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28 03:52:34

香樟栽培技术

[摘要]在对香樟种植进行观测基础上,结合香樟的生物学和其生长习性,总结香樟栽培技术。

[关键词]香樟栽培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 Ⅰ]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木材纹理细致,具香气,能驱虫,耐腐力强,为名贵木材之一;植株各部分是提取樟脑、樟油的原料,广泛应用在工艺、化工、医药和国防工作。同时其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四季常绿,主干通直挺拔,分枝和萌芽能力强,树冠宽大而冠形优美,是福建省乡土树种之一;在厦门市栽培由来已久,特别在翔安区大帽山农场仍保存一群上百年的古香樟树。

笔者从2002年~2008年在厦门市集美区对香樟种植进行观测,结合香樟的生物学及其生长习性,总结香樟栽培技术。

1采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健壮母树,主干明显通直、分枝高、树冠发达、无病虫害、结实多的30~50a生母树林,于10月上中旬成熟时采集。果实属浆果状核果,容易发热发霉变质,要随采随处理。处理方法是:将鲜果浸水2~3d,除净果皮,再拌草木灰脱脂12~24h,洗净阴干后,即可运输贮藏。

2种子育苗

2.1 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择水源充足便于灌溉的地方;土壤深厚,肥沃湿润,酸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排水良好的山坞田(地)。施足基肥,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3%克百威22.5~37.5kg/hm2。

2.2 播种

播种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2h,进行消毒杀菌。然后进行一段时间催芽,待种壳开始龟裂,种胚微微突起即可播种,播种量150~225kg/hm2。播种以条播为宜,条距20~30cm,株距4~6 cm。播后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

2.3 苗期管理

种子萌发出苗后,必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灌溉、施肥、培土、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的壮苗措施。刚出土时,揭去覆盖的稻草,让幼苗得到充足的光照。幼苗出齐、子叶完全展开并要长出真叶时应间苗,去弱留壮,去密留稀。不论阴天或晴天,及时浇透一次定根水,遇到干燥、暴晒的天气要采用“干透浇透”的浇水方法,连续3~4次即可,不能勤浇水。施肥应掌握苗木生长最快的时期进行,6~8月追肥效果最好,追肥一般2~3次,前二次可用尿素52.5~75kg/hm2,最后一次可用尿素150kg、磷肥112.5kg,并加强管理,中耕除草。7~8月要注意病虫害防治,用40%乐果200~300倍液喷杀防治樟梢卷叶蛾,90%晶体敌百虫4000~5000倍液喷杀防治樟巢螟,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800~10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如条件允许,做好切根和嫩苗移植。当苗木长出真叶3~5片时,用锋利铁铲与苗株成45度的角度切入,深度以5~6cm为适当。嫩苗移植在4月份进行,挖起撒播的嫩苗,切断主根,用竹扦于行距25cm、株距6cm的移植沟内插移植,苗根稍压实。

3造林

造林主要用1a生苗植树造林。在起苗时如土壤干燥,要提前一天浇水润根,用锄头、锹等农具松土起苗,不宜用手强拔。采用ABT生根粉浸根处理,促进苗根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时间从11月到次年3月都可以,以2月上旬到3月中旬造林的成活率为最好。栽植密度按株行距2m×2m。为提高造林成活率,适当剪除部分或全部叶片以及离地面30cm以下的侧枝,并适当修剪过长的主根。造林地应选择日照较短、肥沃湿润的山场,根据林地坡度和地被物等情况进行全面或局部整地。幼林阶段主要是中耕除草,深翻扩穴,抹芽修枝等工作,不断改善林木生活环境条件,提高林木生产力。造林的前三年每年抚育2~3次,同时防止人畜践踏,第一年最好施一次农家肥。3~4a幼林开始郁闭,林地杂草减少,每隔1~2a砍杂灌、松土1次。造林的第一年要预防日灼的危害,如能在林内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是促进林木生长较有效的办法。香樟多萌生枝,影响主干生长。在造林头四年要进行抹芽,之后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枝,加快主干高生长。修剪要注意保持树冠,修剪宜在冬末春初进行。对树体1/3以下侧枝全部剪除,2/3以下树体选留,其侧枝方位分布应均匀,留3~7个层次。过多修枝、抹芽会影响林木生长,使树体失去平衡,因此应注意修剪的量和次数。

参考文献:

[1] 树木学(南方本)编写委员会.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上一篇:沿海前沿林带更新树种选择研究 下一篇:企业生态化建设的必然性与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