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钱力”爆发

时间:2022-07-27 07:25:43

大叔有“三宝”,眼神、胡碴儿、易推倒。吴秀波还多了一样,眉心藏痣。卦象上说,此相乃大富大贵的象征,如果赶考,可中三甲;做官,可位列三公;家道兴隆,万贯家财。

显然,卦象只给出了结果,却没告诉他成功的具体时间。结果,毕业后折腾了20多年才成为今天的“最美大叔”。

16岁入行,吴秀波在铁路文工团当演员,每个月几十块钱工资。之后爱上了摇滚,做了几年驻唱歌手,是国内第一批歌厅“老炮”,结果因为经常走穴丢了铁饭碗。为了赚钱,吴秀波开过7家餐厅,做过酒吧、美容院、服装店、电器行,给刘蓓拎过包儿……

“我当过愤青,当过自以为是的艺术人,当过特屌的演员,当过很多莫名其妙的人。”

40岁时,吴秀波才当上了电视剧男一号,并凭借主演《黎明之前》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与最受观众喜爱男演员两项大奖。虽属“大器晚成”,但丰富的阅历也造就了他谈吐深刻、实力和偶像兼具的形象,以及如日中天的事业格局。

“男神”“最美大叔”“萌叔”“我酥”(谐音“我叔”,意为“麻酥酥”)等昵称,除了表达了“波蜜”们对他的喜爱,也为他带来了表演之外的收入:出场费40万元,代言费450万元两年。2012年,吴秀波更是以3190万元的年收入荣登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47名,“钱力”和前途大爆发。

曾经只喜欢赚快钱

吴秀波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个人什么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这一辈子没有任何的成就,尤其是一个男人”。但让他唏嘘的是,自己的人生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却是做很多事都无成。

他是演艺圈中最早的“官二代”,1968年9月5日出生在北京外交部大院,父亲是外交官,还有个年长4岁非常会念书的同父异母哥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常年在瑞士工作,去世之前只称赞过我一次。”吴秀波和很多大院子弟一样,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严厉父亲和模范哥哥的光环之下。1988年,吴秀波和傅彪一起来到铁路文工团,团长刘锡田特别喜欢吴秀波的蔫淘,学员班里11个小品,吴秀波参演了7个,他当时表演的段子《近视眼外传》破天荒地演了300场。刚进团时,吴秀波的工资是27.5元,一年半之后变成了70元。“第一次涨工资时,我请我妈去吃了顿烤鸭。”

当时的吴秀波对表演并没有多少热爱,反而对赚快钱非常着迷,“20多年前,我觉得这个行业挺虚伪的,那时候所有的角色说的都是一样的话,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的。正是因为我真实,所以我不明白我在那里能有什么快乐,除了挣钱以外。”通过同学介绍,吴秀波开始经常去夜总会走穴,每月收入6000元,顿顿请发小吃饭。因为私活儿太多,在团里没少写检讨,吴秀波也感觉自己不适合“体制内”生活,1995年,他主动提出了辞职,从一个部级单位的正式工彻底变成无业游民。

那一年,吴秀波成为一个驻唱歌手,成天跟峦树等一帮地下摇滚乐手在一起,“马龙·白兰度到最后也是一具枯骨,梦露再漂亮也就剩一张照片。这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经和上帝签好了合同的。”他认为上帝是天秤座,纵使处女座觉得自己再聪明也没用。

1995年到2002年,吴秀波换了很多工作,并且跨度都很大。用他自己的话说,什么赚钱他干什么。

服装批发干过两年,“去石狮倒腾皮鞋,当时北京一双卖30多元,我和一哥们儿批的是7元一双。在东四摆个地摊卖了不少,直到下雨天,有买主找回来才发现这些皮鞋是纸做的”。

最疯狂的是,吴秀波曾在两年时间里开了7个餐馆:火锅店、水煮鱼……投入30多万元,“谈不上做大赚钱,至少自己和朋友的吃喝不愁。如果能做得像俏江南,你们一定在电视上见不着我了,没准儿我现在也是‘京城四少’了”。好在这些饭店的地点都不错,最后被他打包一卖,还赚了些钱。

饭店关门之后,吴秀波开始经营美容院,“当时资金有限,请不起人。那时候突然流行美甲,我自己就学了美甲。我画得并不是太好,我觉得来找我的客人都是在照顾我。”

在资深闺蜜刘蓓眼里,当年的吴秀波永远是一个状态:吊儿郎当。“赚到钱请我们去吃披萨,再见面时,口袋里就穷得响叮当了。”

“那个时候活得很当下,有点及时行乐的意思。没太多需求,没太多想法,没女友逼着结婚,大家都没车,顶多买个BB机。”

吴秀波在北京望京经营过一家酒吧,当时非常出名,来玩的基本上都是圈中人,歌手、乐队居多,常客里甚至有天后王菲,当时王菲还没嫁给李亚鹏。

喜欢折腾的吴秀波还倒腾过电器和炒过外汇,小有收入,但都不长久。经过这一番折腾,那个文工团里蔫淘的少年,已经变成了大叔。

牛指“崔健”

歌手吴秀波是他自己最留恋的一段生活,他一直幻想抱着吉他出没于各个酒吧,到老了,有一天醉死在从一个酒吧到另一个酒吧的路上。

早期唱歌厅的满文军、韩磊、黄格选和吴秀波,并称中国驻唱史上第一批“老炮”。吴秀波唱歌厅那会儿,周迅还没北上,黄觉还是他的伴舞。因为条件好,吴秀波曾被谷建芬看中,选入她办的第二期学员班打算好好培养,名义上也算毛阿敏的师弟。可惜吴秀波只满足于走穴赚钱,很快30岁,一起唱歌的人慢慢都上了电视,衣锦还乡,他还是那个“老炮”。当然也有唱片公司看中吴秀波,但他过得太舒服了,一个月1万多块钱,衣服都是香港货,他不愿意重新回到有束缚的生活。

与所有流浪歌手一样,他四处走穴,也尝试在外地开歌厅。“那是一个非常快乐而单纯的年代,那个时候女孩喜欢一个男孩不会因为你有多少钱,只因你穿了一件白衬衫。”吴秀波迄今仍然忘不了那段浪子般的生活,“我如果后来还能维持那时候的生活状态,绝不会做演员”,但30岁的吴秀波已经没脸再去歌厅混了。

2000年,吴秀波用挣的钱出了一张唱片《爱之战》,当时的乐坛就有“潜规则”了:想要出名,就得自己掏钱到处去打榜。“我当时资金有限,有人劝我,别做专辑了,就出一首歌,然后用剩下的钱去打榜,这样一来这首歌很快就会火,我也会跟着火。但我觉得那样做特没劲,我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专辑里去了,没花一分钱去打榜。”

吴秀波希望这张专辑能给自己的青春、给以前的爱情和未来的孩子留个纪念。他词曲全包,谱了10首歌,请来国内顶尖的乐手。北京音像出版社答应给他一盘磁带5毛钱的提成,发行到10万盘他能拿到5万元钱。京文总经理许钟民很偶然听到了他的带子,出了11万元买下版权,当时崔健才卖了12万元,吴秀波觉得自己非常牛。

为了生存回归表演

吴秀波自己说是钱把他逼回到银幕上,“恰巧我三十郎当岁,再不蹦就意味着我儿子饿死的时候,赶上了这个工作。我仅仅是蹦过了工作线和贫困线而已,我没有觉得有可值得标榜的。”

30岁的驻唱歌手吴秀波逐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连养活自己都快做不到了。朋友们知道他的窘况,私交甚好的刘蓓前夫张健请他去做配乐,一次能挣个五六千元。

“当时如果没有刘蓓,我离饿死真的只差一步。而且我一定会把自己饿死,因为我有羞耻心,绝不会去找比我混得好的朋友,而恰恰她是一个比我混得太好的朋友。”刘蓓请他做了自己的经纪人。以他的个性,一个合同也谈不下来,所以每个合同都是刘蓓谈好了他去签约,回来刘蓓就分他20%的佣金。捣鼓了两年,刘蓓意识到吴秀波真的穷途末路了,当时他第一个儿子即将出世,作为男人得养家糊口,刘蓓就催吴秀波赶紧减肥拍戏。

刘蓓前夫张健找到吴秀波,说:“我捧你吧,弟弟,你现在过得不好,我为你拍部电视剧。”那部戏叫《立案侦查》,吴秀波演男一号,陶虹、牛莉、伍宇娟、冯远征、尤勇、傅彪、刘蓓等大腕演坏蛋捧他。张健给了他一集5000元的价格,是当时腕儿的片酬。

这部戏让吴秀波挣了8万元钱,他没有出名,不过学会了做监制。第二部戏《非常道》里,吴秀波只串演了个反一号“吕天卓”,却承包了所有监制的活儿。剧组超支60万元,在没有钱写后8集剧本的情况下,他找了两个打字员,一周没睡觉,口述补齐剧本。

“那是我一生中斗志最强的时候,一种证明自己的欲望,一个我真正拥有了表达权利的自信。” 关机前,《非常道》就卖掉了。公司接到无数电话,要找“吕天卓”,十几年前,被铁路文工团辞退的吴秀波,重新回到了演员这个行业。做外交官的爸爸看了他的表演,说:“这个戏你演得不错。”

初回演员行当的那几年,吴秀波没有想过能不能红,他想做的只有两点:有戏演,有钱拿,靠演戏养家糊口。“头几年像挤公交车,唯一的想法就是千万别把我挤下去。你让什么什么。如果有超过一个星期在家里待着,我就会非常非常恐惧,演员的失业是随时随地的。下个月签不到合同,下几个月就失业。对一个成名的演员来讲没关系,但对一个无名演员,你可能就此失业一辈子。”

三四年前最享受表演

截至2013年4月14日晚,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票房已经超过了4.7亿元,打破了《非诚勿扰2》所创下的国产爱情片票房纪录,成为内地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爱情影片。

从乏人问津到当红大叔,吴秀波自觉心态上没什么变化,“但状态上稍微变了点儿,比过去‘懒’了些。其实,这跟红与不红没多大关系,也许是之前拍戏太多的缘故吧,现在将整个工作节奏稍微放慢了点儿”。

吴秀波说他最享受表演的时段是三四年前。知名度没现在那么高,但在行内已有好口碑,一年有20~30个剧本任挑,正反派随意,允许他自己改台词,“给我的片酬足以让我衣食无忧,我终于开始觉得,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现在电视和电影两边走,吴秀波并没有刻意地选择什么,但拍得多了感觉自然会不一样,“拍电视剧的钱比较多,现在电视和电影剧本找我的比例都差不多。我不是一个特别好或者特别坏的人,在不用担忧生活的基础上,我还是希望多创作点喜欢的作品。我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懂得如何演戏,以前我演十个角色,十个角色都是演的我自己,表达我自己,如今我才懂得要学会尊重角色,尽量贴近角色,共成一体,作为一个演员想要比角色好看都是不对的,如果要演一个要饭的,那就得是要饭的形象。我希望可以和更多喜欢看我片子的人进行不需要语言解释的交流,这是我特别渴望的。”

应付各种场面其实对吴秀波并不难,难的是主办方、媒体、记者都不受冷待,又不会给人八面玲珑的感觉。而且吴秀波时不时会冒出很多名言警句一般的金句,因此也被称为“哲学吴”或是“哲学波”。对此他的解释是自己没有刻意哲理,“只是人跟人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很简单很老实地回答问题人家偏偏不信。比如你来问我喜欢拍电视剧还是电影,我说我喜欢电视剧,因为拍电视剧赚钱多。但别人不信啊,我只好继续说继续绕,绕到你忘记你的不信,绕到你相信为止。结果就变成了大家觉得我说话有哲理,其实真没有”。

如今,人气如此之旺的吴秀波却已经想好了“退路”,筹备办公司。“我不是居安思危,也不是悲观主义者。我感受不到太多的不如意或不快乐,只是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儿,也许演上三五年就转行了。做点幕后工作,挑点好剧本,自己投资,合适的话自己演,这样话语权更大。”

如果说演员这份职业像是在爬山,吴秀波现在几乎处在山峰之巅,他面临的是超越自我的问题,“当我不能再超越自己的时候就会考虑,我就要去新的地儿,我不想守城,我要去旅游”。

上一篇:克雷格·吉菲:中国制造业未来5年仍然领袖群伦 下一篇:消除歧视,要从允许歧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