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7-27 04:27:56

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有效提问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纵观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常见问题,要做到有效提问的四条策略:精心备问题;合理选择问答方式;恰当把握提问时机;及时真诚恰当评价。

关键词:有效教学 有效提问 化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55-01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新一轮新课改的热点,而课堂提问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实现有效互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效率的高低,大多可从教师所提问题的性质和方法核查而知,所以有效的提问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给学生更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高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师而言,有效提问能够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和深入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体系的漏洞和缺陷,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调整教学方法和进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在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提问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 精心备问题,使问题“少”而“精”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重点,或导致低水平的认知问题较多。在有些化学课堂中存在着提问过于频繁,数量过多,问题思维含量低、质量不高等等不尽人意的地方。事实上,少量的、经过精心组织和陈述的问题比一大堆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反思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备课时需精心设计问题,备问题时应包含这些要素:①凸显教学重点;②语言表述准确、清晰、简练;③有一定思维含量,体现思维探究;④切合学生实际,难易适中;⑤尽量形成系列问题,以优化教学结构。

例如:在氢能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就设计了如下系列问题:(1)回忆已学知识,你有哪些方法制得氢气?(2)从原料来源角度分析,以上获得氢气的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在生产、生活中更有发展前景?为什么?(3)目前氢能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氢能的推广遇到了什么问题?(信息:电解得到1Kg的氢气需耗电能约8.64×108 J,氢气的热值为1.43×108 J/Kg,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爆炸且沸点低、难液化的气体)4、针对以上氢能的推广难问题,请你大胆设想,如何解决?这样问题层层推进,不仅使教学有序、流畅,也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既巩固已有知识,又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合理选择问答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纵观现在课堂,问答方式有如下几种:提问后让学生齐答;提问后叫举手者回答;提问后叫未举手者回答;讨论后汇报;自问自答;先点人名后提问。教师问答方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参与度,当教师提问的对象只针对少数目标学生时,其他学生就沦为陪衬人员。

合适的问答方式是使所有的学生成为目标学生,提问时,应当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定时间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都能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准备回答,还能更好地对答问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可使用讨论后汇报,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而提问后学生齐答,虽可显热闹的课堂气氛,但掩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且使部分学生“滥竽充数”,这种问答方式应慎选。先点人名,再提问,往往会造成一个惊慌,大家松弛的局面,此种方式不可取。

教师提问,需有一定的侯答时间,让学生对问题有充分的思考,等待时间要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已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确实有耐心将侯答时间延长到3秒至5秒或更长的时间,将会观察到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有更多参与。”

3 恰当把握提问时机,激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认为,提问应“适时”,要“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或者错失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阻塞”,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甚至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注意抓住教学中的有利时机,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欲愤欲悱之时,适时点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发学生认知的突破。

例如:在稀盐酸除铁锈这段教学中,等学生汇报生锈的铁钉与稀盐酸反应现象“有气泡出现”后,提问:为什么会产生气泡?由此用酸溶液除锈时你有什么启示?抓住教学过程中的这个契机,随机应变,用积极的问题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及时、真诚、恰当评价,以激励学生,促学生反思和努力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些情况:教师提问后对一声不吭者,漠然对之;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对回答得不完整者或非标准答案时,不置可否,就迫不及待地请其他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殊不知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营造和谐课堂,也会丢失很多教学契机。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知道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并促使他们去提供正确、完整的或者在预期认知水平上的答案。对于不正确、不完整,或者不恰当的回答,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并以适当的方法进一步的探询,或对问题进行重新导向。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弃任何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可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

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堂课中“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表扬性的评价到了滥用的地步。这种评价无真实性和真诚性,更无思维、智慧的启迪价值。在提问中我们应以积极的评价为主,但也要审慎地使用表扬。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在于判对错优劣,而是帮助学生反思正确答案的路径或错误答案的原因,让学生明确在何等程度上或什么方向上继续努力。

教师要做到课堂有效提问的常态化,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更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只有这样,课堂的有效提问才会成为常态化,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Dantonio M)等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杨玉琴,王祖浩.化学有效提问的系统研究[J].化学教育,2011(12).

上一篇:谈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浅谈生物课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