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莫利炖活鱼传奇

时间:2022-07-28 04:48:43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媒手段不断进步。我们居住的地球渐渐变“小”了,饮食市场自然受到了影响,只要上了“信息高速路”,地球上任何角落的美味就会立刻飘向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德莫利炖活鱼也一样。

不经意间,“德莫利炖活鱼”的招牌遍布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地。很多外省的餐饮业同行也不断打来电话,询问我这个所谓“烹饪大师”德莫利炖活鱼如何制得?何以称之为“德莫利炖活鱼?”

“弗知而言为不智”,我实在不敢贸然作答,幸而结识“德莫利”所在县的“父母官”,不仅为我解开了这个谜,而且还向我介绍了在当地最为有名,即具有德莫利炖活鱼“发明产权”的这家酒店――绍兴大酒店。

德莫利原为黑龙江省方正县伊罕通乡的一个小村子。这个村背靠尖子山,面临松花江。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日游击区,著名的抗日英雄赵尚志将军率领的抗日联军曾在这一带转战多年,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可歌可泣的故事。担任过黑龙江省省长的抗联老战士陈雷先生在一首题为《德莫利岭上》的诗中吟道:“无边冰雪映苍穹,岭上行车四望空。群壑滔滔林似海,仙人可在此山中?”

德莫利小村还有个地缘优势,就是距方正县城仅15公里,且处于哈(尔滨)佳(木斯)公路中段,长年以来,许多南来北往的路人都在此停歇。

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年的1983年春,德莫利村有一位自称只念过13天书的农家妇女赵秀华女士,腾出了临近路边的一半住房,托人担保到信用社贷了300元钱,买了三张饭桌。东拼西凑了几条板凳,和丈夫一起在路边开了名为“绍兴大酒店“的全村第一家饭店。

为何以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为本酒店之大号,此“绍兴”与彼“绍兴”是否有内在联系?非也。只因赵秀华女士的夫君姓苑,名绍兴。当然了,取“绍兴”大酒店之名大约亦秉承中华传统之“嫁嘛随嘛”的夫权观念吧。

绍兴大酒店开张之初,秀华女士亲自掌勺上灶,既当师傅,又兼服务,苑先生则骑车外出采购“小料”。当时,“大酒店”只是为过往车辆的司机提供“来料加工”活鱼而已,每斤鱼只收人民币1元钱。刚开始,绍兴大酒店没有如期“绍兴”,经营淡季甚至有两三天无人问津的情况。

冷清的生意逼得赵女士急中生智,以“新、奇、鲜”来突出地方特色,招徕顾客。在原料上,取江中刚打捞上来的活鲤鱼,收拾完下锅时,那鱼嘴还直嘎叭呢。辅料是伊罕通村里作坊新加工的土豆粉粉条和用本地新打的黄豆磨出来的卤水大豆腐,白白嫩嫩的(城里人吃的豆腐是啥豆腐,都是石膏点的,提……不起来……),再放些刚从大地里收回来的大地白菜,用时髦的话说这叫嘎嘎纯的“绿色食品”,另外再加点从山上新采来的调料――啥调料?商业秘密!不能说!不能说!

你说不奇,城里的馆子有这么炖鱼的吗?他们都是什么红烧哇,浇汁呀,干烧哇,滑溜哇,还一点儿配头儿都没有,连点儿鱼味儿都借不上,有啥吃头畦?!

哈特色?就这特色,炖活鱼、活鱼炖、活炖鱼!

打那以后,凡在这吃过炖活鱼的人,只要经过此地便复来登门,在满足了“鱼我所欲也”之后,大多不记得老板姓甚名谁,也不再提及那个老字号“绍兴大酒店”,而是称赞道“德莫利炖活鱼有滋有味,特美。”就这样,这道风味”炖活鱼”即随着饱餐“德莫利炖活鱼”人数的不断增长和南来北往客人的口口相传而香飘八方、名扬四海了,就连那些大鼻子的俄罗斯人吃了之后,也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哈了哨(好)”!绍兴酒店的生意日渐火爆。“德莫利”这个曾经很不起眼儿的小渔村,也因此扬名百里、千里,甚至万里之外。

“德莫利炖活鱼”的做法,说来也不是很麻烦。

首先,把一条重约1kg的鲤鱼刮鳞、清洗,然后在鱼身两面切出十字花刀,再用热油锅略煎一下取出。

其次,将大白菜去帮留叶,洗净之后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再用冷水过。把用水发好的粉条150g剪成约15cm长的段,葱和姜分别切成细丝,干辣椒切成1cm长的段,把香菜切成3cm长的段。

下一步就是鱼的加热和烹调环节了:在炒锅里先添入底油烧热,用花椒、葱和姜炸出香味,再放上干辣椒,添入鲜汤(其量以没过鱼身为好),随即把煎过的鲤鱼下锅,加料酒、精盐、酱油,用小火炖10分钟,然后将切成0.8cm厚的大豆腐片、粉条、白菜和地产佐料一同丢入锅中,继续用小火再炖上10分钟,就可以起锅装盘了。装盘时,把炖好的鱼连汤带菜一同盛在大汤碗或大汤盘中,最后别忘了鱼的表面上再撒点儿香菜段。

品味了这款菜肴,您会做何感想呢.还是听一听黑龙江著名作家王阿成先生在尝过“德莫利炖活鱼”后发出的感叹吧!“吃了这样的菜,你是去拉纤,或者去放山伐木,还是当煤黑子找活,或者去争凶斗狠,都能无往而不胜。这样大盘子的菜,在南方,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上一篇:怎样制作干锅香辣虾 下一篇:印度的香辛料与名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