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7 12:14:00

幼儿音乐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幼儿音乐教育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及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孩子们不仅能够在唱唱跳跳中愉悦身心,还能够在敲敲打打中发展个性,提高能力。然而多年来形成的对技能技巧的过分关注,以及相对单一的活动方式等,使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故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幼儿音乐教育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2、幼儿音乐教育常见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及借鉴其他资料,认为幼儿音乐教育常见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音乐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在长时间以来,在音乐欣赏的聆听教学中,幼儿音乐教师普遍存在对新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够,音乐聆听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讲解、表述的形式单一,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现象数不胜数。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参考资料,将幼儿欣赏音乐后的感受固定化、统一化,打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幼儿的个性发展,遏止了幼儿扩散思维,影响了音乐学习的效率,导致幼儿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学习能力很难提高。第二,音乐教育缺乏独立性。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数学活动、社会性活动比较多,但是系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很少,经常是在社会性活动的道德教育中渗透一些歌曲,教材的选择也具有随意性,利用音乐去开发智力,进行道德教育,忽视了音乐本身对身心发展的价值,忽视了音乐本身的规律,没有把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放到教育目的中,音乐活动处于失空状态,没有独立性。第三,音乐教育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在幼儿初步熟悉了歌曲时,教师并没有给孩子消化与磨合的时间,而是要求幼儿马上再现歌曲,而且在音高上要准确、强弱等表情要做到、甚至要动作也到位。其实是要求幼儿完全地模仿教师,当幼儿做不到时,教师就立即手把手地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孩子成了训练者与被训练者的关系,教师往往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看哪个小朋友唱得最准确”成了评价标准。另外,无论年龄大小,教师都一味要求表现音乐要准确,而不管幼儿能否胜任这种要求。小班孩子发声器官发育不完全(只适合唱5度以内的音高),音高上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嗓子,如果在音高方面占用很多时间,一则是徒劳,二则是引起幼儿声带疲劳甚至损坏;中班孩子合作能力较差,教师却要求他们马上相互配合地演唱或用打击乐演奏歌曲,这些都是不合理的。第四,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参差不齐。还有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节奏演示不平稳,伴奏节奏不统一等现象。音乐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歌唱、钢琴弹奏、简单乐器教学、合唱指挥、音乐欣赏教学、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等能力,大部分专职音乐教师都是从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他们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有擅长声乐的、舞蹈的、钢琴演奏的,等等,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不少兼职音乐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会进行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全面,等等,再加上兼职音乐教师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使他们往往无暇顾及这门兼职学科,仅是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而已,放宽对自己和对幼儿的要求。

3、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水平对策研究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及借鉴其他资料,认为要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水平,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注重教学过程,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不但要研究自己怎样教,更要研究孩子怎样学,变老师单向的传授知识为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主动积极的探索知识、提高素质、发掘能力、培养个性。如在“声音到处有”的活动中,老师要始终是幼儿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者: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寻找可发出声音的物品,鼓励幼儿探索各种日常用品因敲击的方法不同而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支持幼儿用可以发声的物品为音乐伴奏,使每一个幼儿都感到自己被信任,被支持,被鼓励,使得他们也相信自己并敢于表达。第二,改变关注的对象:从活动到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仅仅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载体,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利用和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追求的是“高结构、低控制”的课堂。“高结构”指环境创设、材料选择、流程设置适宜;“低控制”指教师不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控制。在教学评价时,我们更多地应该围绕幼儿来展开,如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教师是否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水平;教学目标设置是否恰当;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认知挑战是否层层递进;孩子是否享受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所带来的成长快乐;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第三,应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除了聘请一些专家举办讲座外,还可带领这些音乐教师走出校门,多向不同地区的有经验的同行学习,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只有这样,教师的音乐水平才会不断提高。第四,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为课堂服务。音乐教辅材料中,配备有一些磁带、碟片,上音乐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感受美、欣赏美,进而掌握音乐知识,得到音乐美的熏陶。另外,有的条件好的学校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的应用,对教学特别是音乐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中那美仑美奂的画面,让人如痴如醉的音乐,让幼儿走进音乐的世界,留连忘返。尤其是音乐欣赏课,用上多媒体教学,既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又让幼儿有很广阔的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去描绘出心目中的音乐形象。第五,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幼儿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应该更完美,应该是世间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幼儿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一定能迎刃而解。所以,老师要给幼儿一碗水,自身就得要有一桶水。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地加强业务进修,吹、拉、弹、唱,样样要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胸有成竹、信心百倍。讲起课来得心应手,才能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第六,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能否在音乐课上有良好的表现及学习的欲望,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欲望,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生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则是最有效的前提条件,也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理想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提高音乐课对幼儿的吸引力,就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要学会科学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局限于教材,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精选和整合教材,从幼儿兴趣爱好出发,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选择新颖的时尚的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幼儿口味的教学内容,切实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学得主动,扎实,有成效。

4、结尾

本文以上内容首先对幼儿音乐教育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表达了观点,提出了见解,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深知幼儿音乐教学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幼儿本身的特点出发,为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幼儿园音乐教育》许卓娅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吴魏莹等,郑州大学出版社

[3] 《幼儿音乐教师知识与技能》王惠然等,河北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市政建设项目质量与成本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