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伏羲,永恒的炎黄情

时间:2022-07-28 12:05:57

丝绸之路西入甘肃,第一个重镇就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我国神话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中伏羲、女娲、黄帝的故乡就是天水。

天水堪称“塞外江南”,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石器彩陶文明;秦人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封地为秦,成为秦国的开业基地,故又有“秦州”之称。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天水也因此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和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祭祖的圣地。

因有伏羲庙,天水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走进伏羲城里,感觉就像走进了明朝。青石铺地,仿古建筑分列两旁,更有那参天古树,给这个古城增添了一丝沧桑之感。天水的古树是一景,走在街上,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几百年的古树,其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二,仅次于扬州。

伏羲城最有特色的便是大理石铺就的民俗文化步行街,两旁有庑殿式的商店,零星地经营着纪念品之类的东西。在街上有一片古建筑群,灰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墙体显得宏伟而气魄。“伏羲庙”正大门前有个古戏台,古戏台前面是新修的伏羲广场。广场上面有一块碑,上面有同志在1992年考察天水时的题词“羲皇故里”。大门两侧分别有两个过街牌坊,微风吹过,牌坊上面的铃铛清脆作响。

伏羲城民俗文化一条街的中央便是伏羲庙,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是为纪念上古三皇之首伏羲氏而建造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伏羲庙依山而建,史载它创建于明代,后经多次修缮。庙前的广场明显是当代的杰作,巨大的太极图案只有凌空俯视才能一览它的全貌。站在太极图案中心放眼望去,神庙肃穆洁净,一种神圣的崇高感便会油然而生。

庙临街而建,坐北朝南,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占地3700亩。殿宇排列对称整齐,布局规则严谨,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带有浓郁的明代建筑风格。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肃穆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庙里游人不多,所以没开正门,只开了一个偏门供游人进出。庙宇内和街道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仿佛就这一步即可让我们从繁华迈进了幽静,从现代跨入古时。

由偏门进入中院,数十株古柏直插入云,苍老挺拔。苍柏古槐,总让人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感觉。徜徉在伏羲庙,目光不时被一株株苍劲高大的古树所深深吸引。一位当地朋友自豪地称,挺拔的古树,是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据说,人们在创建伏羲庙时在庙宇各院内同时种植了64株古柏,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古柏现存37株,被称为伏羲卦柏。这种将建筑装饰同伏羲的业绩紧密结合的做法,在全国独一无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先天殿”前一株古柏的两枝从中劈开,一半就斜倚在大殿顶上。月台下已是香烛辉耀,烟雾缭绕,衬托得大殿更加庄严肃穆。殿内正中便是高达3米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坐身塑像,高可抵顶,树叶披身,手持八卦盘,气宇轩昂,双目炯炯凝视前方。神龛匾额上悬挂着清嘉庆州牧王赐均书“文明肇启”巨匾。仰头上望,顶上绘有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祭台前素肴素果,红烛轻烟,耳畔钟磬声相闻,令人肃然起敬。

在天水老百姓眼中,伏羲爷就是伏羲爷,他画八卦、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他就像指路明灯一样,在原始社会的演进中放出普照人世的光。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2006年6月,太昊伏羲祭典荣列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不在历史的真伪与是非之间纠缠,尽管只是一种触摸,却也是一种最好的不被忘却的纪念。

走出伏羲庙,回首望去,松柏掩映中的琉璃瓦顶,飞锁重檐,在日光下更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耳边时而飘来古乐秦腔,使人不禁浮想联翩,仿佛又回到了远古之地,伏羲画卦之时……

上一篇:母爱藏在枕头里 下一篇:山坳明珠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