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施工及设备管理解析

时间:2022-07-27 10:39:27

建筑机械施工及设备管理解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各种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加快了建设速度,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由于施工单位片面的追求工程工期,对机械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设备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屡有发生,给机械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施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缺乏有效的管理与保养是建筑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机械故障时有发生,工作效率偏低,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应当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也是保证安全生产、促进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 机械设备施工管理现状

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充分体现企业购置机械的目的,不断提高施工进度,创造高产值,增加效益。正确的使用机械设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增加企业的效益。同时,也能够增加机械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修成本。

目前,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在整个工程施工现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在设备管理中存在着很多漏洞,机械设备未按照其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这就使得机械的寿命缩短,修理的次数增加,不仅不能够增加利润,反而会增加维修成本,同时,也会对整个企业的运作造成影响,导致施工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行。

另外,很多企业中的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断地流失,更多的是经过培训但是专业技术不够扎实的技术人员,这样的人员素质参次不齐,对机械的维护、保养以及管理等都缺少了解,导致了日常机械的维护只停留在表面,造成了潜在的危机。还有一些单位存在着只使用不管理的观念,只强调机械设备的使用,而忽略日常管理。这种管理与使用的脱节现象,严重的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利于机械的正常使用和日常管理的顺利开展。

2 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

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能够很好地观测出其技术性能和设备状态,以便对机械故障进行排查,以防机械事故的发生。这种基础管理能够最真实地反映机械的日常运行状况,还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基础管理也是一种对机械进行客观的定向或者定量的描述与反映,能够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是管理的媒介。

3 技术保养的管理

机械设备在施工生产中发挥其效益,需要正确选型,合理调配,这是实现施工生产机械化的重要的保障。科学先进的机械管理与调配,这样才不会使机械设备的内部条件受到不断恶化,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在施工生产中,机械经常在恶劣的环境中作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机械受到的磨损、侵蚀更加的严重,性能就会变差,这样就会使故障不断的扩大,机械设备不能够正常的运行。这样的机械不仅影响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还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成本,甚至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这就要求在设备管理中要管、用、养、修相结合,在管理与维护保养方面齐下力,让机械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技术人员也要进行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强化安全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减少危害发生的几率,增强技术保养管理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加设备作业效率和使用效益的效果。技术管理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过程,这也是一种手段。

3.1 技术保养原则

树立“以养代修”的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小故障扩大化。

3.2 技术保养作用

机械设备技术保养是对机械设备进行“消沾”、“紧固”、“”、“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 技术保养过程

技术保养不是简单的“打黄油、换油”,而是根据机械设备隐含着的或表现出的异常磨损、裂痕、变形、断裂;中击、剪切损坏等情况,联系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系统、机构、总成、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判断出异常损坏的原因,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并对保养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使其更趋于合理有效。

3.4 技术保养的职责

保养和维修的作业内容不同,目的不一,具体实施的人也不一样。保养的目的是为了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机械运转的可靠性,主要内容是清洁、检查、紧固、调整和,保养以机械操作手为主。修理的目的是恢复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主要内容是对已经磨损、超过使用范围或损坏的零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修理以专业修理工为主。保养与修理虽然目的、内容不一样,但又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明确职责,相互协作,防止互相扯皮。在施工现场存在较多的问题是操作手没能认真履行机械保养职责,普遍存在以修代养或保养不到位的情况。为使保养真正落到实处,可以把保养内容表格化,并纳人操作手的职责范围进行考核,增强其责任心。

4 配件供应管理

机械是由各种配件构成的,一旦配件出现问题,那么整个设备就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各种机械都有自己特有的配件,配件不合适也会造成机械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这就需要对机械的各种配件进行了解,要对常用配件进行采购储存,以防设备出现故障时,由于配件不能及时的供应而造成设备停机,进而造成成本的增加。这样的对机械配件的计划、储存、订购、贸易以及供应工作进行管理的被统称为供应管理。供应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处于一个关键的环节,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导致配件的磨损、变形、腐蚀等情况,这就会造成配件的动力性、可靠性降低。这样也会增加机械的工作负荷,不利于机械的正常的运行。当配件的磨损、变形、腐蚀达到一定程度后,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必须进行修理作业,待回复设备各项技术性能后方可继续正常运行。修理管理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性能的“恢复”,也是“生产”。

5 修理原则

机械修理作业的安排和实施应遵照“计划修理、按需进行”的原则,突出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修理管理工作,要求机械设备修理作业,要求注意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要精益求精。

6 施工中的各种关系的协调

要使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经常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既要多工作又要节省开支,就要把机械管理、使用、维修和配件油料采购各方面的人和工作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这些人统一编制在一起,使大家的工资、奖金、评先进等均与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挂钩,促使大家同心协力,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任务。

7 结束语

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反映出,目前的施工设备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种施工机械都有他们独特的性质,为满足不同的施工的需要,每个施工现场都需要不同的机械,这就使得每个施工现场的工程机械都存在差异。目前市场上的机械参差不齐,很多企业为了增加利润选择那些不起眼的小品牌的配件或者机械,很可能会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再加上设备技术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防范思想意识的差异,这就使得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现在,随着国家基础实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是各施工企业非常值得注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建亮.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J].科教创新,2013(1)

[2]唐云晨.蒋孝领;;浅谈工程机械的技术保养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1(6)

[3]张宝玉.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防范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9(14)

上一篇:浅析低碳寒地校园的绿色交通模式 下一篇:国际工程EPC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