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羊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时间:2022-07-27 10:00:30

黑山羊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响应中央号召,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及相关单位领导成立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湖北省农科院科技精准扶贫行动”,以项目为依托,坚持以科技扶贫、保障农民可持续增收为出发点,以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推手,以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在四大片区组织实施130个项目。其中,种植类项目88个、养殖类项目26个、加工类项目16个,黑山羊高效健康养殖也位列其中。

1.羊舍修建 羊喜燥怕湿,而我国南方多雨潮湿,地面直接养羊卫生条件很差,易染疾病,因此应当修建楼式羊舍。分种公羊舍、种母羊舍、产羔舍、育成和育肥舍、隔离舍,种公羊每只3-5平方米:成年母羊每只1~1.2平方米:带羔母羊每只2.0-2.5平方米:育成和育肥羊每只0.8平方米。双列式羊舍跨度12-15米,单列式跨度6-8米,相邻羊舍纵墙间距不小于7米,端墙间距不小于10米,羊舍距墙不小于10米。羊床为木制或竹制漏缝地板,缝隙宽1.2-1.5米(产羔舍的宜窄,其他羊舍的可略宽)。舍内分成若干小栏,设料槽和水槽。

2.引种和运输 优先选择具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羊场,购进的羊要经本场兽医验证、检疫并隔离观察不少于30天,确认为健康者,经驱虫、消毒、补注射疫苗后,方可合群饲养。运输前按要求进行检疫,至少检查布病、结核和小反刍兽疫,并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消毒证明。运输车辆使用前后要彻底消毒。避免在气候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运输活羊。夏季应选择夜间或早晚:冬季运输时注意保暖。

3.选育与繁殖 后备种羊应从具有多胎性能的后代中选择,父母、同胞毛色纯正,生长发育快。现场鉴定要求毛色纯正,体格较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背宽,背腰平直,四肢端正结实。公羊雄壮。发育好,腹部不下垂,胸宽开。母羊头清秀,后躯发达,发育良好。参加配种的种公羊必须符合标准,年龄在1.5~6岁,身强力壮,旺盛:母羊应在10月龄以上。采用观察法或试情法进行鉴定,采用本交或人工授精进行配种,本交时每20~25只母羊配备1只公羊,人工授精的每50~80只母羊配备1只公羊。

4.饲草饲料的加工处理及供应精饲料进行粉碎,按照配方混合,玉米等能量饲料占75%左右,饼粕类等蛋白质饲料占20%左右,其他添加剂等占5%左右。青绿玉米秸秆可以制作青贮料,切碎至3~5厘米,控制水分在65%左右,装入青贮窖,压实,密封。花生秆、豆秆、薯秧、玉米秆等采用切短、揉搓等方法处理。放牧型的舍饲期在4个月左右,平均每只羊要储备粗料150千克,全舍饲的羊需要450千克。精料主要用于哺乳母羊、配种期种羊、育肥期肉羊,年消耗量种羊60千克/只、肉羊30千克/只。

5.种草技术 种草时必须考虑牧草品种和土地类型的合理搭配。退耕地和冬闲田种草时。选择产量高、以割青草鲜喂方式利用的一年生或两年生牧草品种,如黑麦草、青贮玉米、墨西哥玉米、高丹草等;果园种草要选择草层高度较低的豆科牧草,既能保水固氮,又不影响果园管理,如白三叶等:疏林地种草时,选择耐践踏、以放牧方式利用的牧草品种,可将禾本科和豆科进行混播,如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等。黑麦草为秋播,冬春季利用:玉米、高丹草春播,夏秋季利用,适合水肥条件好的地方栽培:红三叶和紫花苜蓿适合在中高海拔地区(800米以上)种植,低海拔地区越夏困难。

6.日常管理 按群分类进行饲养。每日的饲料少喂勤添,避免浪费。保证供给充足饮水,水质良好:不饮冰水、污水、死水。不作种用的公羊,应在2月龄时去势。定期对羊进行驱虫、药浴。经常观察羊群健康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用打耳标法对羊进行编号。

种公羊配种淡季日喂混合精料0.2千克,配种旺季日喂0.5千克:以本交方式配种的,公母羊应早晚合群配种、白天分开。空怀母羊保持中等偏上膘情,做好监控,及时配种。妊娠母羊不能养得过肥,管理的重点是保胎,不使羊剧烈运动、拥挤、跌倒。哺乳母羊以提高泌乳量为核心,膘情较差的应补饲。初生羔羊辅助早吃初乳,缺乳者须找保姆羊或采取人工哺乳:冬季注意保温。1~7天时,母仔舍饲;8~15天,母仔就近同牧;16~30天,母羊白天外出放牧,羔羊留在舍内或就近活动,中午母羊回舍哺乳1次:30天后,羔羊可单独组群就近放牧。4月龄前后断奶。育成羊注重补饲,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适时配种。控制母羊配种年龄不早于8月龄、公羊不早于15月龄。

7.快速育肥 根据南方羊肉消费习惯,秋冬季节市场需求最为旺盛,因此应选在秋季进行育肥。把去势公羊和其他淘汰羊组成育肥群,育肥前统一驱虫,育肥期3个月左右,前期以放牧为主,收牧后补草补料,自由饮水,后期缩短放牧时间,及时出栏。如果草场条件不理想,育肥后期就要减少放牧时间,以舍饲为主,进行强度育肥。春羔当年出栏体重约35千克,秋羔次年出栏重45千克左右。

8.疾病防控 羊舍周围环境定期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或撒生石灰消毒。羊舍出入口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每批羊出栏后,要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场区疫期每周消毒1~3次,非疫期每月消毒1次。禁止将场外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养殖区。当发生疑似传染病或附近牧场出现传染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和其他应急措施。按照动物防疫要求做好春秋两季免疫接种,至少应免疫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梭菌病(三联四防疫苗)、布氏杆菌病等;两次免疫接种至少应间隔7天。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每年春秋各驱虫一次,平日根据情况补充或加强。

上一篇:第三种文化:知识跨界和共同意识 下一篇:稻鳖虾鱼生态种养“三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