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三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22-07-28 12:43:21

着力提高“三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我们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尤其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力、凝聚力、和谐力。

一、极力“三推进”,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力。

创新是事业前进的动力,是事业发展的源泉。有创新,才有活力,有创新,才有突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1、极力推进形势、任务教育,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形势变化快捷,任务丰富多彩,工作内容不断更新。为了让人们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我们要积极推进形势、任务教育,实现内容的创新,一是及时追踪新的学科、新的观点和新的成果;二是对既有的话题、经典的思想进行再研究、再演绎、再创作,在此基础上滋生出新的内容来;三是进行表达方式的创新,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创意水平,增强内容感染力和表现力。2、极力推进工作责任制,实现制度创新。工作责任制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的有效措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人承担责任。推进工作责任制,一是要落实各级党组织的责任;二是要建立健全协调制度,实行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措施、效果等指标与业务工作一起量化、具体化,形成目标考核体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3、极力推进途径建设,实现方法创新。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处于一个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人们的活动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的发展变化,既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严峻挑战,更带来新的良好机遇,我们必须抛开“旧鞋走新路”和“旧瓶装新酒”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积极进行方式方法的转型和创新,要大胆革旧鼎新,探索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老树发新芽”和“旧歌弹新调”。

二、全力“三贴近”,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

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脉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致胜法宝。而在“三贴近”上,我们做的还不够,基本上存在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贴在墙上,做给上级看,说给群众听,虚的东西多,实的东西少。全力落实“三贴近”,最重要的一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的认识提高、观念更新。二是要深入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切实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感受和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温暖。三是在管理上要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制度需要刚性,更需要合理,特别是在群众较为关注的人事、薪酬制度,既要积极地维护好群众各种权益,又要激励到位和责任约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心系群众,常怀爱民之心、善用爱民之举。想问题办事情要从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使群众信服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以主人翁意识唱响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

三、尽力“三结合”,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力。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思想政治工作又是社会和谐发展能力的坚强保证,为此,我们要尽力做到“三结合”。1、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和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和各项业务工作中去,决不能脱离经济和各项业务工作任务孤立地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更不能借口经济和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繁重,而挤掉思想政治工作,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形成“两张皮”。因此,在制定目标、下达任务、检查落实各项工作时,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力求使二者融为一体,从而产生良好的结合效应,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2、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抓起,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热点与切身利益联系最密切的问题,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思想的钥匙,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人民群众受到启发和教育,再辅以理论和政策的引导,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觉悟,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3、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引导思想的功能,又有规范行为的功能,它可以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有助于完善社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引导人们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社会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创新,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人民的行为,把我们所提倡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融于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之中,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和谐的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衡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上一篇:发挥工会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下一篇: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