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落实处,情有所安

时间:2022-07-27 08:07:40

【读・美文一】

手握的时光是最真的自己

文/袁恒雷

时光是最厉害的蒙太奇,把你从记忆中一处处场景放置到眼前的生活,无论情愿与否,你都得回来,都要明了,手握的时光是最真的自己。

内心常游离于孤独与执着、彷徨与倔强。曾以为只要肯努力就可以获取想要的一切,曾以为错过的人与事就不可能重来,也曾以为未来是遥不可及的终点。直至走过一些路,遇到一些人,方了悟,那些曾以为,也只不过是曾以为。

身边飞过的进口跑车,望着它撒欢儿的背影,你仍会多看几眼;面前走过一位款款的时髦姑娘,你仍会放慢前行的脚步;擅于烹饪的阿姨置办了几样美味佳肴,你的筷子仍会多伸几次。你不会游离于这个多姿的生活之外,即便知道了,攒一辈子钱也不会买下那辆跑车,不会追上那样的姑娘,可你依然会让自己努力成为山间的清泉,叮咚作响,而不会颓萎于困顿让泉水浑浊。就如你不会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文字是镶嵌在纸页间的音符,而音符是流淌在生命里的血液。这样的滋养是常伴一生的,甘之如饴,不离不弃,让生命变得愈加丰盈。

时常会想远离城市,去山野间放逐身心――大多数人都愿意这样的回归――与星月对话,与露珠对话,与草木对话,与牛羊对话。天上的明月是乡村的眼睛,草间的虫声是夜里的天籁。此时,在一处庭院坐下,把往事倒入杯中,又将明天化作仰天一望。看看你的亲友,你的乡邻,昨天的叔叔成了爷爷,昨天的妹妹成了孩子的母亲。而头上的星月似乎依然是20年前的脸庞,它们才真的叫长生不老。

在和家人通电话的时刻,你会明了自己的生命不单单属于自己,他们每一天都想知道你是否安好;在望着城市霓虹闪烁的时候,虽喜欢于她的繁华,却会不自禁地萌生疏离感,城市不定的体温让你犹疑;在看到大千世界里一出出或悲或喜的事件呈现时,你又会满足于自己的小生活,再一次觉得手握的时光才是最真的自己。

这些是生活教会你的,也是你理解了的生活。你会发现,生命里最美好的东西是你最愿意记住的。你会愿意再做那个会让你温馨回忆的梦,那梦里有你看到过的秀美山水,有你最依恋的家乡,看那青山吻着碧水,渔船在湖面慢慢游弋。你会偶尔梦起小学或中学的校舍、课堂,你爱的姑娘,放过的牛鹅,那些曾经想赶快过去的时光,此刻你只想慢点放。那些泛黄的青春纸页,写满了你记忆的笑与泪,那些书写着祝福与吵架的岁月,与历经千年的古诗一样不朽。

所以,生活的百味仍要一次次去尝。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的惬意,才能够去体会“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的凄然;会有“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的怅惘,亦会有“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的欢悦,会自勉“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又会想将来有一日过“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的日子。

这都是你生命里或长或短跳出的想法,也都是你和生活间互赠的礼物。

(摘自《中国青年》)

【技法借鉴】

时光确实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古人说:“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袁恒雷则认为:手握的时光是最真的自己。文章以轻松的语气,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向我们展示出对真实生活的深刻体验。记忆中那些美好的生活,总是让人留恋,可是,我们不能在“曾以为”中去消磨眼前。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艳羡,可是,我们同样可以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体验生命的丰盈。往事如烟,但总有些东西长生不老,如果我们懂得品味,懂得用生命去感受,便会发现,原来真正的美好就在我们身边。具体分析时,作者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并以大量的引用,表现出深远的生活道理,表达了丰富的生命感悟。丰富的内容,会让我们的思维在理解中延伸。

【读・美文二】

闲是院中的一棵树

文/程 刚

当下盛行休闲。不知这个词源于何时,兴于何地,似乎过去是指某块农田某年某季不种作物。农民谓之“歇地”。如今成了人们工作忙碌之余放松身心的活动。

何谓“闲”?有一解曰:闲,会意字,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喻界限。论语云:“大德不逾闲。”意为大德不能超越界限。不逾矩,方能从心所欲,才识闲的真味。我倒认为闲乃是门里的一棵树。此门非房门,应是院门。房里所植之树,顶多算作盆景,为供人赏玩之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树。院里的树,上可参天,下可扣地;可沐阳光雨露,可承风云雷电;四季变换有所感,虫鸟嬉戏有所应,应算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树罢。对,就是院子里的这棵树,是当世万民神往的“闲”的化身。

院子里的树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旷野之上,山水之间,林林总总,郁郁葱葱的树,皆是小隐,它们争光抢水,你推我搡,欺压缠扶,像人一样形成等级分明而又错综复杂的竞争社会,虽热闹非凡,却不懂“闲”的趣味。只有院子里的树,因为占据有利地形,可以看到屋宇之下,有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两条腿动物出出进进,忙忙碌碌,为了虚无缥缈的叫作“名利”的东西疲于奔命,心力交瘁,直至魂归黄泉。物是人非,只有这树依然青枝绿叶,甚至更加茁壮健硕。在这个院子里,唯一不用奔忙的活物就是这棵树,人的忙映衬出它的闲,因而它最能体味闲的意趣,最能领略闲的高妙,最会享受闲的快乐。

树是懂得“随遇而安”和“生命在于静止”的大哲。它在任何一座院落里,无论院子的主人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平民,都可以萧然自安,蓬勃发展,长成躯干挺拔、枝叶婆娑的“伟丈夫”。不像人,常恨生不逢时,生不逢地,非得励精图治地自我奋斗,以求有朝一日脱离苦海,飞黄腾达。斗转星移,风云流变,院里的树目睹一个个家族的荣辱兴衰,一代代人的生死更迭,却始终等闲视之,岿然不动,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风采,真是气度非凡!树扎根于脚下,无论这方土是肥沃还是贫瘠,它从不嫌弃,总是满怀热情地紧紧拥抱。树以静止的姿态千年不倒,人却在匆忙中倏然而逝。树是终生享受着闲的隐士。

闲与现代人无关,纯粹的现代人没有闲,也不懂闲。闲对于人是水中月,镜中花;是隔帘的美人,梦中的财宝;是理想,是奢望。所谓“休闲”是一些人忙着挣钱的产业。休闲形式的泛滥实际上是物欲的泛滥。闲是不可以去休的。闲是一种生命的姿态,一种生活的哲学,是像树一样参透了生命本质的潇洒。真正悠闲的人自己是不觉得的,他的身影有时是忙碌的,但内心是坦然的,澄明的,纯净的,充盈的。“有闲阶级”并不一定懂闲的意义,因为他们内心充斥着花花世界的万千俗务。他们的闲是空虚、无聊与卑俗的填充物。一个说自己闲得无聊的人内心是惶惑不安的,他一定正忙着找事做呢!“闲人”应是心无机事,胸无块垒的人。君子坦荡荡,真正的闲人在品性上几近于君子,在这个意义上,“闲”应该通“贤”。戚戚的小人即使身在闲云野鹤间,内心也是焦灼的,忐忑的,休闲对他来说只是换了一下空间的忙碌。现代人对闲的向往是忙逼出来的。在世俗中活着就要拼得心力交瘁,赚个盆钵皆满。闲是要付出代价的。那片刻的悠哉是点头哈腰的请假,六亲不认的谢客,铁石心肠的关机。从车水马龙的都市扎入山清水秀的乡村,却发现乡下的犄角旮旯里塞满了城里人,比都市里还熙攘!唉,活着,只有叹气的时候获得了一丝丝的轻松。从实际出发,“闲”是为了更好地去“忙”。所以“休闲”是个很滑稽的词,它体现了人们对“忙”的无奈。

闲是院里的一棵树,没有树的院子显得贫乏而又丑陋。哪怕是破败的泥墙院落,只要有树,就会平添好多生机,生活的节奏就会从容许多。冠如华盖的大树,投下斑驳的日影或月影,树下苍苔盈阶,芳草覆径,鸟鸣上下,生趣顿生。人在树下可小酌,可品茗;可弈棋,可搓麻;可闻丝竹之声,可赏皓月之明;可白话人生,可夜谈鬼故。这是活着的真趣,是繁华落尽后的闲情逸致,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沉淀下来的真自在。可惜现在城市里几乎不存在院落了,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怀念旧都的四合院,因为那里长着蓊郁的树,下面覆着能体现生之乐趣的闲!院里的树以自己洒脱的形态告诉人类身在世俗中,也可以悠然自得,闲庭信步。

没有了院子,就把树植在心中。

【技法借鉴】

休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闲呢?闲不是空虚,不是枯燥,而是像院中的那棵树一样,充满着生命的静美,蕴含着生活的哲学。闲,其实就是潇洒。具体写作时,作者以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忙碌与悠闲的区别,表现出闲适与空虚的不同。一组组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闲人”的生活境界。他们好让人羡慕,他们心无机事,胸无块垒,时时都以一种坦荡荡的心态从事着自己能够体验到快乐的事情,刻刻都在美滋滋地享受着自己能够品味到的悠然的生活。他们在品性上得到了最好的修炼,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拥有了君子之风度。现代人,尤其是整天忙碌于功名利禄而尚不知悟的现代人,与那棵站在我们身边的树比起来,我们怎能不自惭形秽呢?

上一篇:人民币维稳应对新兴经济体贬值潮 下一篇:写景要抓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