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产业转型升级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28 02:38:25

景德镇市产业转型升级实证研究

【摘要】景德镇市作为中国瓷都、中国古老的工业发祥地之一和江西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典型的高岭土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带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社会负担、财政困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景德镇市的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文章主要以景德镇市作为着眼点,探讨了景德镇市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其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景德镇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景德镇 产业转型升级 资源枯竭型城市

按照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划分的标准,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共有118个,分布在22个省(自治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不少资源型城市生存和发展过度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导致一部分资源型城市正在或即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主体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国家分二批共确定了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资源型关联企业陆续关闭破产、就业矛盾突出、居民生活困难、经济增长缓慢、地方财政乏力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不可避免的影响着资源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中国古老的工业发祥地之一和江西重要的工业基地,也面临着高岭土即将枯竭的现状。由于1700多年的开采,景德镇目前已探明的瓷土矿还剩90万吨,按景德镇最高峰年产瓷土矿10万吨的开采速度,最多只可开采9年。景德镇老工业基地与资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市内十大瓷厂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大部份职工下岗待业。由于资源枯竭带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社会负担、财政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景德镇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景德镇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演化而来,资源型城市则因其自然资源禀赋这一主要因素,使得主导产业多为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2008年景德镇市陶瓷产业总产值70.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1.80%,成为景德镇市生产总值独大的产业。这种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结构必然会随着资源开采进入衰落期而不可持续。

(2)重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008年景德镇三次产业的比重为9.5:58.4:32.1,第二产业独大。在第二产业内部,重工业的比重高达67.3%。这种偏重的产业结构带来了产业规模扩张成本高,资源、能源供应紧张、就业容量有限、经济效益不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二、景德镇市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培育接续与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资产专用性、沉淀成本、路径依赖等因素使得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更加曲折,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资金、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企业破产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社会负担增重、社会不稳定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对增加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难度。景德镇市作为转型升级中的城市,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沉淀成本导致产业结构刚性

沉淀成本是指企业进入一定的产业和市场所投入、积累而退出时不能回收的那部分投资。沉淀成本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投资。沉淀成本以及进入其他行业所必需的资本金、绝对规模等进入壁垒,导致资源枯竭型产业结构的刚性,这种刚性将导致非资源型产业发育缓慢、产业结构性矛盾,增大接续与替代产业的培育难度,严重束缚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增加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

(二)非资源型产业基础薄弱

由于资源型产业有的优势条件,以及其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导致资源型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效益差异较大,造成经济要素非均衡性流动,使得较为稀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等大量流入到高效益产业――资源型产业,进而损害了其他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甚至导致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产业难以正常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增加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壮大难度,不利于解决大量工人失业再就业和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问题。

(三)面临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

和全国、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景德镇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2008年景德镇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于江西省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居全省最末以为,其他总量指标也较为落后。在全国批准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GDP总量名列第八位,但建成区地均GDP居于倒数第五位。

不仅如此,景德镇财政收入不断萎缩。2005至2007年景德镇资源型产业分别提供税收4553万元、4412万元和4324万元,固有税源不断下滑。同时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6.1%、44.9%、31.4%。

在景德镇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压力增强的现状下,面对周边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景德镇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然会对景德镇产业转型升级的质量产生影响。

(四)社会负担沉重

由于资源枯竭,全市国有和集体瓷矿及制瓷企业数量从90年代中期的316家急剧减少到2007年的157家,减少50.2%,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的较大瓷土矿关闭13家,小型瓷土矿倒闭更是不计其数。2005至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4%、4%、3.5%。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陶瓷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欠费严重,全市国有资源型企业累计历史欠税、表外欠息和不良资产达16.47亿元;对国有资源型困难企业进行破产改制,据测算要支付经济补偿、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伤残补助等改制成本达34亿元。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巨大,2009年预计发放养老金8.7亿元,而按照去年中央转移支付、省级调剂的水平及今年全额完成4.83亿元的收入,缺口达8000多万元,其中市本级缺口达到5500多万元。目前,景德镇市养老保险赡养比为2.14:1,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2: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景德镇就业压力和社会负担将会进一步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五)体制机制制约因素较多

资源枯竭是长年积累的结果,因此,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资源枯竭城市在经济发展、政绩考核等方面还没有区别化政策,景德镇在推进自身转型这一艰难而又关键的节点,还同其他城市一样承担着同等的工作任务和更为沉重的社会保障压力,尤其是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民生配套等方面压力巨大,这些因素对景德镇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较大的挑战。

三、景德镇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分析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尽量平稳度过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一方面,考虑到产业结构刚性作用,建议景德镇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提升陶瓷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形成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提升传统陶瓷产业基础上,建设陶瓷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将“有形资源”向“无形资源”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逐步摆脱对原有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另一方面,景德镇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宏观调控和政策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一)提升传统陶瓷产业

一是发展高端引领的传统陶瓷产业。进一步发挥景德镇市陶瓷生产的整体优势,把品牌优势、科研优势和专业化协作配套优势相结合,加快陶瓷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陶瓷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

二是培育新材料高新技术陶瓷产业。依托高新技术,着力发展高新技术陶瓷为引领的大陶瓷产业,限制高能耗、低技术的陶瓷产品发展,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能耗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通过“技术陶瓷”发展模式,实施高端引领、中端优化、低端退出的陶瓷产品开发战略。依托新材料技术,着力培植电子陶瓷、防弹工业瓷、远红外陶瓷,研制与开发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等新型陶瓷材料。引进高技术陶瓷大企业,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迅速形成高新技术陶瓷产业集群。

(二)建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优化利用景德镇的瓷土矿产资源,用少量的瓷土创造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做精做强陶瓷产业,实现由高消耗向低消耗的循环经济转型。充分利用和挖掘改制企业积淀的品牌优势和身后的陶瓷历史文化资源,合理整合改制企业的有型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品牌建设为龙头,做大做强“景德镇”千年陶瓷品牌,把品牌优势、科研优势和专业化协作配套优势相结合,整合陶瓷产业资源,形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源,促进景德镇产业顺利转型升级。

(三)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打造航空产业链。依托我国唯一的直升机研发单位――602所的科技人才优势、昌河在国内直升机行业领先的地位和产业优势,建设中国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打造航空产业链。

二是壮大发展汽车制造产业。扶持优势制造行业,打造汽车制造产业集群。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配合武汉、上海等城市汽车工业的发展,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绿色环保型汽车生产和汽车配件产业集群。

三是建设生物和新医药产业。依托现有优势产品,积极做好下游产品的承接,实现“错位”发展,巩固提升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以乐平工业园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推进精细化工发展,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是积极培育光伏产业链。依托光伏产业集群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未来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进驻,带动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六是加快推进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依托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集中区,按照技术引领发展的理念,重点发展技术先进、节能效率高的优势产品,逐步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吸纳劳动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有效的产业政策和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政策倾斜。

一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来引导产业合理聚集和分散;改善城市投资和生活环境来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积极探索和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促进科教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优秀的人才。

二是建立适度的产业援助政策。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科技攻关项目、技术改造、环境治理等方面和实施重大转型项目时给予支持,如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基地和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等。

三是实施财税、金融政策。对旅游、文化创意、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设备改造、技术革新的陶瓷和新型建材企业以及航空汽车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实行退免税、折扣税率、低税率、扩大应税所得抵扣范围等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扶持创新企业,提高科研成果产品化、商业化率,进而完善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培育金融风险市场,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金采取融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接续和替代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征缴覆盖面;逐步形成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成立专业培训基金,积极开展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减缓城市就业压力,促进城市顺利转型升级。

上一篇:湖北省科技创业机制研究 下一篇:浅析新时期证券经纪人优化发展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