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爱作者 扶植杏坛

时间:2022-07-27 10:41:56

多年来,我与《广东教育》一直保持着密切而良好的关系。在此,就聊聊我与《广东教育》的关系,谨以此纪念《广东教育》创刊60周年。

在华南师大任教以来,我已记不清向多少份报刊投过稿了。在我投递过稿件的报刊中,《广东教育》是我投稿最多的刊物。自2002年以来,我每年都会向《广东教育》投搞。她之所以会成为我投稿不辍的刊物,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是因为一次终身难忘的际会。2002年,我的《让学生敢说、愿说、会说》一文(以下简称《说》文)在该刊发表后,此文的责任编辑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杂志社的王副总编要来我家拜访我。接到此电话的第二天,王副总编真的来我家了。几句寒暄过后,王副总编便径直夸奖我的《说》文写得好,并具体列举了此文的几个精彩之处。说实在的,我的《说》文不是没有瑕疵的,但能听到王副总编的当面夸赞,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临走时,王副总编对我说:“希望吴老师以后多支持《广东教育》,多向《广东教育》投稿。”听了此话,我十分感动,倍受鼓舞。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仅有的一次一份核心刊物的杂志总编登门向我约稿。王副总编的这份盛情邀约,十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它成了我努力从事教育科研和教育写作及向《广东教育》积极投稿的宝贵精神动力。

二是因为《广东教育》不擅自改动作者的稿件。可以说,几乎每个有过投稿经历的作者,当得知自己的文章已通过报社或杂志社编辑部的终审时,都会很高兴;但如果此时报刊编辑告知作者,文章要能发表还须对稿件内容作一定的增删时,又都会感到很麻烦,即使最后按照编辑的要求作了增删,那也是很不情愿的;而当收到文章发表的样刊后,发现报刊社未经作者同意就删减了文章的内容时,作者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无奈。十几年来,令我最感舒心的是我投给《广东教育》的文章,一经被录用,无一是需再作增删的,编辑也从未擅自删减我文章的内容。我认为,这不是因为我的文章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编辑高度尊重作者,让作者畅所欲言罢了,编辑是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我。

三是因为我与责任编辑有着良好的友谊。每当我向《广东教育》投稿时,会将文章发至潘孟良编辑的电子邮箱,这时都能收到这样的自动回复:“您的稿件已收到,我将认真处理。”见到这样的回复,你能不倍感亲切、温暖、踏实吗?不像有的刊物那样,它是否收到作者的稿件,没有任何音讯,投出去的文章就犹如石沉大海。经与潘编辑多年的交往,我发现,他很敬业,工作认真负责。现在,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见面交谈时,我们已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我与他之间的深厚友谊成了我与《广东教育》杂志保持紧密联系的良好基础。

我既是广东教育杂志的积极撰稿者,又是其热心读者。在华南师大,我长期担任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专题等课程的教学。为了拓展学生的教育视野,同时也是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和更加生动,备课时我一直将《广东教育》作为主要参考资料之一,选择其间的新颖理论思想、观点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充实我的教案内容。除此之外,我还引读,即介绍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广东教育》,并将其作为他们课后阅读的文献资料,以拓宽他们的专业基础和使他们了解广东教育教学实际及其改革动向。从这一角度可以说,《广东教育》杂志提高了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教育素养。

基于对广东教育的长期研读和关注,我发现《广东教育》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前瞻性。她报道广东教育现状,传递教育信息,宣传教育界先进人物,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注重传播教育发展新理念,关注教育改革新热点,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子,展示教育改革发展新成果。正因为如此,它已成为全国、特别是广东广大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校长、教师关注的重点刊物,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文献资料。她汇集的思想内容,引领、推动了教育改革,启迪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改造和丰富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完全可以预计,《广东教育》在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编辑团队的努力下,一定会越办越好;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上一篇:不离不弃,共同成长 下一篇:与君同行,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