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 一人一世界

时间:2022-07-27 01:51:35

陈坤 一人一世界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越是投入表演,越是远离原来的自己,

用另外一个人的五感来体会完全不同的烦恼。

表演这件事,某种角度上是一种仪式,让一个人有机会在不同的相之间行走。

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当他对一种角色感觉虚假的时候,

他还将注定行走进另外一个虚假。不停往复。

习惯的陈坤,不是我们要说的陈坤。真的!

演员陈坤,是一个代号,这个人,用他的修为把这个代号丰富的很好,以至于很多人只看到了代号本身。而我所讲的,其实不算新的发现;只是很巧,那天,在摄影师和化妆都准备好了的时候,这个陈坤和我,居然聊嗨了。言语间花火迸放,才觉得原来从不认识他。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每个人都能给你以感悟,这其实正是佛教的来源,不能启发和传递的感悟是没有意义的。陈坤说他要想办法给一些人正面的力量。这是一种信徒的本能。当他通过突破和框架这样的字眼来表达他的事业的时候,你会发觉,他所做的其实更像是在进行一种修行。

演员的好处在于,他的所有相,都会有被解读的时候,一千个人的眼里会有一千个陈坤,这句话不是谁都能拿来用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其实更需要一种相对复杂的形式来了解他。陈坤说,有人记住了你,你就不会死,你会活在他的灵魂里。这个世界,注定有千万个被了解和记住的陈坤奔赴永生。

但是,正像陈坤在他《突然就走到了》里所引用的那句话,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非山,看水非水——当你觉得似乎了解他,却会在一转念间变得茫然。不是因为他的复杂,而是因为他的神秘,神秘也是一种佛性。这一点,他的粉丝一致认同。

看一个人的神秘,要看他的眼睛,“七少爷”的眼睛中有一种神秘的桀骜不驯,“雨化田”的眼睛中有一种神秘的骄傲和强大,而那些,其实都是陈坤本身。你可以说他那是表演,但你如何确定那不是他另外的自己,他的相?

在佛的眼中,演员和普罗大众其实是有区别的。

人们总会有自觉感悟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不确定自己所做的事和所处环境的真实,我们会烦恼,会怀疑。这烦恼和怀疑其实才是感悟的前提,陈坤说,对他帮助最大的一句话是“烦恼即菩提”。在对真假的自觉反省中,我们会比演员感受的更加直接和清晰。像陈坤这样的演员,当他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他会试图进入这个角色,那种不停的暗示有时候会把一个人彻底撕裂,裂变出另外一个陌生的个体。越是投入表演,越是远离原来的自己,用另外一个人的五感来体会完全不同的烦恼。表演这件事,某种角度上是一种仪式,让一个人有机会在不同的相之间行走。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当他对一种角色感觉虚假的时候,他还将注定行走进另外一个虚假。不停往复。

当然,这种轮回的结果往往是迷惘。就像陈坤在刚成名之后几年所经历的,这种迷惘常会把人击碎,让一个人站在窗前就发现死亡的线索。而如果这个人还没有被击碎,那么他一方面会比普通人更加觉醒,另一方面,他会比普通人更加坚硬。正像陈坤自己说的,现在,他其实更像一颗石头。

陈坤说:

我7岁的时候,外公去世,死亡让我产生了无限的恐惧。我十几天没有说话,而我解决烦恼的方式,是自己欺骗自己,幻想自己有一天找到不老之药。这件事后,我刨出一个论点:我们害怕烦恼,但是烦恼就是“菩提”,只要你跨越过去,你就是一种证悟。关于死亡,七八岁我假想,十几岁我逃避,三十几岁我接受,同样一个命题,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解决方式。

最后我发现这其实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你害怕死亡,才会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如果能活到200岁,你就不再会这样珍惜。

回到人这个本质,我是不是干净的,我认不认可自己?这是宗教给我的最大修养,从心出发,不是为做而做,信仰的支点让我从演员回到做人的本身,快乐感截然不同,所以我有自己快乐的方式,这种方式建立在我的信仰支点上。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陈坤是这样一个人:信佛,富有,英俊,略显忧郁而敏感,在所有认识他的人中都拥有上佳的口碑,无一例外。他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有两个弟弟,把亲情看的极重,一度把给妈妈和弟弟买房子当作生活目标。最近的他,才真正开始创业,建立自己的公司,策划的第一个项目是不挣钱的心灵建设项目。如果这个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你是不是会很感兴趣?愿意了解他,接触他,和他成为朋友?这个人其实不是演员陈坤,而是几个叫做陈坤的人中的其中一种。

演员陈坤说,他特别喜欢金刚经中的那句“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我们找来和他有关联的人,借此拿掉他的“所住”,重新触摸他更希望被别人了解的清静心。

通过努力,我们最后在西土城路4号院附近找到了一个特别爱吃的叫做陈坤的少年。这个少年那时在北京上大学,家境很差,学校离家一千多公里。考上大学的第一件事是为学费发愁。

他在学校里有一个很珍贵的朋友,姓许。少年陈坤晚上去夜总会唱歌挣补贴,夜晚熬夜,早上早起,白天上课,经常没有精神。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许同学从东北老家回来,很不经意地走到他身边,扔给他一个袋子,“坤,给你的!我爸爸说这个好,我拿过来给你。”他打开一看,是一支人参。少年陈坤这样说:“我平时都没怎么跟许说话,在学校也不怎么来往的。他给了我人参。他对我的关心,他的有心,我一辈子都会记得的。”

他对一个姓黄的同学的印象是这样的:“对我特别好,他家在青岛,他每次回去都会带一些虾干回来,给我整整一大包。他说 ‘你吃这个,这个好。’”

他对女班长的评价也是关于吃:“她很照顾我。有一次我们拿班费去超市买东西,我盯着一个东西看,想买又舍不得。要知道班费是不可以给个人买东西的,但是她帮我买了,报在班级的账里,塞给我说:‘拿回去吃吧。’”

……太多了,他记住关于吃的,可以记得清所有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背后他自己的动情。吃,成了他的人生关键词,最起码在他上大学的那段日子中没有变过。以至于一个大导演到他们班选角的时候,他居然在朋友家蹭面吃。

上一篇:微软VS苹果 系统升级平分天下 下一篇:王秋杨 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