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写作指导

时间:2022-07-27 09:50:40

探讨小学写作指导

摘 要: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者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要我写”为“我想写”,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习作教学 写作指导

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兴趣、习作素材,缺乏表达的语言,缺乏写作的基本方法和修改的能力等。针对以上问题,我努力在习作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趣“情不动,故辞不发”。

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很陌生,没有情感,没有写作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我带来了小时候和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我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稍停片刻,我接着说:“同学们,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台下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有些许感动,没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学生托腮沉思,满面春风,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二、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十分必要。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纸、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基础。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很丰富,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是变得圆润、丰满。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三、走进生活,观察实践。

过去,一上作文课,有的学生就发愁没得可写,这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写作素材的结果。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等;让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如环保调查,节日礼品的调查,零花钱的使用调查,餐桌食品的调查,等等,这些都是绝好的写作素材。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豁然开朗,深深感到是生活赋予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生活是永远写不完的诗,作不完的画。这时学生的作品便会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例如,我让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全班学生选材达几十种之多,如乱砍滥伐、水资源浪费、大气污染、乱贴小广告、生活垃圾、动物保护等,而且写得内容翔实,既分析了现状,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实践的结果。

四、利用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它有声有色,形象直观,可化静为动。

在作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写作兴趣,在兴趣中促使学生投入观察。在信息时代,短信、QQ、微信、微博,乃至电子杂志、手机作品等,构成了庞大的、极具个性的写作传播空间。鲁迅先生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可见,观察何等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课间的某个活动时,我事前没有通知学生,在学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拍摄下学生活动的几个场面,如:跳绳、打羽毛球、踢毽子、爬杠等,拍的时候有意捕捉学生活动时的细节,如动作、神情、语言及围观者的种种表现。上课时,我先慢放画面,而后放大某个重要的特写镜头,并适时让画面定格,这样的慢放、放大特写、定格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趣味观察;再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便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积极性。这时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热情四射,看完后,要求学生完成习作,很快,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跃然纸上。

写作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能力,它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说它艰巨,是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教无定法”,只要语文教师勇于探索,就能不断开拓和丰富作文教学形式,使学生想象的翅膀更丰满,兴趣更浓厚,使作文教学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

上一篇:情境教学在低年级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