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台分蓄洪区整治与效益探讨

时间:2022-07-27 11:37:13

摘要:本文在介绍杜家台分蓄洪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分蓄洪区的丰富物产和整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整治方案与效益前景。

关键词:基本情况;物产丰富;整治方案;效益前景

中图分类号:TV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204-02

一、杜家台分蓄洪区基本情况

杜家台分洪闸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江下游唯一的人工分洪控制运用工程,该工程属国家大Ⅰ型Ⅱ等工程,设计正常分洪流量400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5300立方米/秒,杜家台分洪闸自建成以来,共分洪21次,分洪运用总历时2314小时,累计分泄洪水总量196.74亿立方米,在历次分洪运用中分别降低汉江干流仙桃站水位1-3米,为确保汉江下游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杜家台分蓄洪区行洪道分流,既减轻了汉江仙桃以下干流河段防洪压力,又改善了杜家台分蓄洪区内的环境及生态系统。

杜家台分蓄洪区不仅具有分泄和蓄纳长江、汉江超额洪水以及排泄渍水三重功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杜家台分蓄洪区原称汉南泛区,位于长江中游左岸和汉江下游右岸,每逢汛期,上承东荆河来水和通顺河流域3782km2的渍水,下受长江洪水倒灌,泛区644km2范围内都是一片。1965年东荆河下游改道与汉南泛区隔离,杜家台分蓄洪区成为一个独立的蓄洪区。1970年在泛区下游又兴建了黄陵矶闸,一方面可控制长江洪水与泛区相通;另一方面使杜家台分蓄洪区由自然调蓄变为有闸控制的限制调蓄。

二、杜家台分蓄洪区物产丰富

杜家台分蓄洪区水面辽阔,水质适中,水体中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繁盛,适宜于水禽、鱼类的生长繁殖。据考察,区内有淡水鱼种43种,水禽96种,系长江中、下游水禽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分蓄洪区内的植物以水生湿生植物占绝对优势,位于分蓄洪区内中心地带的沉湖湿地是芦苇、苔草的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生态链非常好。因此,沉湖湿地具有调蓄、防洪、灌溉、调节区域性气候、净化水质、养殖和科学研究及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价值,被生态专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沉湖湿地栖息的鸟类有96种水禽,包括白鹳、黑鹳、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金雕等重点保护鸟类。此外,沉湖还集中了大量的大白鹭、鸿雁、豆雁、灰雁、白额雁和小白额雁、野鸭,其数量达7万多只。

三、杜家台分蓄洪区整治的必要性

杜家台分洪闸由于已运行50多年,存在主梁裂缝、混凝土大面积碳化、钢结构锈蚀、止水设施失效、机电控制设备老化过时等突出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涵闸的安全运行。自从1968年丹江口水库建成运用后,杜家台分蓄洪区分洪运用的次数明显减少,从而给杜家台分蓄洪区内围垦开发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由于杜家台分蓄洪区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区内围垦开发建设处于无序状态,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阵,筑堤、围垸、建闸、插杆网鱼,非法捕猎等现象突出,特别是与水争地,占用行洪滩地,形成多处卡口,严重阻碍了分洪时洪水顺畅下泄,壅高了水位,给分洪道堤和分洪区外包线围堤的防洪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泛区内乱围乱垦现象也愈演愈烈,围垸垸堤也逐年在加高培厚,不仅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还给汛期分洪决策及安全转移带来极大的困难。

2005年10月初,汉江上游发生了继19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杜家台分洪闸闸前水位超过其控制水位35.45m,洪水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将极为严重。为减轻仙桃以下河段防洪压力,确保下游堤防防洪安全,杜家台分洪闸开闸分流。但是,从整个分流过程中沿程水位分布情况来看,上游行洪河道在局部河段仍然存在壅水现象,究其原因除九沟桥和原两端路基阻水严重外,新农垸和红星外垸滩地上种植的大量意杨对洪水造成的阻碍影响也不可忽视。另外,沉湖、张家大湖和洪道未围部分的调蓄作用也减缓了洪水的传播速度,坦化了洪水。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杜家台分蓄洪区中心区域,其核心区内有广阔的沼泽、湖滩、草甸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我省的调查结果显示,沉湖湿地是珍稀湿地水禽的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生态保持最好的一处湿地。因此,沉湖湿地具有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近年来,有些单位和个人在行洪区和蓄洪区滩地上大量种植意大利杨树,由于意杨是外来物种,生命力极强,栽下后会威胁直至替代其它植物,一旦苔草大量消失后,会造成湿地植被破坏,进而还会使沉湖原有的沼泽湿地功能丧失,整个生态链将遭受难以逆转的破坏。

四、整治方案与效益前景

洪水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种造成灾害的自然现象,又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所不能少的生态过程,我们应在谋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尽量减少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尽力保持洪水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所能发挥的洗涤、净化、补充地下水、维持湖泊、改良土壤等生态效益。针对杜家台分蓄洪区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汛期我们如何创造条件让洪水迂回滞留于分蓄洪区内未围垦的区域,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又减轻了仙桃以下汉江下游堤防的压力。2005年10月和2011年9月,2次成功利用杜家台分蓄洪区行洪道分流汉江下游洪水,一方面为今后汉江下游防御洪水积累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又为改善杜家台分蓄洪区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也是在治水理念上由过去单一修建防洪工程来达到防灾减灾目的,转变为以保护水环境为重点的多目标综合治理的开端。今后的治理应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全局考虑把工程措施与水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综合治理方案与效益前景如下:

1、组建杜家台分蓄洪区建设管理局,对杜家台分蓄洪区的防洪、排涝、养殖、灭螺、生态环境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理。国内外无数事实证明,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法制保障是规范分蓄洪开发、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条件。2012年5月《湖北省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和《湖北省杜家台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在北京已通过评审,日前细化道路分布,协调解决汉川北围堤异地管理的问题,深入第一线进行移民调查,编制移民大纲等工作有条不紊的正在进行。

2、采取平垸行洪的措施,对三羊头以下沿河的8处洲滩围垸实行单退,将垸内人口、财产迁出高风险区,并结合洲滩围垸单退,扩宽三羊头以下河道的行洪断面,即将上述洲滩围垸的临河堤退挽200~300m。

3、在周帮以下行洪道内修筑3-5座砼滚水坝以调节上下游水位,既可以解决上下游水位衔接问题,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又可以控制非汛期水位变幅过大,解决生态用水问题,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扩展杜家台分洪闸的功能,除在汉江遭遇大洪水时分洪运用外,每隔两年开一次闸分流,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来改善环境,弥补水资源不足和修复区域内生态系统。加快杜家台分蓄洪区安全建设步伐,重点解决分洪转移道路、躲水楼、安全围埝的建设问题。

4、在分蓄洪高风险区内,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种植模式,增强自身的抗御灾害的能力,减少分洪运用时造成的损失。依法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拔除新农垸外滩、红星外垸和沉湖湿地核心区意杨,恢复行洪通道,特别是在沉湖湿地核心区内除彻底拔掉意杨外,还要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加强分蓄洪区内的鱼政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分蓄洪区内采用固定迷魂阵、电鱼、炸鱼、毒鱼等非法方式捕鱼,要实行有季节性的投苗和捕捞计划。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分蓄洪区内群众遵纪守法和保护水生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杜家台分洪闸分蓄洪区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防洪、排涝、除渍、养殖、旅游,还涉及到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过去几十年的治理过程中,我们只是采取了单一的防洪减灾的目标治理,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往往也破坏了自然环境,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今后的治理,应提倡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把杜家台分蓄洪区真正建成“防洪、排涝、除渍、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蓄滞洪区。

上一篇:电力企业“工厂化检修”模式 下一篇: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