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群体境外旅游与个人消费贷款

时间:2022-07-27 07:29:50

学生群体境外旅游与个人消费贷款

[摘 要]当前境内旅游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但对于欧美、日韩等国家旅游所需的旅行社高额的押金或办理签证所需的资产证明让众多大学生望而却步。为了让旅游市场更为繁荣,也让大学生实现境外旅游的愿望,有关押金或资产证明的解决方法是必须也是首要要解决的。本人认为依靠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完善,加强银行与高校和旅行社的联系是必要的。

[关键词]学生旅游 境外旅游 人消费贷款

一、学生群体的旅游现状

(1)学生旅游方兴未艾。

旅游市场细分的深化使得旅游市场的开发越来越细,境外旅游成为深深吸引学生的一个旅游项目。在户外以旅游方式体现的实践活动(冬、夏令营)正在成为书本教育不可缺少的辅助教育方式,而学生拥有的固定假期——“寒假”和“暑假”以及黄金周“十一”更为促成其旅游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条件。因此学生占旅游者的人数比例迅速增长。

据不久以前国外一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世界各旅游目的地,大学生旅游者占全体旅游者的比例为:美洲32.9%,非洲26%,亚洲28.7%,大洋州28%。就中国而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的文化差异比较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学生人数众多,总人数达到2.16亿人,出游人均每天花费约77.5元,按10%的学生出游计算,出游的人数为2165.54万人,那么我国大学生在旅游上的花费一年总计可达92.2亿元,这无疑是个庞大的极具诱惑力且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市场。

(2)学生的国际旅游观念。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观念促使高校学生们选择旅游作为扩大交际、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都认为旅游是一项极好的文化娱乐项目,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增长学识,结交朋友,陶冶情操。根据调查问卷中让学生选择最心仪的旅游景点,其中将旅游区分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区、民族风情区、城市旅游区、国外旅游区。结果如图所示,更令学生心仪的是国外旅游区。一方面,无论是国外的人文风情还是风景文化,都对国内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单就书本上的描述而言,学生更愿意实地探究国外的知识,以便于书本进行对照,扩展眼界。综上都可以看出,当今高校学生对国际旅游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3)学生境外旅游心切,欲游无门。

学生有着普遍的出游愿望。但是学生境外旅游市场却被各家旅行社忽视,且高额的境外旅游押金和严格的签证制度,大大缩减了学生旅游的现实机会。无论是家庭支持还是自己赚取游费,都无法轻易跨越境外旅游的押金制度或是自助游严格的签证制度。正式由于出行难,使目前的学生出游的现实机会呈现出距离衰减规律:省内游人数最多,国内其次,反而最吸引学生的海外游人数最少。为了扩展学生境外旅游的现实机会,必须及时解决旅行社所提出的提交保证金的制度。

二.商业银行的个人旅游消费贷款的局限

自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银行业开展了多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然而目前我国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银行却不多。即使有些银行开办了这一业务,也是发展得极其缓慢。据了解,较早推出旅游贷款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已经不提供单独的旅游贷款服务,将旅游贷款与其他一些品种贷款一并归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此外,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叫停了包括旅游贷款业务在内的5类个人贷款业务。究其主要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1)就旅游消费贷款主体而言,一方面传统的消费观念限制了旅游信贷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驱使着他们利用资金去买更多的必需品而非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收支于其的不确定也增加了旅游信贷的障碍,国内各种保险制度、福利制度的不完善,人们对未来的收入与支出存在不确定性,这些都导致银行个人旅游贷款业务的萎靡。

(2)就旅游消费贷款的提供者而言,由于利益驱动乏力,商业银行获利不明显使其更青睐于利益最大化的贷款项目,从而忽视旅游贷款业务。再加之申请个人信贷的过程繁杂,又是授信方,承担着较大的风险与责任,这种模式制约着消费者的信贷热情。另外,现今的消费贷款环境并不完善,信用机制不健全,银行就算占有大量闲置资金也不敢轻易借贷,必须通过有一定分量的担保和严格的审批制度才能发放。

三.学生群体旅游消费贷款的市场潜力

(1)学生群体的旅行热情带来信贷市场

学生群体是旅游的主力军,对外面的世界都有着极大的渴求知识的欲望,他们有充沛的时间和饱满的精力去满足自身旅游的需求,这不仅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唯一限制出游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而信贷市场的出现为学生群体提供了国际旅游的可能,同时也给信贷业务带来巨大的市场。

(2)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信用度高

银行信贷业务繁琐的申请程序和严格担保制度的原因,是减少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学生群体受过高等教育,且自身有着较高的约束力,日后的就业机会较大,具有很高的还款能力。再则旅行社押金制度仅作为保证金,在旅行结束后全数返还,因此,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更加降低,所以银行可以且应当将目光定向学生群体。

(3)学生进行消费信贷,可以起到宣传模范作用

首先,是由于学生群体众多,且思想开放、交友广泛,能够很好的宣传银行的消费信贷的优势特征,为银行争取更多的客户,提高银行的收益。另外,学生的高素质、高信用的还款行为能够起着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消费群体诚信借贷,按时还款,减少银行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针对学生群体的旅游消费信贷政策的调整

(1)放宽旅游消费贷款主体的限制

由于学生并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其所能提供的担保并不充分。所以,对于没有申请助学贷款或有其他大型债务的学生,可以相对降低申请条件,只要能提供对其有约束力的证明如完善的个人档案或学籍档案,无需严格的担保制度。在还款时,可以实行一次性还清或分期付款等多种方式。由于旅游保证金属于押金,一般可以一次性还清,学生只需支付一定金额的利息即可。

(2)简化旅游消费贷款的申请程序

银行应扩大营业服务网点,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健全信贷产品质量保障机制。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信贷手续,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旅游消费信贷手续方便。目前,银行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信用卡消费。信用卡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多次透支,不受时间、地点、支付对象的限制,具有“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特点是其他信用方式不可替代的。

(3)建立与高校联合的消费信贷体系

由于信贷主体是在校学生,为了节约成本,简化程序,银行可以与各个高校建立商业联系,对贷款的条件、要求、程序、合同的填写等进行培训,统一进行讲解、说明和咨询,需要学校、银行盖章统一办理,变繁杂的手续为简单。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消费信贷优势,并最终成为银行的消费客户,为银行争取利润,同时也可以给学校带来收益,实现银行、高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4)建立与旅行社联合的旅游消费信贷体系

大多数学生出游都会选择跟团出游,这就使旅行社也成为借贷参与人。正是由于旅行社所提出的出境旅游的押金制度,使有旅游经费却无保证金的学生“出不了门”。因此,银行可以和旅行社进行交涉协议,与学生群体形成三方交易人。而宽松的信贷制度可以为旅行社带去更多的潜在客户。所以,银行提供押金,从学生和旅行社处赚取商业利息;学生提供有约束性的证明获得银行的借贷押金,并将此交予旅行社,从而实现旅行目的;而旅行社也能更好的实现商业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丽梅、保继刚 大学生旅行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 2000年11卷第4期

[2] 张捷、周寅康等 旅游地理结构与旅游地持续发展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32(地学专辑)146-151

[3] 霍力,杜文广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商业研究 1997(3)47-48

[4] 孙从海 消费信用理论研究与经验考察[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5] 作者简介: 白雪,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0912国贸专业学生。本文由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基金资助。

上一篇:基于实践课程软件技术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校后勤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