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27 04:55:32

四川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 要]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本文将根据1978年-2010年统计数据,具体分析四川省产业结构现状,并将其与全国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分析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进而对其产业结构调整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 现状 十二五规划 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其具有三大特性:层次性、相关性、相对性。层次性是指产业结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层次,而且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由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渐进的发展过程;相关性的含义是在产业结构各要素之间,结构之间,要素与结构之间的连锁和反馈作用;相对性指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而不是静态的发展过程。

产业结构的划分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本文主要介绍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一、全国、四川省产业结构现状

与全国相比,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如下:第一产业结构急速下降,由1978年的44.5%降至2010年的14.7%,降幅近30%,下降幅度非常大;第二产业稳步上升,至2010年底,其比重达到50.7%,占四川省GDP总值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呈现“先涨后降”的变化态势,其由1978年的20.0%上涨至2003年的41.1%,之后其开始回落,至2010年其降至34.6%。从整体变化上看,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一减、二增、三增”的态势。

通过上图分别比较全国与四川省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情况,可以发现,与全国相比,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还有一定差距。根据1978-2010年的统计数据,四川省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要高出全国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的差距有所缩小;而第三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有扩大的趋势,1978年-2001年其比重差距逐渐缩小,2001年底该比重与全国水平一致,为40.5%,2001年-2010年该比重与全国差距开始夸大,到2010年落后差距扩大到了8.4个百分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四川省为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未来五年对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优化目标,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2:50.8:39。2010年底四川省产业结构为14.7:50.7:34.6,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第一产业比例应从14%降至10.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应分别增至50.8%、39%。

经上述分析得知,与全国产业结构平均水平、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相比,目前四川省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略高于全国水平,且与目标比重相差不大,第三产业比重有所偏低。因而四川省应适当降低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保持第二产业的投资情况,进一步加大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达到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二、政策建议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其可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第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四川省省科技和产业基础,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尽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我省重要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第二,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做强存量和做大增量并重,提高技术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为重点,加强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积极发展生活业,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第四,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安民、严小龙、张睿.四川产业现状及产业结构模式选择[J].财经科学.1988(05)

[2]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四川日报.2011.01.28

[3]杨爱民.四川产业结构现状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0(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 下一篇:以用户中心设计为基础的网络旅游预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