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病毒性脑炎20例诊断分析

时间:2022-07-27 09:52:49

婴幼儿病毒性脑炎20例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特点, 总结经验, 减少误诊。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婴幼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及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20例, 精神改变(包括嗜睡、烦躁、易激惹)20例, 呕吐8例, 咳嗽2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1例, 病理反射均阴性。17例在本科做腰椎穿刺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3例转上级医院腰穿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经治疗2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20例中夏秋季起病14例。结论 在夏秋季节, 对不明原因发热, 精神改变的婴幼儿, 要考虑到病毒性脑炎的可能, 积极做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明确诊断。

【关键词】 婴幼儿;病毒性脑炎;诊断

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共收治婴幼儿病毒性脑炎31例, 其中20例一度出现误诊误治, 为吸取教训, 减少误诊, 现对20例误诊婴幼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例婴幼儿病毒性脑炎为我院儿科住院患儿, 男14例, 女6例。年龄:8个月~1岁2例, ~2岁4例, ~3岁14例。夏秋季发病14例, 其它季节发病6例。

1. 2 临床表现 发热20例, 精神改变(包括嗜睡、烦躁、易激惹)20例, 呕吐8例, 咳嗽2例, 前囟张力增高2例(本组前囟未闭共5例), 颈项强直1例, 病理反射均阴性。血常规WBC(4~10)×109/L16例, ~15×109/L 4例。

1. 3 误诊情况 误诊为急性胃炎、水电解质紊乱8例, 支气管炎2例, 上呼吸道感染10例。误诊时间1~2天。

2 结果

本组患儿分别按上述误诊疾病治疗1~2天无效, 17例在本科腰穿化验脑脊液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另3例转上级医院腰穿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经治疗20例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本组20例患儿均有发热及精神症状, 腰穿化验脑脊液符合病毒性脑炎改变, 诊疗过程中排除了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 病毒性脑炎诊断可以成立。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 累及脑膜时又称病毒性脑膜脑炎, 由于脑炎病变部位及轻重程度差别很大, 因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 轻者可完全恢复, 重者可致死或致残[1]。在我国肠道病毒脑炎最常见, 与乙型脑炎发病季节一致, 也主要发生在夏秋季[1], 随着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加强, 近年来, 乙型脑炎发病率已显著下降[2]。本组患儿临床表现相对单一, 病情较轻, 均未出现抽搐、昏迷及局限性神经症状及体征, 所有患儿均未出现皮疹、腮腺肿大、口周疱疹等, 故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脑炎可以排除。推测肠道病毒所致病毒性脑炎可能性较大, 因本院条件所限, 未能对患儿进行病毒学检查。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 本组婴幼儿病毒性脑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及精神改变, 颅高压表现不明显,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几乎全为阴性, 这与年长儿及成人病毒性脑炎相比, 极不典型, 这应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次, 婴幼儿尚无语言表达或语言表达能力很差, 不能诉说头痛等不适, 头痛时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 医生对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难以配合。另一误诊原因是医生对婴幼儿病毒性脑炎认识不足, 本组20例误诊患 儿首诊医生当时没有考虑到病毒性脑炎, 按误诊疾病治疗1~2天无效, 用原诊断无法解释病情, 才想到脑炎的可能, 做腰穿很快明确诊断。本组婴幼儿病毒性脑炎误诊率达64.5%(20/31),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 为减少婴幼儿病毒性脑炎误诊, 笔者建议:在夏秋季, 凡遇不明原因发热及精神改变婴幼儿, 应想到病毒性脑炎的可能, 可积极动员家长做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 以明确诊断, 同时应做好鉴别诊断, 需与该病鉴别的疾病有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相关脑炎, 各有其临床特征, 较易识别, 有条件可做病毒学检查确诊。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29.

[2]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63.

作者单位:467100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儿科

上一篇:低位阻塞器在上颌赝复体中的应用 下一篇: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