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27 01:41:57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更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自主形成和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性;有效性

当今社会,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小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教师、教育管理层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及认同。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教学的宗旨都是“教书育人”,课本内容是固定的,但学生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始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下降。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就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真正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1.充分鼓励每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发展

以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和个人能力发展为本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应该从鼓励学生、认可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切入点,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在数学课堂上,创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与老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对“图形与变换”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学模型,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行图形变换比赛,通过动手操作、变换图形来分析、总结相关的图形共性和规律,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使枯燥乏味的图形课变成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学习进步的实践活动课。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简单的图形变换的规则,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如果教师只是盲目、一味地按照客观的教学任务来施教,学生面对过多的新知识会很难领悟、消化,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课前提问和基础的课后习题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此为基础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进度。

大量教学经验表明,欲速则不达的教学情况源于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了解,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和接受程度进行教学,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动机起到消极的作用。根据相关的动机学原理,强度大的教学任务会催生出学生过度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并非越强越好,只有在学习动机处于最佳的平衡水平时,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才会被高效地激发出来,而此时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同样,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达到最佳的水平。

3.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阶段一种实用性很高并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模式,是相对于单一、传统的旧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进步。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落实了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一切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它是一种对学生个人能力和能动性的引导性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对每个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的深度开发和发掘。

例如,在“旋转与平移――旋转、平移现象”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准备投影课件,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图形来进行投影演示(其中图形可以尽量找一些形状差异大、着色不同的来进行对比,以利于学生脑海中意象的形成)。在此过程中,配合教师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阐述和讲解,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引导进行领悟,将抽象的“位移”变成直观的视觉感受,经过思维内化对“平移”和“旋转”建立起固有的定势概念,对知识点达到深层次的实质性理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直观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超出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情景化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规律和逻辑思维特点。循序渐进的教学思维使小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角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智力水平的开发大有裨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学会合理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只有科学、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更多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陈若冰.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上一篇:品格,在活动中锤炼 下一篇:论小学英语快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