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时间:2022-07-27 12:17:0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更集中地体现了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的核心理念。目标着重强调要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习方式上讲,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而真正体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于这节课,我始终秉着这样的理念。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第二节课。第一节课《听听声音》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引发了学生对声音问题的思考,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进行描述,为本课做好了铺垫。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制造声音”,然后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初步感性认识。

2.教学、知识目标: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消失,声音消失”。

能力目标: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

情感目标:培养小组之间合作进行研究活动的习惯;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

1.由扶到放,凸现探究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分两步走。

先指导学生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再设计了贴近静止状态的乒乓球,然后指导学生敲击,触及音叉找感觉,让学生说出三项实验的共同特征,初步形成物体不发声时处于平静状态,物体发声时处于动态,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而后放手让学生合作自主进行自带发声物体的实验,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

从扶到放,过程清晰明了,有层次性,符合认知规律。

2.创新教学方式,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理解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在探究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这一环节,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怎样让发出声音的铜锣立即停止发声这一教学活动,以一种逆向思维验证了学生的探究结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好奇心,更深刻理解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纷乱的分组实验一直是困惑教师的一个问题。良好的实验习惯一直是我追求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我将学生分成九组,每组四个学生。学生以组长为核心,成员积极配合、分工、合作,教学井然有序。

此外,还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学生将音叉轻轻靠近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用抹布将音叉擦拭干净,在下课前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整理实验桌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实验品格。

三、教学过程

1.乐曲导入,引趣激情

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最想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提出问题的习惯,从问题中筛选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本课的教学目标。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首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经历声音产生的过程。第一个实验简单,用时间短,只是让学生制造声音,感受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

学生汇报过程,有特别多的方法,这时要适时提出“要发出声音是不是给一个力就可以了?”来造成认识冲突。学生开始疑惑思考。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举出反例。教师总结,将学生思维更深层次地引向本课的目标。

在这时,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提出原因假设。学生想弄清楚到底谁的假设正确,很自然地布置第二个实验,并总结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要锻炼学生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类得出声音发声时是在振动。这个实验要给多一点时间,仔细观察物体不振动什么样,振动什么样,有什么区别。

在交流中分享各组的观察、互补经验的不足,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突出科学的本质特征。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观察实验所获得的事实进行概括整理,突显本环节的教学目的。

3.思维延伸,深化理解

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马上提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将思维纵向延伸,教师演示音叉发声轻触水面实验,学生观察到了水波纹以及水花。又加了一个课本上没有的实验: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学生看到弹起的乒乓球,更加惊喜,深化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

接着提出“人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学生把手指放在咽喉处,发声感受声带的振动,告诉学生要保护好声带,注意用嗓。

4.归纳总结,求实评价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点明本课的知识重点,然后对各个小组实验中的表现作评价。

四、板书设计

设计力求简洁。只把今天要讲的重点呈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上一篇:探究延伸让数学课堂变得摇曳生姿 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融入与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