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影片首映仪式延伸《影视广告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

时间:2022-07-27 03:00:20

试论以影片首映仪式延伸《影视广告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

影片首映仪式是为影片第一次放映举行的仪式,主要是庆祝、宣传、播放片花,让参礼者看到一些精彩片段甚至是整部电影,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去电影院买票看电影。首映礼通常会邀请主要演员助阵以提高该戏剧知名度。如美国的商业大片,经常会在电影放映之前开一场电影首映式。在首映式中,电影的主要演员一般都会表演节目、与观众进行问答和游戏互动。在首映仪式期间,媒体记者可以近距离采访明星。在仪式结束后,一般会播放电影。

一部影片杀青,完成拍摄和剪辑工作。走到这一步,其实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制片方要组织导演、主演等制作团队的核心成员,甚至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参与进来,一同完成影片的宣传工作。以前,我们讲“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现在每年出品很多优秀的影视剧,要取得票房的好成绩,就要在众多的上映影视剧中杀出一条血路,吸引观众的眼球。

学生进过学习影视广告的相关理论知识,将其应用到课堂的实践创作当中。经过分组、策划、拍摄和后期剪辑完成了本组的影视广告作品。这是目前大部分影视创作课程的课程安排。这样只注重学生的创作,轻视了对于学生自我展示和自我包装的训练。

近年,随着高校扩招、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的诸多原因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招聘会上,在众多的求职者中,毕业生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应聘成功呢?怎样更好地在很短的面试中展示自己?这都对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完成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就是作业的终点和最终目标。可见,这一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是这样一个过程:传播者将讯息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受传者再将反馈反向传播给传播者,传播者可以根据受传者的反馈对后续传播进行调整。大众传播过程是双向的、完整的。

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反馈传播者后续传播

学生将产品信息和自己的感悟制作成作为影视广告,这是传播者将讯息进行加工。最终完成的影视广告作品就是传播过程中的讯息。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进行到这一步,讯息并未完成传递。学生只是处于一个“孤芳自赏”的程度。学生的影视广告作品未通过媒介进行大众传播,他们更无法获知自己的作品公映后,观众有怎样的观感。

首映仪式正是给学生一个平台,将自己的影视广告作品通过首映仪式、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泛传播。通过宣传让自己的作品获得较多的观众。同时,更能够获取更多观众的反馈,便于学生进行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和模仿创作相结合。通过讲解影视广告基本常识,让学生对于影视广告的基本特点有广泛和理性的认识。再观摩优秀的影视广告作品、影视剧作品、广播节目作品,深层次挖掘影视艺术的巨大宝藏。学生通过分组、集中创意、制作拍摄脚本、前期拍摄、后期剪辑等环节完成了影视广告作品,进入作品首映仪式的策划和实施阶段。

通过实践教学,作者摸索出简单的首映仪式设计流程包括:首映仪式策划阶段、首映仪式宣传阶段、首映仪式活动举办、观众意见搜集和整理阶段、效果评估阶段。

效果评估采取以外部评估为主,内部评估为辅的形式进行评估。

外部评估是,通过首映仪式将学生的影视广告作品公开放映后,收集来观众和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反馈和评价,以观众与行业标准来对影视广告作品进行市场价值的评估。外部评估使广告作品评价更具客观性与商业性,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广告行业评估规范,无疑成为项目效果评估的主要形式。

内部评估则是,整理和分析从各渠道收集到的对影视广告作品的评价与打分,形成内部自评、互评的检验,作为项目效果改进的辅助评估形式。

每一名学生就像一部优秀的影片,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将自己更好地推介出去,成了每个高校毕业生应该具有的应聘能力,同时也是他们走入社会后应该具备的职场生存能力。在校期间,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将这方面的训练增加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上一篇: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物理课堂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应该培养的几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