅不宜过长所以特别要求写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通过内心的反复斗争所作出的取舍去从得以表现人物的丰富性真实性和人格的特殊性。比如写“本性与意志的较量”“道义与近利的选择”往往能较为深刻地展示出人物特性。 适时的烘云托月。从侧面着意点染描写,以烘托所描绘的人或物。

三、升华:深化主题

主题的升华是指,围绕主题,从实在的人事记叙中引出对所写人事所蕴涵的意义、作用、深远影响作适当的揭示说明和评议或抒情。 或通过记叙事件而表现出某种道理来,或通过记叙事件而领悟到某种哲理,或由所记叙事件而抒感,或由自己而联想推及他人。由此可见,记叙文中的议论可在点化主题上落笔,作者可在对所写的人和事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不多的言语,把这些人和事的精髓揭示出来。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题的作用,又可以和记人叙事相互映衬,相互交辉。这里的关键是作者必须真正认识自己笔下的人和事,如果对自己笔下的人和事一知半解,缺乏深刻的认识,那就一定不可能有精辟的议论。

深化主题常见方式有:点睛式的抒情议论;紧扣话题关键词,在开篇首段段尾点明中心;在各段段首或段尾的相应位置点出分层大意;在记叙描写中适时自然地穿插点染一两句抒情议论;篇尾总结式的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文章前面的题记式的点明题旨。

上一篇:小议小学英语教学艺术板书设计 下一篇:浅谈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