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县志》述评

时间:2022-07-28 12:17:22

【摘 要】明朝正德十二年后才出现的安义县,其县志至嘉靖年间才开始修纂,至清代共修了四次,而且保留至今只有两部。康熙年的编修比较仓促,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体例混乱,总体来说,该县志是部比较差的方志书;就其史料价值来说,因为这部县志已经成为孤本,所以是我们研究明清安义县历史不可不参阅的一份资料。而同治十年编修的《安义县志》无论是从体例还是内容上,都是一部较好的地方志。

【关键词】安义县志;康熙;体例

一、安义县与《安义县志》

安义县(今南昌市下属的一个县),在明朝正德十二年以前只是一个乡而已,属于南康府建昌县管辖范围。明朝正德十二年夏“都御史孙公燧,副使宗公……遂以乞恩分县……奏准,于正德十三季,割建昌原辖安义、南昌、卜、控鹤、依仁五乡,请名安义县,仍隶属南康府,幅员遂定。” [1]至此安义由乡升为县。而后,安义一直是以县级单位存在。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现存的古代《安义县志》有两部,一部是康熙年间陈修、周曰泗纂的《安义县志》;一部是同治年间杜林修,彭斗山、熊宝善纂的《安义县志》。

实际上,安义县志的纂修不止以上两次。第一次纂修应是嘉靖三十八年。嘉靖三十五年,安义县知县高感慨安义县从建县以来四十多年没有独立的志书,担心后任知县上任没有志书来了解本县的情况,因此筹划修一部县志,这也是第一部《安义县志》。他召集安义县的有学识的人从一统志、省志、郡志、诸士夫口述以及实地考察等资料中汇成两册,经过三年才编成《安义县志》。这部县志已经失传了,只有前序与后序载录康熙《安义县志》中。但从这部县志的编纂大致经过来看,我们可知史料价值比较高。

嘉靖《安义县志》修成后,明朝后期战争不断,未重修县志,直到康熙年间才重修。知县陈在《安义县志序言》中说道“安义以邑名从明武庙剖符迄神庙中,距四十三年,始自为志乃高公振后中,更百年未闻有过,而间者,而安义自此竟无志矣。”这次重修志书的缘由是清政府的政策所导致的。徐砀在《安义县志叙》中写道“上诏下郡县纂修大一统志,吴邑之人士文采从不让京国宁后他属……”这部志书于康熙十二年十月动笔,同年竣工,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清代嘉庆二十三年,张西屏重修《安义县志》,但并未定稿刊印,只是一种稿本而已,现在已经失传。同治十年,由安义县知县杜林修,彭斗山、熊宝善纂重修。

康熙《安义县志》与同治《安义县志》县志的编纂与史料价值相差很大,比较这两部县志之间的不同是较好地利用它们的前提。因此,我将从内容和体例上对比分析。

二、康熙《安义县志》与同治《安义县志》的内容

康熙《安义县志》全书十卷,卷首有知县陈、邑人徐砀、邑丞孙愈泰序,卷一之后有后存嘉靖志序两篇,修志姓氏,凡例和目录。同治《安义县志》全书十六卷,另外有卷首与卷末两卷。

对比两书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同治《安义县志》要比康熙《安义县志》要详细得多。同治《安义县志》中的武备志、学校志中的学宫和学制、杂类志中的墓、建置中的市镇是康熙《安义县志》中没有的内容。

但从总体上讲,两部《安义县志》门类都比较齐全。以康熙《安义县志》来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史料。

1.自然地理景观方面。记载了山、川、古迹、陂堰相关情况。山的记载主要是其地理位置、山名的由来以及与这座山有关的传说与历史事件。如“凤凰山,在卜乡,县东五里,山势起伏,有嘴有翘,若飞若舞状,类凤凰,山麓有碧潭,为邑青龙山”。川的记载主要是其地理位置、源头和注入河流、水文状况等,大多河流不记载水文状况。如“斛源水,距县南二十里,在卜乡,其源出靖安界,东流一百里合修江”。

2.人文教育方面。包括:学校,选举,人物,官师志。学校方面的不仅学校图一幅,学校的重建情况,而且着重记载了学校里先师文庙供奉的先师们的灵位,祭器以及相关的祀仪。人物、官师志方面各有一整卷,相当于人物的小传记,如节妇记载“魏氏,张良谏妻,邑思恩知县魏鹗女,夫病若,躬侍汤药三年,会夫疾革,誓以身殉,家人援子幼,方阻,训子并游庠序。崇祯申公举奉知府任裕统给奖贞节。”

3.政治经济方面。它包括:户口、田赋、漕政。田赋记载分田赋和地赋,记载了全县田的总数和地的总数,以及缴纳的税银总额。只记载了嘉靖三十八年和万历三十八的资料,康熙年间的统计资料。如:嘉靖三十八年,原额田、地、山、塘二千七百一十五顷四十九亩一分,官田二百九十二顷八亩二分,官地二十六顷九十亩,官山三十二顷二十五亩六分,官塘一顷三十亩七分。漕政记载只记载了康熙年间的资料,如:户部项下,承运金花银二千四百五十八两九钱四分八厘二毫二系五忽;滴珠银二十四两五钱八分九厘四毫八丝二忽二微五纤,脚耗银四十四两二钱六分一厘六丝八忽五微。

4.文苑记载方面。这部分包括敕、奏疏、记、序、诗、赋。这部分记载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它为我们保存了比较丰富的史料。尤其是记这部分,记载了很多重修祠庙,建筑等的记载,而且还有建县城的记载。

此外,在杂志卷中还记载了灾害事件等自然科技方面和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

三、康熙《安义县志》与同治《安义县志》的体例和编纂方法

总所周知,体例是评判志书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体例不同于体裁,“体例,是一类著述区别于其他著述的体制形式。方志体例,是志书表现自身内容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著述的体制形式,主要包括体裁、格局结构和文字表现形式等。”

就体裁而言,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可分为记体、志体、表体、图体、传体。

就格局结构而言,篇目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列诸目体,一种是纲目体。显然这两部县志采取的都是纲目体。但是就纲与目的关系上说,康熙《安义县志》的纲目编排不太合理;卷二子目录书籍、名宦、乡贤不应是建置志的内容;卷十子目录寺、观、庵应该是卷二建置志的内容。而同治《安义县志》的纲目比较合理。就这点说,同治《安义县志》的体例比康熙《安义县志》的体例要好。

虽然有以上因素来评判体例的优劣,但真正的较好的体例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地方志的“志义”,即编纂这本方志的意义。古时修志当然不是为我们今人做研究而留存史料,而是起到教化百姓、以观民风;这也是《安义县志》的“志义”所在。教化百姓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视文教方面,树立人物榜样。这两部县志在这两方面都十分重视,不仅把文教方面看成主要内容,而且还有专门的人物志卷。尤其是同治《安义县志》用整整三卷的内容来记载文苑志方面的内容。

在编纂方法上,康熙《安义县志》采用比较一般的方法,只记叙事物。而同治《安义县志》是在参考嘉靖《安义县志》、康熙《安义县志》、嘉庆《安义县志》稿三本县志以及通志、府志、建昌县志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因此把参考之前方志的内容都标注出来,这样的编纂方式更像现代论文的引注,这是我们更容易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如:

安义县嘉靖通志省志同,正德十二年夏,都御史孙公燧、副使宗公按建昌所属地广供输不时……于正德十三年割建昌原辖安义、南昌、卜、控鹤、依仁五乡立县,请名安义县,仍隶南康府,幅员遂定。陈志府志张志稿同皇清因之,初编户四十六里改编四十一里。府志省安志同按:安义立县陈志、府志俱载十二年,题请十三年建立舆省志,载十一年者不符省志,据嘉靖通志、陈志、府志、据高志各有所本……士民呈请历有明徵。

注释:

[1][清]杜林修,彭斗山纂.《安义县志》,卷一《地理志》,《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1975年版第259页

上一篇:试论文学风格的诸种理论 下一篇: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