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的运用

时间:2022-07-27 11:27:09

浅议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的运用

一、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特点,尊重学生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篇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从多角度考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将知识、智能、德育三方面目标进行整合优化。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注“学困生”

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家庭环境、认知水平及对同一内容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只有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深入了解,才能看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更好地进行赏识教育。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他们在思想、品质和学习的某一个方面有进步,就可以表扬或鼓励。

三、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共同为赏识教育服务

赞科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的广泛运用,很多教师无论是新知识的讲授还是旧知识的复习,都一味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似乎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上课,甚至觉得不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与新课改没有任何联系,这种认识无疑将传统教学手段推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对立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如果只是盲目地排斥与肯定,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教师只有围绕赏识教育目标,将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发挥各自在赏识教育上的优势,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实现有效教学。

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显得尤为必要。赏识教育从开放有活力的课程出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改变学生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学习状况,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语文,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所有有价值的汉语言文学知识随时随地提供给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学习交流,共享知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小学语文的赏识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的教育活动,教师只有把握好小学语文教育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教学手段、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等等,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赏识教育下均衡发展。

作者:罗德友 单位:纳雍县寨乐镇田坝小学

上一篇:绿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 下一篇:赏识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