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案例及分析

时间:2022-07-28 04:52:33

协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案例及分析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协作学习在一所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尝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品质、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创造能力。

[关键词] 协作学习 计算机基础教育 案例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黄荣怀,2001)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1、积极互赖2、面对面的促进互作用3、个人责任4、社交技能5、小组自加工。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的大门,是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基础。现在计算机基础课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2003、XP)和Office、网络基础等,围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如何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呢?

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上机为辅,以下实际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为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在计算机基础课中的改革尝试。

协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应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团队精神、协作品行、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创造能力。

以下是进行的案例实验,当然在进行协作时,协作中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一些协作知识,明确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协作。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或偶尔有兴,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表现上。在协作中,学生可以对各方面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技能,是有效地组织协作学习的保证。在小组协作中,有些小组表面上很活跃,而实际学习效果比较差。具体表现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成效地学习,在讨论中不能够集中注意力,不顾及他人的思考,盲目否定,甚至发生争吵,产生矛盾。所以,在协作学习之初,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协作学习技能指导,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协作技能。第一、小组成员必须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任何小组成员必须遵守小组学习中基本的规则,服从小组的领导,遵守纪律,不能散漫随便,不顾及小组的利益。第二、要确定明确的小组责任。只有明确了责任,才能提高效率,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学习,回答问题间接条理,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及时作记录,善于思考别人的意见,不盲从,善于提问和质疑,学会取得共识和存疑,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等等。

四、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教师讲授必须知识点,同时学生上机操作,练习老师所讲过的内容(在机房中展开,2学时)

2.教师呈现协作学习主题,并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介绍

3.学生选择主题,并根据主题分组(定学时)

4.学生上机浏览局域网中资源,学习相关主题(定学时)

5.各小组课中讨论,制定小组的产品目标,组内分工,教师参与(有观察学生表现的任务),并提供指导。(定学时)

此时的讨论主要是为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所收集的信息是否有助于回答主要问题;

(2)信息量是否充足,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

(3)所收集的信息是否足以做出决定或解决问题.

建议学生作品对以下问题能做出回答:主题是什么,它涉及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发生这个问题;它是如何影响你我及他人的;措施:问题将如何解决,为什么;反应:你怎么想,将怎样做,你认为结果会怎样。

6.学生上机,教师在机房指导(观察学生表现),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定学时)

7.各小组在课堂上汇报,学生提问,教师点评(技术要点,主题展示的科学性的等等)

8.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协作学习过程记录问卷(定学时)

9.教师对学生做出总体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学生。点评设计要点和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结论部分算不上是一个关键的部分,但是它为整个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给读者一种结束的感觉。

(所需时间:课堂中供多少学时,机房中多少学时)

五、实验案例

1.案例实施背景介绍

(1)班级概况及学生基本情况

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计2010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二)班的所有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全班共有50名学生,男生24人,女生26人,其中入学前有12人来自职业高中,38人来自普通高中。

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计算机初级水平,而来自普通高中的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连电脑都没摸过,计算机基础为零。

本门课程之前的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从来没有开展过协作学习活动。

(2)计算机课的教学环境与课时安排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安排有上机实验,通常是在机房中完成,机房中能够保证人手一机,所有的机器组成局域网,但是除教师机外,所有的机器都无法联入互联网。学生要想获得相关的资源,需要通过“网络邻居”访问教师机,借助局域网获得。

教学时间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主要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每周有四个学时的教学时间,此外还有两个学时的上机实验时间。

2.案例

(1)学习内容

这门课程开设于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讲解Office软件的应用为主。在学习完Word和Excel的主要部分之后,PowerPoint软件应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将采用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所有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相应的主题,互相帮助,在两周(共计十个学时)的时间内合作完成任务。

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要求,尽管学生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但也应该参考下列要求。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能够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具体内容包括:幻灯片几种视图模式,演示文稿创作的一般步骤,如何建立组织结构图,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图表的插入和编辑,公式的应用,幻灯片的外观修饰,多媒体对象的应用,动画的插入等幻灯片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呈现方法,体验与他人协作的过程,锻炼自己的人际沟通技能,培养自己教会别人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别、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团队意识得到提高;结合所选主题,提高自己对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的动机和兴趣;通过合作与交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2)学习主题

教师设计选定12个待选主题,分别对每个待选主题作以讲解,介绍各个主题的基本内容,需要达到的目标,在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PowerPoint操作技能以及其他领域知识,在作品中所应体现的一些内容和技术要点,学生应该达到的与主题的相关的目标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分别与每个主题相关的资源,包括图片,内容介绍,视频和动画材料(如果必要的话)。

主题举例:

任务名称:聆听中国摇滚音乐

任务分解:对我国的摇滚音乐进行介绍,从中国摇滚的发展历史、现在的乐队(歌手)、摇滚作品等角度进行研究。

作品要求:

①提交的成果采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要充分展示多媒体的各种功能:文字、图像、声音、视频。

②作品的大小在20个页面左右。

③作品内容层次清楚。

④作品界面要美观,色彩搭配要和谐。

资源提供:

①烙印――摇滚音乐网:www.省略/

②滚火音乐网:rockfire.省略/

③摇滚天地:www.省略/

④摇滚进行时:省略rocking.省略/cgi-bin/leoboard.cgi

⑥Somany音乐之摇滚篇:somany.省略/

由于受到上网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将以上网站的主要内容下载,保存到教师机中,整理成自己的教学网站,或开设ftp,让学生访问。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课后搜集整理资源。

(3)评价方式设计

①评价的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协作学习进行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就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该评价方式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对于此次项目的评价,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方法:一是小组协作评价问卷,主要由每个同学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记录;二是演示作品评价表,针对小组最后形成的作品,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出评价,给出一定的分数;三是教师观察。

小组协作评价问卷

主题名称

小组成员

为什么要选择该主题

有关该主题的关键词

从哪些地方调查的

小组分工如何?你完成了哪部分任务

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谁为你提供了帮助?

其他小组成员给了你哪些帮助?

老师是否给予帮助

演示作品评价表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演示小组成果,介绍资料的来源,内容如何组织,页面的设计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技术问题和小组成员协作问题等),以及解决的方法。

其他小组提出作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图片插入是否得当,声音的设置是否协调等,教师组织同学交流,鼓励同学自己提出解决的方案。

教师观察

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上机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行为,以便对每个学生在他们所在的组中做出有差别的评价。

2.评价的结果

由于此次协作学习任务只是学生本学期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而这门课程的最终评价方式是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的方式,因而这次任务只是作为一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评价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这三种评价方法产生的结果主要有分数和评语两种方式。在分数中,小组评价问卷、作品评价问卷以及教师观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3。

3.案例分析

(1)该案例的特色

①协作学习在原有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针对我们所选择的协作学习的实施背景,在此之前,该学校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也多是局限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示范讲解与操作练习,从来没有进行过小组协作学习,

②协作学习中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尤其是在类似信息技术基础课这样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主的课程中,应该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将教师的主要职责由讲授、指挥转变为指导、示范、鼓励,组织开展各种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

学生有新鲜的感觉,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不但掌握了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也锻炼了学生的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同时也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①任务的复杂程度

此案例共设有12个待选主题,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些主题之间并不是等价的,任务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在设计时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考虑到此次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在协作的过程中,掌握power 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任务的选择上,并没有选择非常复杂的任务,也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度信息加工,这可能与协作学习中对任务的要求有所不符。

②学生先前经验对协作学习的影响

由于这些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协作学习的经验,已经习惯于课堂上听教师讲授,上机时就一些操作熟悉一下这样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开展协作学习,可能涉及到观念的转变、人员的协调、对新的方式的适应等诸多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很快的进入状态。

③评价的标准、信度、效度和作用

该案例提到了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和评价参考,但是这些评价表格、问卷无论从指标的描述还是任务的分解都是十分不完整的,有待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

作为这门课来说,评价方式仍旧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次任务只能作为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学生所关注的很有可能仍然是最后的分数,至于其他目标和学习过程中那些与最后的得分无关的内容,可能就会关注不够。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理论和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采油厂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下一篇:地方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