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28 01:43:31

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问题研究

[摘要]如何让少数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跃上一个台阶,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阐述了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分析了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英语;教学;问题

[作者简介]吕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4-0199-03

一、民族地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特点

(一)阅读、写作能力强。听说能力弱

在民族地区高职英语课堂训练、平时观察及测试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听说能力普遍较弱,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这从毕业生很少从事外企外贸工作情况可以看出。然而,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相比却较强,在英语阅读、写作训练和考试中,逻辑推理和意义引申类题型正确率高,词和全文的组织也很少出现问题。以上情况概括来说,就是:(1)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较多进行学生词汇、语法及阅读训练;(2)大多民族地区英语普及率不高,而且推广较晚;(3)大多学生不太喜欢英语交流,而更多采用方言或者普通话;(4)学生主要采取看单词学英语,而不愿意听英语和讲英语学英语,缺乏语言交流;(5)传统的英语教学大纲中,更多地注重“看”和“写”,而轻视“说”和“听”等技能的培育。

(二)抽象思维能力强,实践能力弱

在课堂训练中,被调查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抽象思维能力强,并受到学校、教师的好评。然而在教育实习中,却发现他们讲解环节薄弱,实践能力差,有待进一步开发关于语言运用的能力。笔者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大多不同程度认可了语言运用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英语实践能力与教学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实践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与运用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指语言体系和结构,要求语言必须在一定规则与形式下进行,运用能力即社会交往中语言运用的能力。英语实践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综合能力,学生不但要熟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还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与对象灵活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应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差异大,对学生英语学习影响较大

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看,历史上的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如今只有中国文化比较完整,并逐渐形成了东方文化,与后发展的古希腊文化演进而成的西方文化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文化体系。中英文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语言,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既有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差异,有文化风俗和礼仪方式的差异,也有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还有等方面的差异。这在日常生海中表现很多,在英国,熟人见面往往是谈论天气的话题,而在我国,熟人见面主要讲些吃饭方面话题,比如“你吃了吗?”。而且,西方人不乐意陌生人提出年龄、个人收入等隐私问题,这被认为是很忌讳的。作为交际工具之一的语言,它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并且受到文化的制约。民族地区大学生长期生活在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围中,形成这一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如果他被送到另一种文化学习中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产生文化冲突。同时,民族地区的学生发音也是个难题。高职学生要学好英文,不可忽视其文化的差异性。

二、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

大多数教师偏重于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社会文化的导入。这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只注意英文与汉语的对应含义,语言的理解也受限于英语教学环境中的意义。如“blue”为蓝色,但不知此词在东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以及其表达意义与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同。“Blue”在汉语中表示颜色,而在西方文化中表示个人情绪“忧郁”。“dog”在中国被视为不好的人或不祥之兆,“丧家之犬”、“落水狗”等词语皆能反映出这个词在中国的社会文化意义。而在西方文化则代表忠诚,把其视之为人类的朋友。

2,教学条件

(1)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校舍面积普遍不足,教学设施、学生宿舍紧张。同时,一些新的建筑虽然体现了现代化的气派,但缺少原有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2)英语教学设备陈旧,设备配置水平落后,难以满足扩招后的英语教学需要,更无法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趋向。

(3)师资力量方面明显不足。首先,在学生数量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专任教师的相对数量相当滞后。其次,学科专业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英语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师资短缺,而且很多教师不愿意去教学。教师群体在学历、职称方面所占比例没有达到一定水准。

3,教学教材

对文化教学的内容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外语界关于文化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材虽然经过多次改版,而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有些教材即使更改较大,对教学目的与方法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关于文化背景知识解析较少,学生不知所措;即便是教师,在没有做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也很难讲解清楚课文。对此,笔者认为在教材编著上应该做到:给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关于西方文化的背景材料,为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奠定一些基础。

4,教学管理模式

科层制管理模式以学校领导为主体,以行政权力为特征,以“命令”为方式,从学校制度的讨论与制定到高校教学事务的管理,几乎为领导单方面的行为,未能很好的吸引或征求学生的意见。比如高校考勤,既不考虑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也不考虑教师知识结构状况,一律规定教师都必须给低年级学生授课,这种规定实际上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智力开发和知识更新,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依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不利于学校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1,强调教师的地位,忽视学生的存在

受长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使教师只把学生作为知识接受或灌输的对象,忽视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差异。学生习惯于只听教师讲课,依赖意识强烈,思维受制于教师,很少能去主动思考和积极发言。

2,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参与

教师还不能适应主体地位的转变,不能采取师生互动模式,虽然教学内容和形式比以往更丰富,但学生始终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的知识可由学生在课堂情境下主动学习而获得,但也不排除专业教师的传授。

3,忽视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英语整体水平不高

有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虽然采取了互动模式,但只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差异性,不能因材施教。有些学生语言基础不好,掌握词汇少及发音不准;有些学生缺乏语言交际能力,虽有良好的词汇语法知识,但

难于开口;有些不知道开启话题。

4,轻松、活泼、愉悦课堂氛围的缺乏

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互动产生心理恐惧,学生不能踊跃发言,缺乏思想交锋,没有生机,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充分展开交流。同时,学生对课堂用英语进行交际产生排斥心理,将自己给封闭起来,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或简化交流内容。

5,知识交流实用性不强,社会化强度不大

高职英语教学注重人才市场对学生英语素质、英语人才数量的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应该紧紧围绕学生工作和就业趋势来构建,同时教材也进行了实用性加工,如加强英语应用文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商务能力。

6,不能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

英语学习是积极主动和情境紧密联系的自主活动过程,情境的设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异常重要。情境的设置主要是通过设计出真实的具体的场合和情形,活化所教学的语言知识,当然,情境的设置必须遵循生动化、生活化和形象化等原则。

7,评价方式单一,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

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尤其是在现行英语等级考试背景下,大多数教师甚至学校片面追求通过率,这样就导致学校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而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形成。

8,教育管理模式不利于教师主体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师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学校管理仅仅把教师当作知识的传授者,注重现成知识的传承、结论的给予,要求教师一味按照已有的思维模式组织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方式方法呆板,简单划一,影响了教师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一)民族特色的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编制

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英语教学仅仅从初中开始,高职学生突然面对三种不同语言系统(英语+汉语+土语),无法再跟上东部地区本科院校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英语教材。民族地区英语大纲的编制应该遵循阶段性、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等原则。在高职阅读课程中,内容多数结合商务和外事工作实际来设计和编排,交际能力培育内容贯串了教材始终。

(二)传统教学观念的更新

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包括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指学生对英语学习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外部动机指学习者受外部环境和英语氛围的支配。因此,我们应该改变学生得过且过、等级考试的传统观念,把英语的学习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增强语言交际及沟通能力与增强参与世界竞争实力等有效结合起来。

(三)适宜教材的选取

在高职阅读课程中,多数内容应该结合商务和外事工作实际来设计和编排,适当的文化内容贯串教材始终,英美文化因素渗透在其中各个环节,补充教材中文化注释的份量。同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领会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事件和典故的内在涵义,因为很多的习语、典故、神话故事来源于文学作品。

(四)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有效整合

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中形成性占百分之四十,终结性占百分之六十比较适宜。原因有:高职以培养社会岗位、职业需求为目标,英语语言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并发展,形成性评价正是重视英语实践的评价体系;高职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高职目前实际情况不应该减少形成性评价的比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起步较晚,而由于社会对英语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原因,故在相当范围内,考试制度不会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改变,因而终结性评价还占有一定地位。

(五)制度与管理因素

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可以凝聚人心,提高教师对学校或对教学的忠诚度。因此,要留住人才,就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管理制度,促进传统控制观念向服务观念的转变。在管理行为上,要使教师工作导向和生活导向相结合,关心教师生活需要,避免命令式管理。同时,管理要民主化,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由此其忠诚度就会得到升华。

(六)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中的导入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度引入文化教学,避免单纯的语言讲解,使两者融合,实现学生英语才能多方面的发展。在课堂中,文化背景内容可充分扩展,并利用多形式进行比较。尤其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词汇量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应该开设一些西方文化的课程,扩展他们的视野,提高文化鉴赏力。同时,要鼓励学生中西文化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普及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语言模式、多媒体技术,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绚丽多彩、图文并茂、声情交融的英语情境,使学生处身于真实具体的英语环境中,如使用收录机、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同时可以向培训服务机构购买英语多媒体教学材料,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上一篇:规范军事教研室建设 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 下一篇:医患价值取向的冲突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