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默写分不再与你失之交臂

时间:2022-07-27 12:13:06

让默写分不再与你失之交臂

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在语文试卷中,它占有至少6分甚至8分的分值。即使在高考中,背诵默写也占有6分的分值。按道理同学应该很重视。然而,从历年来对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它的得分率只有50%左右。难道是同学们真的记忆力差背不出来吗?其实我们翻翻同学们的默写纸就会发现,不是同学们不会背,背是会背了,可就是有些字写错了。有些同学背的很流畅,可一动笔就错。因此老师在指导背诵的同时还要在默写的细节上多指导,让同学们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识记所有的通假字

在文言文默写的时候,通假字的错误率特别高。所以在默写之前,要求同学们对文中的通假字要非常熟悉,在哪一句,怎么写,通什么字,什么意思都必须很清楚。比如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受”是通假字,而有些同学就误写为“授”。而“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授”不是通假字,有些同学却把它当成通假字误写为“受”;《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是通假字,而《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智”就不是通假字,很多同学很容易把它们写错。

二、强记一些生僻字

文言文默写除了通假字,还有一些生僻字错误率也特别高。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要根据字的结构意义上作指导,让学生多写几遍,加强记忆。如《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嫠”,李白《蜀道难》“崖转石万壑雷”中的“”,这些字就非常容易写错。同学们写的看似正确,其实不是这地方多一笔,就是那地方少一笔。

三、理解每个字的意思

默写时错别字太多,究其原因,是根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仅靠死记硬背,不但不容易记住,而且容易出错。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作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就会更准确。如《沁园春・长沙》“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稠”有同学误写为“愁”,《师说》“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齿”有同学误写为“耻”。这都是因为不理解文意而造成的错误。汉字的形义是有联系的,所以要想不写错字,最根本的是要先理解字的含义。比如“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中的“庾”,如果知道它指“屋外粮仓”就不会写成“瘐”。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中“无禁”,如果知道“无禁”是“无人禁止”的意思就不会写成“无尽”。

四、要留心语句顺序

古诗文受韵律的限制,跟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所不同,学生受现代汉语的影响,加之学习时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了,出现错误,为此要提醒学生多留心。比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把“雨打风吹去” 错写为“风吹雨打去”。

五、寻找记忆的技巧

荀子《劝学》是高考必背课文之一,而其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中的“致”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至”,很多同学在默写的时候容易混。我在指导同学记的时候让他们记前面有“无”后面就是没有反“文”的“至”,前面没有“无”就与它相反,这样一来,同学们基本不会把这两个字写错。

总之,背诵和默写是积累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但是,默写的方法不限于上面所说的几种。它们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要多留心,要多辨析,我们要明确它的字义,熟悉它的字形。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不会因小失大,留下遗憾。

上一篇:浅谈如何借摘抄 助语文一臂之力 下一篇:沈从文与侗乡吊脚楼的一段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